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鋒
摘要:新課程改革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而且還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文化熏陶、陶冶學生的情操,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豐富了語文教學的形式,提高了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基于此,探究了微課的相關內容,分析了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實踐,以期為初中語文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微課
一、設置劇情,提高交互
在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免不了會學習一些關于人物傳記類的文章,初中語文教師要想教好這類知識,有必要進行情景劇情設置,讓學生扮演角色,在真實的情境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情景劇教學單靠一個學生是很難完成的,這需要團隊的力量。所以,在進行情景劇教學時,老師要在課前縝密思考,把自己當作情景劇的編劇以及導演,有效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當然,情景劇教學一定不能離開課文,在進行角色扮演之前,教師要讓學生對所扮演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否則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學習,也就失去了教學意義。
比如,在進行《范進中舉》的學習時,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在對人物以及當時所處的環境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進行臺詞以及裝扮的設計,當設計完畢,老師修正過后,再進行角色扮演。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表演后,會對所扮演人物的特點有了更高的認識,這樣,學生對于課文的學習認識就會更深一步。
二、活化課堂,加深理解
語文學科博大精深,不僅包含了語文基礎知識,同時還帶有一些人文方面的內容,因此如何強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一直是有關教育工作者共同關注的問題。初中語文教師在應用微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圍繞教學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和講解,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社會科學等聯系到一起,進而豐富教學的形式,促進學生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酈道元的《三峽》時,晦澀難懂的古文一直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為了讓學生明確課文意思并且對文中描寫的三峽景觀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播放《三峽》的微課,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對三峽景觀有一個直觀的體會,并且伴隨著微課中講解的不斷播放,也為教師開展《三峽》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這樣既提升了學生對古文的掌握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
三、解決疑難。細化知識
微課的優勢之一在于它很好地實現了對于龐大知識體系的拆分,是一個化整為零的過程,將知識點進行精細化處理,增加了授課內容的針對性,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筆者結合《沁園春·雪》的教學實踐,對此進行了具體解讀。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同志詩詞的典型代表作,該詞集寫景、議論和抒情為一體,意境雄渾,氣勢磅礴,胸襟豪邁,是毛澤東同志在日本帝國主義加強對華侵略的背景下創作的詩篇。由于背景知識和人生閱歷的短缺,學生很難分析出詩詞蘊含的深層情感。為了減小學生理解詩詞的難度,教師可引入微課教學方法。在正式授課前布置課下觀看微視頻的作業,教師可尋找表現1936年抗戰形勢的影片,并進行剪輯,時長控制在8分鐘以內。通過觀看影片,讓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有一個宏觀的了解,意識到日本侵華的步步緊逼、國民黨反動派的賣國勾當、共產黨的堅決抗戰和力挽狂瀾。有了一定的歷史基礎后,教師可大大減少引入環節所占的時間,在引導學生理解思想情感時也頗為有益。在課程接近尾聲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啟發學生,讓學生在各種困難面前樹立必勝的信心和堅強的信念。
四、把握重點。方便記憶
初中語文的知識面十分廣,且需記憶的重點知識較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難以立即記住各個重點知識,對各個字、詞的含義容易出現記憶混淆現象。此時,教師可充分利用微課功能所具備的精、快特點,選擇在關鍵時期如考試復習階段等,根據班級學生對課文知識內容各個記憶難點、難理解環節進行全面把握與分析,并將這些知識點進行有效提煉,將其有針對性的制作成微課片段,幫助學生方便記憶各個知識難。
例如,教師可在考試前期分別針對所需記憶課文如古詩詞、文言文來制作相應的微課專題。古詩詞專題可細分為五個區域內容,分別是古詩詞的默寫微課、古詩詞情境微課展示、古詩詞朗誦技巧微課、古詩詞語言風格微課以及古詩詞情感微課等,針對古詩詞所需學習的各個內容開展微課專題教學。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可從文言文的字詞含義、整句翻譯、字句情感等進行微課教學,使學生通過微課加深對古詩詞及文言文的理解,加深對各個課文內容的印象,以此提高記憶效率。
五、指導寫作。激發靈感
生活是創作文學作品的源泉,寫作因生活而充滿生機和活力。而學生在作文課上最感苦惱的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成的文章往往言之無物,空洞且毫無真情實感可言,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其根本原因是學生脫離了生活,閉門造車,感受不到社會進步的強勁聲音,感受不到時代發展的新鮮氣息。而運用微課教學則利用它的直觀性和真實感,很好地將學生與社會生活聯系到一起,彌補了學生的“生活空白”,從而激發起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和寫作的欲望。
如在指導學生寫作“感恩”的話題作文時,可以在寫作之前播放一段視頻,中央電視臺的公益廣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母親下班歸來,不顧勞累,一邊給兒子講故事一邊洗腳,洗好之后,母親安撫好兒子,提了一桶水走進奶奶的房間,說道:“媽,燙燙腳啊,對您的腿有好處。”這一幕正好被兒子看到,當媽媽回到兒子房間的時候,突然發現兒子不在,這時兒子正用他稚嫩的小手搖搖晃晃地端著一盆水,向媽媽走來:“媽媽,我也要給你洗腳。”一句話,說得母親熱淚盈眶。在這樣母慈子孝的感動的氛圍中,使他們如身臨其境,心聽其聲,喚起感恩父母、感恩社會的內心感受。于是,課堂上學生躍躍欲試,只聽得“唰唰唰”的創作心聲。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開發和利用微課教學,能更好地誘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吸收和感受課文的語言,讓學生真正受到課文思想情感的熏陶,從而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