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菲
摘要:隨著互聯網+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教育領域,多媒體傳統教室雖然進行了數字化教學互動改革,但只是固定場所、固定位置、固定方式,學生的學習體驗并不理想,師生的互動也不夠靈活、簡單、方便。從現今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的前沿方向分析出發,著重于研究如何利用移動技術,實現模擬導游課程教學方法、手段和模式的改革創新。
關鍵詞:移動環境 模擬導游 即時互動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3-0220-01
近年來,國內外“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教育變革已成為熱門話題,目前已有超150個在線教育研究項目獲得投資,金額達10億美金以上,數據分析未來五年內互聯網化的教育市場將達到4000億元,這將是對我國傳統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挑戰。
一、國內外有關移動環境下教學研究現狀
隨著以云平臺、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逐步興起,基于移動環境下的即時互動教學,在模式和理念上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不再單一從教師方汲取知識。通過翻轉課堂教學、微課教學、MOOC教學、JITT教學,監督和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實施自主學習新模式。
依托旅游行業發展現狀,在移動互聯模式下重新思考模擬導游課程新模式,從網絡云平臺、移動云班課APP中研究和實踐,把崗位工作過程所需的職業知識、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內容融入到模擬導游課程的全過程中;基于導游工作過程系統化將教學內容、模式、方式、方法都面向移動環境重新構架,從而實現即時互動教學新模式。
二、移動環境下模擬導游課程即時互動性教學設計思路
模擬導游課程面向移動互聯教育環境,借助導游資格證書的要求和導游工作過程系統化,通過模擬導游云平臺和移動云班課APP將業務操作、職業認知、行業素質整合于課程即時互動教學中,重點打造經過該課程學習后的學生,增強自主學習能力,能更好地與導游資格證書、行業崗位用人需求相對接。
第一,以翻轉課堂和信息化教學的教學思路為中心,進一步強化學生即時互動教學反饋模式,從而提高模擬導游課程的教學教育效果。
第二,引入適應移動環境下模擬導游課程的新型教學方法。
第三,在教學手段上,面向移動環境,借助導游工作過程系統化將模擬導游課程分解為四個階段,從三個模塊,有層次地重新構架課程教學體系,強化以學生為主體的職業學力的培養。
第四,在教學內容上,倡導翻轉課堂和信息化教學的教學思路,依托導游模擬云平臺、移動云班課APP,整合導游工作過程設計出即時互動性教學內容與環節。
三、移動環境下模擬導游課程即時互動性教學模式
在移動互聯模式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分析人才培養現狀,進一步結合模擬導游云平臺、移動云班課APP,改革模擬導游課程教學模式,以達到該課程學生知識技能和崗位技能的培養和提高。
(一)課程對象分析
(1)基于導游工作過程系統化將教學內容、模式、方式、方法都面向移動環境重新構架,制定新的課程標準、整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
(2)創新該課程的教學模式,基于導游模擬云平臺、移動云班課APP,將模擬導游課程分解為感知階段、體悟階段、深化階段和創造階段四個層次,從課前情景導入、課中情境模擬、課后微課學習三個模塊進行教學改革。
(二)課程目標分析
(1)基于“移動環境下即時互動教學”的指導思想下,融合導游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職業標準,創設全新的模擬導游課程分段式模塊化移動互聯教學模式。
(2)以導游工作過程系統化為目標定位,結合旅游行業崗位職業能力要求,將課程教學面向移動互聯構建,合理設計課程模塊,分層次、漸成式,構成課前情景導入、課中情境模擬、課后微課學習三位一體式課程結構。
(3)建立全新的模擬導游課程互動反饋模式,利用云平臺、二維碼問卷調查等,為今后課程尋找教學積累數據與理論依據。
(三)教學環節設計突破點
引入移動互聯教育,有層次、階段性地向前推進模擬導游課程即時互動教學改革,從而解決該課程教學新模式的建立,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方法的改進。側重采用翻轉課堂和信息化教學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創造性地進行情境教學,完成模擬演練,獲取經驗加以理解,從而更好地掌握該課程目標要求,提升教學效果。
四、結論
針對高職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有效合理地利用現代移動設備,實施教學模式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移動環境下打造模擬導游課程即時互動性教學模式,是學生職業知識的積累、專業職業能力的提升、崗位職業素養的培養行之有效的途徑。同時,也是提升教學課堂效率的新嘗試。
參考文獻:
[1] 楊艷雯,王小根,陶鑫榮. 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式學習研究與設計[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6(6).
[2] 張屹,白清玉.基于APT教學模型的移動學習對學生學習興趣與成績的影響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 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