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生
摘要:“最近發展區”理論由心理學概念引入教學理論始于蘇聯的維果茨基,這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利用這一理論創造性地闡明了教學、學習、發展間的辯證關系,這一理論理論對高校英語教學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本文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簡析高校英語教學的理論認識和理論運用。
關鍵詞:最近發展區 英語教學 理論認識 理論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3-0209-01
20世紀30年代,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并將這一源于心理學的概念引入教學理論,無論對于心理學范疇還是對教育學范疇都是對于發展觀的解剖、闡釋和創新。認為“最近發展區”理論對高校英語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一理論是建立在心理學視閾下解析教學、學習、發展間的辯證關系上,更關注于對學生學習心理、學習現狀、學習需求、學習進步、學習發展的了解,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水平和個體差異,關注于“教”與“學”的中介環節及其作用效果,可以指導教師優化教學活動。
一、“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內涵與對教學理論的貢獻
1.“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內涵
“最近發展區”理論的醞釀和提出是在維果茨基對兒童智力發展狀態進行分析和論證基礎上得出的。這一理論通過對兒童智力發展軌跡的解剖,認為兒童發展的心理機能是外部條件作用的結果,外部條件即人的協同活動和人際交往;人的心理過程結構通過人的外部活動形成,外部條件充當著人的心理機能發展的中介作用。
“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內涵更具體地闡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和精神間的關系,針對人的心理過程結構這一物質的變化發展進行細密的觀察和研究,通過兒童是在與成人的交往過程中才學會和掌握語言的事實來立論精神變物質的客觀規律,立論人的心理結構的變化發展可分為不同的區域,而臨近人的心理結構優化的與中介作用所關聯的區域為“最近發展區”。
2.“最近發展區”理論對教學理論的貢獻
“最近發展區”理論對教學理論的貢獻集中在如何處理好發展與教學的關系上。認為在教學活動中要處理好發展與教學的關系,就應該以學生已經達到的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智力水平為起點,以學生通過“教”的中介作用可能達到的治理水平為目標,在這個“最近發展區”內來尋求最好的教學效果。“最近發展區”理論引導教學活動一要了解和掌握學生現有的智力水平,尊重學生個體的現有水平,因材施教;二要加強和優化教師對學生傳授知識的中介作用,通過社會性交往創造最佳發展條件。
二、利用“最近發展區”理論實施英語教學
英語教師應認真學習體會“最近發展區”理論對英語教學的現實意義,用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
其一,以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作為教學的出發點。高校英語教師的專業性很強,從任職英語教師后,很可能會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就鎖定在這個崗位上,時間的磨礪會使得英語教師產生職業慣性,也即一本教案一貫到底,甚至于這本教案已經爛熟于心,張口即來,無論面對怎樣的學生都可以拿來就用。這樣的教學顯然是與“最近發展區”理論相悖的。遵循“最近發展區”理論實施英語教學,首先就必須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清楚自己所面對的每一批學生乃至于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狀況,給予他們以切合實際需要的教學導向。
其二,合理安排教學,促使學生潛在發展水平向新的實際發展水平轉化。首先要注意謀劃和采用能夠填補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與他們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鴻溝的方法。其次,在最近發展區內,英語教師應尋找和探索更有益于幫助學生達到其最高發展水平的方法。再次,“應轉變以往的課堂教學方式,采取任務型教學、互動式教學、交際性教學等方法創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環境,讓課堂成為真正培養英語實踐的領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交流,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其三,善于“搭梯子”“造臺階”,給學生從初始發展水平向目標發展水平邁進提供一個個著力點。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的導向作用呈現為“搭梯子”“造臺階”的作用,要通過教師的授課,讓學生感受到能夠借力發力的乘勢而上。這里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需要英語教師的用心和有心,教師要通過觀察、訪談,作業分析,提問等方式了解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判斷他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完成的學習任務與既有水平之間存在的差距,有針對性地采用“搭梯子”“造臺階”來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引導是富有啟發效果的。教師要在掌握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基礎上,讓學生感受到學習上的自信心,越學越有勁頭,而不是越學越覺得厭學,最終跨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新的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張麗麗.最近發展區理論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與拓展[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 26(2):129-130.
[2]江玲娜.“最近發展區理論”在中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