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肖艷
依托“六大解放”思想有效推進園本教研
文姜肖艷
幼兒園教研活動是提升教師業務素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幼兒健康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布后,其更多的是以“園本教研”這一名詞來出現。所謂園本教研,即是一種“以園為本”的、“基于問題”的學習與教學研究的組織形式。它是以全面提高保教質量為目的,以解決保教實踐中的問題為起點,選擇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法進行的教育科研實踐活動。
近年來,幼兒園對園本教研活動越來越重視,也進行了許多的嘗試與探索。但在實踐中還普遍存在少數教師掌握話語權,教師參與度低的情況。很多時候多數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只動口不動手,只動耳不動腦,開完會就散,沒有真正地從活動中獲得提升,園本教研流于形式,而缺乏有效性。因此,如何提高教師參與園本教研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創造性,進而增強園本教研的有效性,讓其真正成為教師成長的助推器,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筆者依托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創新教育理論,從園本教研的形式入手,在提升園本教研有效性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陶行知指出:人往往都被固有的定式、思想像“裹頭布”一樣層次束縛著。這種裹頭布束縛了人的頭腦,阻礙了人們接受新理念的進程。陶行知提出人的頭腦蘊藏著人們的知識、智慧、情感、思維力、創造力等,解放頭腦就能充分發揮人的巨大潛能。
為了幫助教師從固有的思維及定式中解放出來,我們推出了“頭腦風暴”的教研新模式。顧名思義,就是圍繞某一話題進行發散性設想、溝通、交流。在研討時鼓勵教師大膽地想、大膽地質疑,鼓勵與眾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闡述自己的設想,也可以質疑他人的觀點,每個觀點都被記錄下但不進行批評。只有“頭腦風暴”結束的時候,才對這些觀點和想法進行評估,從而形成大家一致認可的新觀點。
中國的傳統教育就是重傳授輕操作,因此,在此教育理念下誕生的教師往往也忽略親身動手操作的體驗,導致動手能力都普遍較弱。要幫助教師在動手能力方面得到快速地提高,就必須解放雙手。通過實踐獲得的知識,再用這些知識指導實踐,努力做到手腦并用,既有理論知識,又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為了提高教師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們在園本教研中開始嘗試讓教師分小組進行實踐操作。每次小組實操,就某一主題來進行,實操前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提出明確要求;然后分年級組或領域組進行動手操作,最后進行集中分享、講評。通過這樣的實操活動,往往解決的是教師第一手的問題與困惑,對教師的一線教學有實質性幫助與提高。
對于幼兒教師來說,唱歌跳舞是每個教師的拿手活。我們充分利用教師的這一特點,將“情景表演”的模式引入了園本教研之中。教師在教研現場對某一情景以表演的形式再現,既打破了枯燥無味的研討形式,又增添了參與研討者的興趣。“情景表演”的重點不在于表演,而在于觀眾——也就是研討者的觀察與分析。現場的表演更能讓研討者們從中看到問題,轉變視角,挖掘其內涵,一起研討分析,從而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使教師得到具體的指點,從而能真正運用到其教育教學之中。
幼兒園園本教研活動是提升教師業務素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幼兒健康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筆者從園本教研的形式入手,在提升園本教研有效性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構建了教研活動的新模式。即:“頭腦風暴”——解放頭腦,開拓思維;“小組實操”——解放雙手,提升操作;“情景表演”——解放眼睛,轉變視角;“提問辯論”——解放嘴巴,敢問會辯;“網絡研討”——解放空間,擴大視野;“自由留白”——解放時間,學會自學。
六大解放 園本教研 有效性


長久以來,園本教研活動中存在的最普遍的問題就是聽得多,說得少。教師不愿開口,不想開口,怕開口。陶行知曾寫過這么一首詩:“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美事問。”這深刻地說明“問”在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
為了幫助教師克服“開口難”的尷尬局面,鼓勵教師發問,我們把主講人“一言堂”的方式改為“提問解答”的模式。由參與教研的普通教師提問,主講人給予解答,也可以引發大家的共同討論。這樣的方式,讓每個教師都能認真地反思提出自己的困惑,得到具體的答案,能夠真正有效地為教師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幫助。
除了“提問解答”,我們還開展“專題辯論賽”的活動。教師在前期知曉論題以后,根據自己的觀點進行分組,前期一起收集資料,現場進行辯論。這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就能讓每一個教師都真正地參與進來,并將自己的想法鮮明地表達出來,從而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圍。
隨著時代的進步,信息化已經大大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網絡已經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工作、學習方式。在園本教研中,我們也大膽引入了“網絡研討”的模式,把教研現場變成“森林和天空”,擴大教師認知的眼界。
“網絡研討”有兩大形式,一種是通過網絡,參與由專門的培訓機構提供的網上培訓活動,如“明師科技網”,就是上海的星辰教育培訓機構提供的專題學習網站。它將一系列、循序漸進的學習內容,通過視頻的方式直接傳達到幼兒園,可以讓老師們不走出幼兒園,就能接觸到來自于上海、南京、深圳等地先進的幼兒信息與理念,縮短了我們與知名幼兒園、知名幼教專家之間的距離。另一種方式,則是依靠云平臺、及視頻會議技術,在同一時間內實現各幼兒園之間的網絡聯動研討。它使教研活動擴大到園所與園所之間,使更多的老師共同參與研討,獲得更多的經驗分享。
要讓教師在教研中發揮創造力、提升業務水平,就一定要為他們爭取時間之解放。讓教師有充分的時間去學習、研討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真正地讓每一個老師都得到提高。
集體教研活動無法兼顧到每個教師的個體需要,對于教師“短板”的提升并沒有實質的幫助。為了更具有針對性,我們創設了“自由留白”模式。每次教研活動留出十分鐘的空余時間,讓老師們自由結對學習和研討,每月月末的“自由留白”時間則讓老師來說說自己自學的所思所想所得。通過這種模式,能夠使老師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切實的提高,更具針對性和體現因人施教的理念。
總之,園本教研對于教師專業發展有著顯而易見的積極作用,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以教師為本,以幼兒為主體,提升園本教研的有效性,使每位教師從園本教研中得到成長!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新加花園幼兒園)
[1]《幼兒園園本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基礎教育》,2010年11月
[2]姚偉.《中外幼兒教育名著解讀》,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3]袁迪.《生活教育與創新教育》,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