蔣朝紅
中圖分類號:D41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2-0317-01
上海博海餐飲集團有限公司創立于2001年5月,2005年3月由上海石化改制成民營企業,是一家集種植基地、農副產品加工、餐廳服務、酒店、快餐等多種業態于一體的大型餐飲服務專業公司。2012年實現產值3.13億,公司現有員工1800余名,工會入會率為 100 %。
2011年3月,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來到博海公司“中央廚房”,面對“國內一流,上海第一”的現代化農副產品加工設備設施面露喜色,殷殷叮嚀要好好利用這些設備,為上海的老百姓提供優質的農副產品。2011年5月13日,解放日報頭版刊登了“從田頭到餐桌串起安全控制鏈”的報道,介紹了博海公司源頭把關,以安全可控的供應鏈贏得消費者的做法。
改制以后的博海公司工會工作,既繼承了國企良好的傳統,又體現了民營企業的經營特點,工會干部精簡、組織機構健全、工作簡捷高效、維權效果明顯。多年來,公司工會在上級工會及公司黨政的領導、支持下,緊緊圍繞公司中心工作,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工作優勢,認真貫徹“工會法”,把創建“職工之家”作為工會工作的核心,扎扎實實開展各項工作,取得一定成績。在廣大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先后榮獲上海名牌企業、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狀、上海市工人先鋒號、上海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企業、上海團餐杰出品牌、全國安康杯競賽(上海賽區)優勝單位、金山區先進職工之家、上海市模范職工之家、全國雙愛雙評先進企業等榮譽稱號。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王志標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范、感動金山先進人物,是上海市黨代表、上海市工商聯副會長,公司取得的這些殊榮,也凝聚著我們工會的不懈努力。
一、領導重視,組織健全,橋梁紐帶作用明顯
博海工會自成立以來,就得到公司黨政的重視和支持,“人、財、物”保障到位,“職、權、能”明確獨立。有一定群眾基礎和威信的同志被推選為工會干部,“經費管理”、“工作報告”、“家訪慰問”等制度得到建立和完善。
本著“服務全局、凝聚人心”宗旨,工會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凝心聚力,動員職工為企業發展建功立業。2010年上海世博會,博海成功競標成為世博園區餐飲單位食材原料特許供應商和物流專供商以及世博員工“7號”餐廳供應服務商,為園區五家員工餐廳和十幾家社會餐廳提供食材原料品種多達三百余個,最高配送量每天達25噸,每天還要接待國家、上海市及外省市人員的檢查、考察和監督,工作量之大、工作要求之高前所未有。公司工會把握機遇、精心策劃,及時成立世博園區餐廳工會,發揚工人階級當家作主人的精神,把創建“工人先鋒號”主題實踐活動作為核心,積極發揮每個工會會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將每個職工的潛在特長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餐廳服務上提出“用最適合顧客要求的方式讓顧客滿意”的新理念,在內部管理上嚴格執行各項制度,強化工作職責,增強團隊活力,出色完成世博服務任務,向上海市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世博7號餐廳被命名為“上海市工人先鋒號”,公司獲得 “2010上海餐飲業服務世博最佳企業”、“上海世博工作優秀個人”等十三項集體及個人榮譽。
二、民主管理,廠務公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實踐證明,只有牢固樹立全心全意依靠職工群眾才能辦好企業的思想,尊重職工的創新精神,重大事件向職工商量,熱點問題向職工公開,遇到困難向職工交底,企業才能迅速發展,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為此,公司工會積極推動建立健全源頭參與的工作機制,始終圍繞職工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以職代會為抓手,堅持推進公司內部事務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從方方面面拓寬職工民主參與的渠道,加強企業與職工的雙向溝通,促使公司上下樹立起一股正氣,職工煥發出很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與企業同甘共苦,團結一致開拓業務。企業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促進了企業的健康發展。
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設立了由職工代表選舉產生的職工董事和職工監事,并依法行使董、監事職權。凡涉及企業重大決策或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方案,都必須經職代會討論通過方可實施。如: “企業年金管理辦法”、“公司薪酬調整實施辦法”、“員工獎懲條例”等都經過職代會三上三下反復討論修改方得以實施。公司工會率金山區私營企業之先,每年職代會還對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就廉政建設、工作業績、工作作風等方面進行民主評議,并將評議結果在職代會上進行通報,使職工代表有效實施對經營管理人員的監督。除積極發揮廠務公開領導小組和民主監督小組的作用外,工會將公司的“博海信息”、“會議紀要”、“工作通報”、宣傳欄、行政例會等都作為廠務公開的補充形式,陸續公開生產經營方針政策、企業改革發展目標、年度經營發展計劃、年度財務計劃、主要工作進展狀況、經營發展情況、基本建設工程情況等內容,實現公開要求。
三、圍繞中心,履行職能,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公司工會始終以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為中心,切實保護職工的正當權益不受侵犯。公司工會在員工獎懲、職務晉升、勞動糾紛調解、勞動合同履行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監督作用。建立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簽訂了“一份合同三項協議”,使員工薪酬、帶薪年休假、工作時間、勞動保護、女職工特殊保護等基本權益得到保障。工會還定期對集體合同履行情況進行檢查和督促,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作為改制后的民營企業,公司實行多種用工方式,其中有許多勞務用工。公司工會在第一時間吸收他們集體入會,并根據“勞動合同法”及上海市的有關地方法規積極提出各項合理化建議,促使企業制定合理規范的薪酬、福利、勞動保護等制度,確保勞務工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在工會的努力下,公司重視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積極推出人性化管理新規定,每年在勞務工中評選一定比例的優秀員工,只要評上就能轉為正式員工,勞務工也有了新希望。幾年來,公司工會在員工獎懲、職務晉升、勞動糾紛調解、勞動合同解除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監督作用,沒有發生因公司過錯的勞動爭議案件。
四、加強學習,提升素質,打造職工素質工程
工會關心著每一個職工的成長成才,為職工建立起成長成才的通道。職工技能上缺什么,就想方設法補什么,或請培訓老師進來教,或送職工出去學,濃厚的學習氛圍,以及經常性開展的技能比武活動等,有效提高了職工的技能水平,每年都有普通技能職工晉級到高技能隊伍中。通過技能晉級平臺,公司有兩名職工現已晉級為金山區乃至上海市屈指可數的餐飲行業高級技師,其中一人還獲得上海市技術能手榮譽稱號。至于每年在金山區職業技能競賽中,博海公司員工在餐飲行業中獲大獎的就更多了。人才的涌現,有力提升了博海職工的技術含量,博海公司職工丁亞妹制作的乳酪蛋糕在第十二屆FHC國際烹飪藝術比賽中榮獲銅獎;博海公司科技人員開發的“中央廚房蔬菜保鮮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入選上海市科委科技創新成果。占職工三分之二的外來務工人員也是工會關注的重點,在行政的支持下,工會舉辦了“新生代農民工初級工商管理培訓班”,49名表現出色的外來務工人員參加培訓,學成歸來即在各個崗位擔任起管理職責,從普通農民操作工成為管理人員,這份尊重深深感染和激勵著每一位外來務工人員。工會還利用自有的位于廊下農藝園的體驗式培訓中心,開展職工療休養和體驗式培訓,1800名職工輪個遍,一個也不落下。
五、關心職工,凝聚人心,把溫暖送到職工心中
為職工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博海工會盡心盡力。大力開展“送溫暖”工程,建立了公司領導結對幫困的長效機制;凡職工生病住院、女職工生育、職工獻血,職工家庭發生特殊困難等,工會都要上門探望并送上慰問金。自公司改制以來,共慰問困難職工1000多人次,發放慰問金達80多萬元;建立職工健康體檢制度并堅持執行;為職工辦理補充醫療保險,減輕職工因病造成的經濟負擔。體檢、看病、救助,惠人制度成為職工生命健康的保護傘。公司以個人募捐和行政資助為支撐,成立了“重大疾病救助基金會”,自2009年11月建立至今,公司已有12名職工獲得救助金共計34萬元。
應該說,博海公司工會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離上級的要求、離職工群眾的期望還有一定差距。我們將再接再厲繼續努力,進一步團結動員職工,與時俱進,扎實工作,以新思路、新標準、新要求實現新突破,把工會真正建設成職工信賴、黨政滿意、作用顯著的“職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