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堯
摘要: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增強及市場現代化經濟體制的影響下,各企業間競爭愈加激烈,各企業運行風險不斷加大,若想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內部控制中風險管理機制的應用。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 風險管理 現代化經濟體制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3-0088-01
內部控制中風險管理機制是企業管理實施的具體方法及理論,在企業風險評估、內部控制及資產保護、實現企業目標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價值。通過了解當前企業發展情況,發現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相關制度的建立及完善工作存在問題,應加強相關機制的研究,確保企業走可持續道路。
一、風險管理機制概述
企業內部控制指的是在專業管理制度基礎上加強風險防范。通過有效的監管,建立可控制企業發展的全方位控制體系,對關鍵控制點進行描述,以流程形式對生產經營業務情況進行展示并進行規范的管理體系。企業風險管理指的是企業在未來戰略目標實現的整個過程中,努力將多種不確定因素可能造成的結果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的主要方法及實施過程,可確保實現企業整體利益。我國正處于經濟持續發展階段,企業發展具有較光明的前景,企業方面在業務擴大發展過程中可能缺乏對企業風險的關注,部分企業因財務基礎薄弱,無法通過科學數據分析為企業發展提供決策,造成企業內部管理中風險觀念的薄弱狀態。[1]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的實踐產物是針對企業經濟風險的有效手段。因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往企業內部實施的傳統控制手段及風險管理機制均落后,無法適應社會新潮流。因此,企業應針對自身發展情況加強內部控制管理,通過提高內部控制意識加強風險管理,逐步完善相關制度,最大化減少內部控制缺陷及風險管理不足對企業造成的損失,企業發展中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的有效應用十分重要。
二、建立企業內部控制中風險管理機制的前提
企業內部進行控制及風險管理需要滿足內部環境、信息交流、內部監督、控制措施、風險評估五個前提條件。并確保在建立風險管理機制中遵循利益原則及機制獨立原則。企業方面在建立內部機制前應針對企業主要潛在風險進行有效評估及準確識別,根據輕重緩急按照順序進行排列。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建設應貫徹全企業各個環節,機制的建立應充分考慮企業成本及適應程度等多種層面,若只針對風險發生率為零的風險控制,是對企業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2]
三、企業內部控制中風險管理機制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我國企業風險意識進行分析,多數企業具有較強風險意識,但是重點對財務風險進行關注,在風險控制及管理方面仍缺乏。通過對國企內部控制結構進行分析發現仍存在較大完善空間。若企業不能結合自身發展進行結構治理,隨著企業漏洞的擴大無法確保企業內部控制的開展。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機制結構的不完整會造成企業內部管理控制工作及風險管理工作的無法落實,不能充分發揮其實際價值。因缺乏內部控制監督及制約,雖然少數企業對監督機制的重要性有所認識,甚至已經出臺了相關規章制度進行輔助,但在實際工作開展中這些規章制度無法發揮實際效用,導致企業內部仍存在較大風險。
四、企業內部控制中風險管理機制有效應用的措施
企業風險管理觀念的開展主要表現在風險評估及風險評估、風險應對方面。因此,只有企業方面確保工作人員樹立正確風險管理理念與認識,才能從整體上提高員工風險意識,進而對企業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進行預防,使企業獲得最大化經濟發展空間。
企業對自身內部控制中風險管理制度的完善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公司風險管理首要任務為識別公司存在的風險,因此在企業日常運行過程中應加強對各類型風險制度的識別,通過有效區分可能出現的風險類型,更好地開展風險防范工作。另一方面來說,企業風險管理體系的建構主要是確保企業戰略目標的準確性,通過對風險事項的分析細化,從企業內部入手對不同層面信息進行劃分選擇。在加強風險管理機制審計工作中,應實行風險導向審計制度,另一方面應確保企業內部審計自身獨立性,對其權威性進行保護。通過嚴格審核企業風險管理機制,降低企業風險發生率,提高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工作開展效率,實現企業經濟及社會效益的提高。
五、結語
全球一體化經濟的發展為我國企業帶來了巨大挑戰,為提高企業風險管理意識及能力,應有效加強內部控制中風險管理相關機制的建設。通過加強企業風險管理意識、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管理體系、加強內部審計及監督機制,應用ISO9000國際標準對內部控制機制進行完善并加強,不斷改革創新企業內部風險管理機制,提高企業風險管控能力,確保企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李巧蘭.探討風險管理機制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16(31):89-90.
[2]寧曉蓉.基于風險管理的企業內部控制研究與分析[J].企業技術開發,2014(1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