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帥
摘要:馬克思從來沒有過專門論述民主問題的著作,甚至沒有給民主明確的定義。但是我們通過翻閱馬克思的著作可以發現,馬克思的民主論在其形成的過程中有過三次論述。《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和“國際公認協會”《臨時章程》以及《古典社會》提到過民主思想,透過馬克思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出,馬克思民主思想的精神實質就是實現人類解放。
關鍵詞:馬克思民主思想 精神實質
中圖分類號:A8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3-0238-01
一、馬克思民主思想的基本維度
(一)作為普遍價值的民主
馬克思曾說過:“只有民主制才是普遍和非凡的真正統一”。可見馬克思的民主觀具有普遍性。當然這種民主的普遍性是與特殊性結合在一起的,首先,馬克思認為國家的最終形式是民主形式的國家,這種形式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民主制具有一切國家形式的基本意義,民主制與國家形式的關系是不可分的。其次,馬克思認為人類的最終解放是民主的最高要求,其也就意味著,這種民主不是就個體而言的,不是一種宗教形式的,可以利用信仰自身立即得到自由,而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是具有普遍性的,通過工人階級的斗爭推翻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實現真正普遍意義上的民主。
(二)作為共同形式的民主
通過對馬克思的民主思想的研究我們發現,馬克思認為人類在實現民主價值存在共同的形式。馬克思經歷了巴黎公社,這與資本主義國家有著本質區別的政權形式。巴黎公社不是馬克思建立的,但是馬克思對其的成立和建設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馬克思認為,法國巴黎公社是“人民群眾獲得社會解放的政治形式”,從而得出結論認為,“公社給共和國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礎”,故而,我們可以看出馬克思對未來民主社會的構想,覺得以巴黎公社這樣的國家基礎作為民主的共同的形式。按照邏輯推理可以得出,馬克思認為民主應該是具有著共同形式的,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出發回到人類發展的本質。
二、“政治解放”作為民主的局限性
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分離是資產階級革命的初衷。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使國家事務提升為了人民事務,摧毀了封建等級制度和貴族的特權,這是進步性的。資產階級把封建主義的生產關系摧毀了,消滅了市民社會的政治性質,推翻了舊的專制權力,把政治國家從市民社會中抽象出來,政治解放把人變成為市民社會的成員,把社會物質生活與政治生活分離,把社會等級變成了社會差別,所以這種政治解放是不徹底的,是看上去華麗但是背后并沒有實質性改變的。
馬克思曾說“人是通過國家的中介擺脫某種限制而得到政治解放,國家是人和人自由之間的中介物”[1]。馬克思認為,這種單純的政治自由是虛幻的,是不平等的自由。所以馬克思曾說:“在現今的資產階級生產關系的范圍內,所謂自由就是貿易自由,買賣自由。”所以馬克思指出“政治解放的那個是一大進步,盡管他不是一般的人類解放的最后形式,但在迄今為止的世界制度的范圍內,它是人類解放的最后形式。不言而喻,我們這里指的是實在的,實際的解放”[2]。馬克思認為政治解放是人類解放的一部分,只是人類解放的一個過程,這種解放沒有實現人真正的自由。只有消滅國家,實現市民社會生活完全平等才是真正的人類解放。
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民主的終極目標
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才是馬克思民主思想的終極目標。馬克思科學地考察了人類歷史的進程規律,在人性原則上論述了人類要求自身解放的內在性,通過生產力發展的研究說明了人類解放的可能性,指出了資本主義必將走向滅亡,無產階級必將實現解放全人類。馬克思批判資產階級民主的欺騙性,同時批判宗教中麻痹人的理智,不是要將“人間”升向“天國”而是要將“天國”降落“人間”。
資產階級的民主是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是形式上的民主。而馬克思民主是共產主義民主,是為社會服務的民主,是每個人都參與進來的公共管理事物的民主。馬克思認為工人階級首先奪取國家政權,利用國家政權和民主,將生產資料改造為社會占有方式,逐步實現國家的消亡。同時我們要知道,共產主義民主的實現和當前社會主義民主的區別,人類解放是我們實現民主的終極目的,需要經歷很漫長的歷史過程。社會主義民主指初期的奮斗目標,受具體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環境的影響。
馬克思民主思想理論的精神實質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也是馬克思民主思想發展的內在邏輯。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26.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