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潔
(江西省會昌縣第三中學,江西 贛州 342600)
?
高中化學校本微課程的開發與應用研究
彭 潔
(江西省會昌縣第三中學,江西 贛州 342600)
所謂校本課程是一種新的課程形態,是根據學生發展需要和本校資源實際開發的課程,注重學生本位,著眼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當然也會引起教學思想的變化.化學校本微課程的研究與開發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情感和意志的有效平臺,是培養學生良好化學素養的有機載體.為此,本文將從高中化學校本微課程的主要特點入手,分析高中化學校本微課程所應當涵蓋的內容,并就高中化學校本微課程的開發和應用案例——控制變量思想在實驗設計中的應用展開研究,以供參考.
高中化學;微課程;控制變量思想
高科技時代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使教學面貌煥發出勃勃生機并不斷為教育領域帶來新的變化.微課程理念與設計、翻轉課堂、慕課等教學模式的發展與其應用已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種種趨勢都為其教學前景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在理論結合實踐的基礎上,實施化學校本課程的研究與開發,具有很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指導意義.下面,我們將對高中化學校本微課程的主要特點和高中化學校本微課程所應當涵蓋的內容進行研究.
1.微課講解的主題較為突出
每一節微課都應當以講解某一個特定的知識點,并且應當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到對特定知識點內容的有效闡述.所選擇的知識點內容通常應當是化學教學中的重點問題或者是難點問題,通過這樣的微課制作題材選取,能夠指導學生根據微課內容自行實現化學知識的學習.
2.微課的制作內容具備趣味性
微課作為一種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制作的課程資源,作為化學教師的制作者,可以在微課內容制作時,將各種有益于提升學生對化學課程學習興趣的內容添列其中,從而使微課的內容具備足夠的趣味性,進而讓學生在觀看教師為其制作的微課資源時,能夠全神貫注地投入于其中.
3.微課傳播方式較為便捷
當前,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自媒體技術已經得到了充分地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依托智能手機等媒介實現對微課這一現代教學資源的快速下載與隨時隨地地觀看、學習,同時,微課中設置作業內容,也使教師能夠實現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有效評價.
從化學課程的學科性質與學科地位的角度來看,化學學科非常注重實驗教學環節,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為學生制作微課教學資源時,應當選擇以各種化學實驗為微課制作題材,從而依托此類教學微課資源的開發,實現對學生化學知識領會與運用能力的提升.“實驗探究”的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發下,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充當新知識探索者與發現者的角色,通過關注實驗的過程或者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際操作,去學習如何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基本結構是“問題——方案設計——實驗事實——結論——應用”.除此之外,高中化學教師在制作微課內容時,為使微課內容更具趣味性,更能得到學生的認同、引發學生的共鳴,更能夠實現對學生化學知識學習的啟發,因此,所選擇的微課制作題材應當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
1.微課的視頻時長:6分40秒
2.微課的主題內容:按照控制變量法對實驗方案進行合理設計
3.微課的設計理念:
(1)考證實驗變量及其可能的影響因素;
(2)對實驗方案進行完整設計;
(3)根據現有條件,對整體實驗思路加以設計,同時提出具備可操作性的探究方案;
(4)對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進行講解.
4.微課資源內容:
(1)片頭部分;(此部分時長為20秒之內)此部分通過對近年來高考化學試卷的題型介紹,引出微課資源正文內容.
(2)正文部分(此部分時長為6分鐘左右)此部分首先由講解者(教師),闡述控制變量法的概念與特征.同時通過實驗設計的方式進行教學內容展示.講解者所使用的語言應當規范.
(3)結尾部分(此部分時長控制在20秒以內)
此部分內容為快速對正文內容進行回顧.
5.案例反思
本案例采用校本微課程的教學手段來展開,僅僅6分40秒的時間,學生便能夠對控制變量思想在實驗設計中的應用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且印象深刻,教學效果良好.
校本微課程成為了很多學校、很多門學科開展的重點.校本選修課研究的不斷展開,是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實踐的不斷改善,推進教師不斷成長,促進學生不斷全面發展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希望本文的論述可以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與借鑒.
[1]田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校本課程開發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06).
[2]李細妹.高中化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個案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04) .
[3]吳緒平.高中化學校本課程開發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10).
[責任編輯:季春陽]
2017-05-01
彭潔(1989-),女,江西吉安人,碩士,中學二級教師,主要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
G632
B
1008-0333(2017)18-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