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圣平
摘要:保護性耕作技術是堅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保護基本農田的有效措施。在我國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是對以往粗放耕作方式的改良,是農業發展向集約化精細化轉型的必然途徑。為了加強這項技術的推廣,一定要做好宣傳工作,讓更多農戶了解這項技術的好處,政府也要采取必要的保護支持政策,讓這項技術在更廣泛地范圍內得到應用。
關鍵詞:保護性;耕作;技術;可持續發展
保護性耕作是指通過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術及地表覆蓋、合理種植等綜合配套措施,從而減少農田土壤侵蝕,保護農田生態環境,并獲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的可持續農業技術。其核心技術包括少耕、免耕、緩坡地等高耕作、溝壟耕作、殘茬覆蓋耕作、秸稈覆蓋等農田土壤表面耕作技術及其配套的專用機具等,配套技術包括綠色覆蓋種植、作物輪作、帶狀種植、多作種植、合理密植、沙化草地恢復以及農田防護林建設等。
保護性耕作技術與傳統農業生產技術相比,具有非常大的優勢。我國農村的土地在采用了保護性耕作技術以后,土地的保水量將會增加。保護性耕作技術能夠有效地減少土壤水土流失比率,能改善地表徑流及河流的渾濁程度,對農村土地能夠有很好的保護。通過有效降低沙塵暴的發生次數,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改善了我國農村的環境狀況。
保護性耕作技術還能讓土壤中含有足夠的有機物,使土壤具備足夠的肥力。保護性耕作技術能夠讓閑置的土地保持充足的水分,能夠讓土壤中含有足夠的水分,進而提高小麥、玉米的產量。在推廣了保護性耕作技術之后,農民的工作量將會比以前減少很多,化肥、農業機械的使用次數也會相應地減少,這能夠有利于提升我國農業的勞動效率,使農民節省下一大筆農業生產投資。
我國的農業保護性耕地技術還沒有得到大規模推廣,這項技術還處于初始階段。做好宣傳工作是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的關鍵。可以邀請專家開展專項講座,將與技術有關的內容制作成手冊,在開展講座的過程中分發給參加的人員。在編寫手冊的過程中,一定要盡量少使用專業素語,語言盡量通俗易懂,讓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民朋友也可以輕松讀懂與技術有關的內容,這樣才能清除推廣的障礙。現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展開宣傳,讓宣傳方式緊緊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這樣才能增強人們的接受程度。要與當地的報紙、電視臺等媒體展開合作,從各個平臺展開技術推廣,讓人們對技術的認知程度更深。
各級農業部門要認真對這項技術能夠發揮的積極作用進行了解,積極創建技術推廣示范區,讓技術推廣更具備示范效應。在這項工作的過程中,要對技術的本質特征有清晰的認知,這項技術屬于農業科技,服務對象是農民,主要對農業生產各個環節提供技術支持。示范區的高水平建設也可以讓這項技術的推廣具備更強的后盾,各個層面也可以以此為基礎展開深度的交流和合作。因此,要深入研究示范區本身具備的作用,挖掘其在技術推廣過程如何對技術的優點進行直觀的反應,讓參觀的人員觀看之后產生合作的意向。這就要對各項具體技術進行全面使用,搜集各項技術數據,從中選擇綜合效果最佳技術后,在對選用的技術進行完善,最后進行推廣。在對示范區經過分析之后發現,成片的種植需要有統一規格的食安區,這樣為機械的使用創造便利,也可以讓機械的使用效率得到巨大提升。要對這些示范區進行統一管理,讓這些示范區集中起來,同時將大批的農民集中在一起,讓農民學習技術,這樣才能讓推廣和應用得到良好發展。
在當前的情況下,通過對技術示范區的研究,選擇出適合當地的氣候、地理條件的生產模式。因此,需要事先對當地的氣候、土壤等信息進行全面分析,然后對各種數據進行全面的研究,在結合農機和農藝等方面的信息制定適合的生產模式。最后將具體方案交給專家學者進行審查,在確定其符合科學理念之后,才能進行推廣應用。
土壤、植被和土壤肥力情況,只有在合適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合理的、多元化的生產種植形式。多元化的生產模式能夠有效解決農村生產形式固定、經濟形式單一的問題,迅速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應該根據農業機械的情況和農藝技術的標準,合理進行多元化生產,使我國農業能夠合理運用保護性耕地技術。
保護性耕作技術有深遠的社會效益,主要表現為:一是保護性耕作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的實施,可促進農牧業的可持續發展,使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根本改善,有利于各種成熟的綜合農牧業生產技術措施的推廣應用,增加農牧業科技含量,提高農牧民素質,不僅能夠促進農牧業的發展,而且可以帶動食品、輕紡、飼草加工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保護性耕作技術與傳統耕作方法相比,省時、省力,節約出來的勞動力可從事其他產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二是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能達到土壤保水、保墑、適時播種的目的。
保護性耕作技術能夠有效提高我國農業生產效率,使我國農村土地中含有足夠的水分和有機肥料。保護性耕地技術能夠減少沙塵暴的發生,使農村的環境得到改善。在推廣保護性耕地技術之后,農民的勞動量、農業資源的使用量都會有所減少,這將使我國農業生產的勞動效率得到提高。為了更好地推廣保護性耕地技術,我國政府應該加大推廣宣傳力度,注重開發研制新型農機設備。農業主管部門也應該注意轉變農機服務意識,在農村更好地實現機械化生產,使農村生產活動變得更加多元化。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農業經濟發展,傳統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加強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力度,是強化建設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提高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促進農業經濟快速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迫切要求。為此,要整合現階段的農業技術推廣資源,構建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確保我國農業推廣技術工作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快速前行。要適應新階段農業發展新要求,要科技興農,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體系必須打破原有的體制,建設高效多元化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只有這樣才能解決當前發展中遇到的難題,才能適應不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滿足農民多樣化的需求,才能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