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抵抗文學作家“非典型”經歷的典型意義
——以李正中文學生涯為個案

2017-04-13 10:07:47蔣蕾荊宏
關鍵詞:小說

蔣蕾,荊宏

(吉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抵抗文學作家“非典型”經歷的典型意義
——以李正中文學生涯為個案

蔣蕾,荊宏

(吉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在東北淪陷區抵抗文學作家中,李正中似乎是“非典型”的——不是最激烈的、不參加政治組織、沒有被捕或逃亡。但對于抵抗文學研究來說,他的人生經歷、文學生涯、作品發表途徑等恰恰具有強烈的典型意義。他經歷了偽滿時期抵抗文學創作者的共同苦難:退稿、刪稿、作品被撕頁、詩集被扣押、被警察特務追查和監視。李正中發表抵抗文學作品的方式和途徑,恰好也是東北淪陷區抵抗文學的四種最主要呈現方式——公開發表、作品“逃亡”、非公開刊物發表、戰后呈現。他于戰后主編《東北文學》,為抵抗文學重新發表提供重要平臺。李正中文學成就在于:不僅真實書寫了偽滿時期青年知識分子的思想、心態,更冒險傳達抵抗意識,進行抵抗文學的創作與傳播。

東北淪陷時期;李正中;朱;《東北文學》;抵抗文學

在經歷過偽滿時期的東北老作家中,李正中先生是唯一至今仍在“書寫”和“說話”的老人。盡管他的“書寫”主要為書法而非文學,“說話”也限于和來訪者交談,很少在社會上“發聲”,但他的存在表明:那特定時間地域的文學并未遠去,仍與今天的我們發生著某種聯系。

近年來,李正中先生作為書法家聲名鵲起,而作為重要東北老作家的身份卻被淡忘、遺失。對于這種“遺忘”,文學研究者是有責任的。在東北淪陷區抵抗文學作家中,他是“非典型”的。他不是言辭最激烈、作風最張揚的(當時作家李季風就特別大膽——被關東軍憲兵隊記錄在案的抵抗文章有32篇,許多青年成為李季風“粉絲”),他也沒有參加任何政治組織(當時參與地下政治活動的作家不少——共產黨員作家花喜露、國民黨員作家王覺等);他也沒有被捕入獄或逃亡經歷(當時被捕作家很多,如哈爾濱作家陳、關沫南、王光逖被捕后都先后押解到長春,作家杜白雨、山丁等很多作家逃亡到北京)。然而,這位“非典型”的抵抗文學作家卻經歷了偽滿時期抵抗文學創作者的共同苦難:退稿、刪稿、作品被撕頁、詩集被扣押、被警察特務追查和監視……如果沒有法官身份和機智應對,李正中也面臨被捕,也走到了牢獄邊緣。李正中發表抵抗文學作品的方式和途徑,恰好也是東北淪陷區抵抗文學的四種最主要呈現方式——公開發表、作品“逃亡”、非公開刊物發表、戰后呈現。他于戰后主編《東北文學》,為抵抗文學重新發表提供重要平臺。非典型案例卻具有典型意義。李正中作為抵抗文學作家的“非典型”經歷,從更普遍的意義上說明:偽滿時期,無論作家多么小心、“低調”,只要作品暗含抵抗意識,就逃脫不了黑暗命運。

一、一位價值被低估的東北老作家

多年以來,李正中的文學地位與文學價值被嚴重低估。

我最早知道李正中先生是2006年,從發黃的老報紙上。一位筆名“柯炬”“靳革”的詩人,1939年前后開始頻繁出現在偽滿《大同報》《新滿洲》等報刊上,作品連篇累牘。從偽滿《大同報》1939年5月一篇文章末、被編輯誤發的信息中得知:柯炬,本名李正中,就讀于“新京法政大學”。之所以從當時的百余位文學人中關注到李正中,是因為他的詩清新俊朗又飽含抵抗意識。我在博士論文《精神抵抗:東北淪陷區報紙文學副刊的政治身份與文化身份——以偽滿〈大同報〉為樣本的歷史考察》(2008年)中將李正中列為兩位書寫抵抗文學的“憤怒青年”之一。

完全想象不到自己能與“柯炬”面對面。2009年,我到沈陽尋訪李正中先生。初次訪問,除了手里拿著李春燕老師提供的電話,也采取“外圍采訪”方式向一些學界前輩請教,了解他們對李正中文壇地位的看法。一位研究者說:李正中在偽滿快結束時才進入文壇,其文學地位無法與古丁、山丁等相比。這個觀點很長時間束縛著我。隨著手中資料不斷增多,對李正中文學生涯了解越來越深入,發現情況遠非如此。

首先,李正中步入文壇很早,偽滿結束時已是成名的成熟作家。李正中7歲開始發表詩歌,1938年登上偽滿時期東北文壇重鎮《盛京時報》副刊和《大同報》副刊,1941年被《新滿洲》雜志稱為“新進作家”。1945年戰爭結束時,李正中已出版5本書,這還不包括3本因時局動蕩而排版卻未出版的書。至此,他已在東北文壇活躍8年,創作豐厚,與當時諸多作家都有密切交往,是頗有名氣的成熟作家。

其次,李正中在1945年光復后一度擔當過東北文壇“召集人”角色。他擔任《東北文學》主編,在東北作家中擁有號召力,集結了近二十位知名作家繼續創作。他編輯出版5期《東北文學》、4本“東北文學叢刊”,主持了戰后關于“東北淪陷十四年文學”的第一次總結。他個人創作在1945年達到巔峰:上半年出版1本小說集,“丟失”3本小說集和詩集;下半年出版2本詩集、1本小說集。

從7歲至25歲(1928年至1946年),李正中主要文學生涯可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文學少年:“九一八”前即發表文學作品。李正中生于1921年,從年齡看確屬東北作家“小字輩”。他比作家小松(1912年生)小9歲,比作家山?。?914年生)小7歲,比女作家梅娘(1917年生)小4歲,比女作家楊絮(1918年生)小3歲……1945年戰爭結束時,他年僅24歲。但其文學生涯卻早在“九一八”前就開始了。1928年,他在上?!缎∨笥选冯s志發表短詩,當時還是吉林省伊通縣立第一模范小學的學生。李正中13歲步入東北舊體詩壇。1934年12月,“吉林北大街市立中學第二十五班”學生李正中向《大同報》投稿“雜記《記李進士軼事》”,并在新年征文中獲獎。1936年,15歲的李正中出版舊體詩集《余蔭館詩存》(吉林市永吉印書局)。從他以“鄭中”筆名發表在《盛京時報》的舊體詩《新秋吟:并序》[1]《呈寄園主人二首》[2]等來看,雖是少年,詩中卻大量用典,與年長的文人雅士有往來交集。

第二階段,新進作家:偽滿中期進入東北新文學領域。1939年,他以筆名“柯炬”“靳革”“里刃”等頻頻出現在偽滿時期東北的新文學領域,在《大同報》的《文藝》副刊及《新滿洲》《新青年》等雜志發表散文、詩歌、小說。此時,他就讀“新京法政大學”,與同班同學滿占鰲成為文友,二人并肩創作。1941年底,他出版第一本新文學作品——小說集《鄉懷》①《鄉懷》由長春益智書店出版,作者署名柯炬,全書共104頁。。到1945年8月戰爭結束,他共出版4本新文學作品集:小說集《鄉懷》(益智書店)、詩集《七月》(自費出版)、小說集《》(國民書店)、散文集《無限之生與無限之旅》(興亞雜志社),還有3本書因時局原因排版而未印刷:小說集《走向曠野的人們》《綠色的松花江啊》、詩集《待旦集》。

第三階段,抗戰勝利后一度成為東北文壇“召集人”。1945年是李正中文學創作爆發期,也是其文學生涯頂峰。1945年1月,他的4本書先后交由出版社,但只有小說集《》問世,另3本書則排版未能印刷。1945年8月光復后,他不再有法官身份,進入國民書店擔任編輯,全身心投入文學事業。1945年9月,詩集《春天一株草》出版;1945年10月,他的小說集《爐火》出版并再版詩集《七月》。他同時主編出版5期《東北文學》、4本《東北文學叢刊》。1946年5月參加東北民主聯軍離開長春,文學生涯基本結束。李正中文學成就在于:不僅真實書寫了偽滿時期青年知識分子的思想、心態,更冒險傳達抵抗意識,進行抵抗文學的創作與傳播。

二、李正中經歷是抵抗文學作家的苦難縮影

退稿、刪稿、撕頁、扣押、追查……李正中的經歷是所有東北淪陷區抵抗文學作家經歷的縮影。雖然他以法官身份僥幸逃脫牢獄,但是那些文字帶來的險境,那種驚心動魄、險象環生及接踵而來、讓人喘息不得的威壓和恐嚇,緊緊纏繞他、壓迫他。他經歷的是抵抗文學作家無法逃避的黑色遭遇。

相對于退稿、刪稿而言,作品被撕頁、書籍被扣押、本人被弘報處約談并受警方調查而進入司法程序——這些才真正讓人感到心驚肉跳。這意味著偽滿當局正嚴密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隨時可能實施抓捕。許多作家處于危險境地選擇逃亡,如作家李民(詩人杜白雨)、山丁等化名逃到北京。李正中沒有逃亡,他說:“到了沒有路可走的時光,一個人往往會因了絕望而歸于冷靜”[3]。他利用法官身份,巧妙運作、拖延調查,最終逃脫牢獄。以下是他的兩段歷險。

(一)詩集《七月》被扣,詩人被警方調查

2010年,與李正中先生聊到偽滿新聞統制機關——國務院總務廳弘報處,李老苦笑著說起一段往事:弘報處官員多次約談,為著私自印刷詩集《七月》①2010年2月和5月,筆者多次到沈陽訪問李正中先生。李正中曾經擔任偽滿“新京”地方法院法官。筆者圍繞“偽滿洲國新聞統治研究”向其了解偽滿新聞法規的執行情況。李正中先生介紹法規情況之余,提及私印《七月》被偽滿弘報處約談的親身經歷。2015年4月18日,李正中先生接受筆者訪談,講述此事來龍去脈。。他說起往事時輕描淡寫,而我找到1945年再版的詩集《七月》,并從70年前舊雜志上找到事件的前前后后時,才知道李正中當時幾乎身處絕境。

關于詩集《七月》被扣押,李正中1945年10月再版《七月》時寫下《再版題辭》說:“它的第一版剛剛送到市場上去的時光,非但在僅少的部數之中遭到了扣押的噩運,并且,還因而牽連了作者?!盵4]

到底是一本怎樣的詩集?給作者帶來怎樣的“牽連”?1946年2月,李正中在《東北文學》撰文《這都是為了我的〈七月〉》,細敘自己和這本詩集的遭遇。原來,這部詩稿在出版過程中一次次受挫,未能通過官方出版審查。當這本詩集已在作者手里度過兩年多時,李正中找到一條“忍辱偷生的路”,他到一家印刷工廠自費印刷。身為法官的李正中當然知道應該“避免被審查的當局發覺這種脫法行為”,但讓詩集與讀者見面的想法太迫切了,他鋌而走險。然而形勢不妙,“這一年,出版物的審查更加嚴厲起來,同時,思想犯開始了一批一批的大檢舉,我在這時期來銷售這一冊不經審查許可的書,無疑的是在給自己制造炸藥。”[3]結果,他終于接到弘報處檢閱股的電話,又有人到“班上”來調查。來人提出三個問題:“第一,你為什么要寫《七月》?第二,你為什么不經許可便擅自出版?第三,看情形你并非營利,那么印行的目的何在?”弘報處官員們研討后認為,該書除出版手續不合法之外,還有三大罪狀:

第一,書中的年代,具系中華年代;

第二,《霜花》一篇,寓意為弱小者的反抗;

第三,書名《七月》,在響應著盧溝橋事變的“七月”[3]。

由此,該案“移牒給偽首都警察廳特務科來發動司法權處理了”[3]。該案進入司法程序后,“約摸有兩個月的期間,特務科的手足到處調查我,特務科也曾傳喚過代售的書店,他們的搜查的魔網已經是張開了”[3]。此時,被捕只是時間問題。李正中在身處絕境時冷靜下來,終于找到機會利用法官身份平息此事。但他僅僅逃脫入獄,痛苦煎熬都已經歷。

七十多年后的今天,那本被扣押的《七月》已無處找尋,我將這本1945年再版的詩集放在手中,只有巴掌大小,但印刷精美、圖文并茂,書中配有詩人好友王金的版畫。版畫線條簡練,詩歌雋永含蓄,二者相得益彰,構成一種感傷的情愫。這本詩集堪稱李正中詩歌代表作,長詩短句意境幽遠,對于現實有一種明顯的疏離感。那首被弘報處認定為“寓意于弱小者的反抗”的《霜花》,1944年11月發表于《華文大阪每日》,詩的開頭讓人心頭一顫:“我和你是小小的,凝在人家窗板上的霜花。從開始了小小的生命,小小的心里充溢了恐怖?!盵5]詩集中涉及的年代,確實是以隱去“民國”后的數字標注的。

(二)小說《誘惑》被撕頁

不僅詩集《七月》被扣,李正中還經歷了小說《誘惑》被“斬頭去尾”的事件。

1944年7月,李正中的小說《誘惑》在《新潮》雜志發表,但遭到撕頁處罰——第61-62頁被撕,小說變得“無頭”。這篇小說為連載,1944年8月編輯聽命撤稿,小說又變成“無尾”。直到1945年12月《東北文學》創刊,《誘惑》重新刊載,才基本完整地發表,但原稿中被涂墨之處卻再也無法恢復了。

李正中先生1986年撰文《〈東北文學〉發刊前后》②韋長明:《〈東北文學〉發刊前后》,《東北文學研究史料》第三輯(1986年9月),第107頁。時寫道:“《誘惑》是我1944年寫的一個四萬字的中篇,在《新潮》雜志上發表連載的第一部分時,印刷完了的雜志被命令撕掉小說的第一頁,這樣的‘無頭鬼’真比干脆禁止出售還難堪?!盵6]這一本《新潮》雜志(1944年第7期),我們找到了,目錄頁中標有“《誘惑》……第62頁”,但翻看整本雜志,沒有第61、62頁,第60頁之后直接跳到第63頁。這種撕頁連累得前一篇小說——田瑯的《漂泊者》(第56-61頁)也沒有結尾。

《誘惑》究竟寫了哪些不被許可的內容呢?李正中回憶說:“書報檢查老爺用毛筆在原稿上把以后章節中有關偽憲警貪贓枉法、買辦資本家蹂躪婦女,市場蕭條,民不聊生……這些作為時代背景和故事發展緣由的片片斷斷全給涂抹得不可辨認?!雹?010年5月3日,筆者在沈陽李正中家中進行口述訪談,李正中講述了關于《誘惑》被撕頁的事件始末。從《東北文學》創刊號上重新刊發的小說開頭來看,被撕頁的“前半段”主要寫了主人公“我”參加高等文官考試及“就任”的情形和心態,這些與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十分吻合,小說中男主人公情緒灰暗、女主人公之所以淪落完全是社會過錯。

三、抵抗文學作品發表的典型途徑

李正中在1939年至1945年間創作和發表許多具有抵抗意識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當時命運怎樣?能否公開發表?我們今天如何能夠閱讀到它們?總結李正中抵抗文學作品的發表途徑,主要有四種:一是公開發表;二是作品“逃亡”,到偽滿洲國以外地區的刊物上發表;三是在非公開出版物上刊登,逃脫新聞出版檢查;四是戰后呈現,偽滿時期被退、被刪、被撕頁、被查封的作品在戰后得以完整刊登或再版。李正中抵抗文學作品的發表方式,恰恰代表了偽滿時期抵抗文學的書寫與呈現特征。

(一)曲折書寫,公開發表

曲折書寫的詩歌,可以形成多種解釋,在新聞檢查中容易通過。李正中擅長采用隱喻手法,巧妙運用詩歌的象征性與朦朧意味。1941年3月5日他以“靳革”筆名在《大同報》上發表長詩《虛謊的誓語》,以一種欲言又止的口吻表達對現實的懷疑、對歷史的沉思、對黑暗的痛恨及憤怒與抗爭。他在詩中寫到:“一個人生了,一個人被征服了,一個人死亡了”“為什么要有生?為什么要有斗爭?為什么要有死亡?”“用人類的語言,你喊,——從現在起,我將不在溫室里種花草了”[7]。

1941年12月9日,他在《我們的文學》副刊上發表《古城之獻》,詩歌在對古城吉林的歷史與現實進行反復追問:

多少年火燒過船廠

多少年又矗立起樓房

然后話題一轉:

新街市你帶來了什么

載古城愈寂寞,寂寞

穿著都換上人造絲

吃食就都是高粱米[8]

所謂“新街市”指偽滿洲國建立后,東北進行的充滿殖民氣息的都市建設。而“吃食就都是高粱米”一句,直戳中國人痛處。1938年,偽滿頒布《米谷管理法》,規定中國人只能食用“乙類糧”即高粱、玉米、谷子,這是偽滿時期日偽統治者對東北民眾的歧視和迫害。不僅僅食物讓人感到難以下咽,還有一種強烈的屈辱感揮之不去。

(二)直抒胸臆,作品“逃亡”

相對于《虛謊的誓言》《古城之獻》等詩,李正中發表在《華文大阪每日》上的散文《江山》②韋烽:《江山》,《華文大阪每日》1944年第4期,第32頁。《丑笑》直抒胸臆,率直表達。這兩篇文章是被偽滿洲國檢查機關“砍掉”的,“曲線”在海外發表?!度A文大阪每日》是在日本辦而在中國淪陷區發行的中文雜志。由于報刊檢查存在空隙,許多淪陷區作者將其作為作品發表的另外渠道。

散文《江山》大膽表現了作者對于現實政治的不滿和對于故國的懷念,他寫道:

唉!鐵打的江山哪!

從夢里我記憶著你屹立,從夢里我又看到你粉碎,你的豪華歲月呢?

……

有一天暴風雨吹來,你終于粉碎了。

我知道這是個夢,這全然是個夢[9]。

“鐵打的江山”意為“國家”,這一說法盡人皆知。李正中毫無避諱地書寫自己對于江山“破碎”的痛心及“記憶著你屹立”的夢。

與《江山》同時發表的《丑笑》更加露骨。文中寫到一種“丑笑”的“可憎的動物”,他“拉著我坐下”,但我從他身上的某部分“嗅到了血腥”,看著他露出“一排白色的牙”[10]。

這兩篇散文原是1941年寫給“激流藝文叢書”第二輯《草莽集》的,被檢查機關刪掉后,作品“逃亡”到日本,在《華文大阪每日》發表。

(三)非公開出版物上發表,逃脫檢查

李正中1939年到“新京法政大學”讀書時,被推舉去辦???。他借用詩經中的“凱風自南”而將??∶麨椤赌巷L》,實際是表示內心向著南方的祖國。在???,他發表小說《華麗的廢墟》,小說表面講一個學生誤入歧途的故事,實際卻說偽滿洲國都市表面華麗卻是亂石崗。半個世紀后的80年代,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到長春旅行,他感嘆偽滿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筑物好像“廢墟”——實際上它們建造時就是華麗的廢墟。

李正中說,當時校刊是非公開出版物,不接受出版審查,他作為??骶幱邪l稿權。這種非公開出版物實際上帶有準地下傳播性質。1940年,校方不讓他主辦??耍?Q也改為《八》——取自日本戰時提出的“八 一宇”。

(四)戰后出版,重見天日

偽滿期間被扣押、查封的詩集《七月》及被撕頁、退稿、刪改的作品《誘惑》《長城外的人》等,在1945年光復之后獲得再版和重刊,重見天日。這種“戰后重現”也是東北抵抗文學在戰后浮出水面的重要方式。

1945年10月,詩集《七月》作為“東北文學叢刊”之一獲得重新出版。再版的《七月》,前面寫有《再版題辭》,結尾處在《后記》后面又添加了《再記》,簡要敘述了詩集《七月》被扣押、查封的經歷,算是一種控訴。

被撕頁和撤稿的小說《誘惑》,刊登在《東北文學》創刊號(1945年12月)上,被撕頁的前半段得以恢復,被撤稿的后半段也得以重現。雖然小說被檢查官用墨涂黑的段落無法恢復,但重新刊發的小說基本敘述了完整的故事。當有人質疑《誘惑》為何曾經發表過又再度發表時,李正中在《東北文學》一卷四期(1946年4月)的《現實與態度》中說:“誘惑,它的前半部刊出當時便遭受到了被刪除的命運?!薄跋襁@樣被斷腰砍頭的作品,似乎在光復之后也沒有什么不可全盤刊出的理由?!盵11]

李正中的另一部小說《長城外的人》(署名魏之吉),發表于《東北文學》一卷第三期(1946年2月)。這篇小說也是1944年被《新潮》退的稿子。這篇小說為書信體,表面上看是兩個兄弟相稱的好友間的通信,仔細看來卻發現它隱藏著另一個秘密:一個抵抗文學書寫小群體的故事。通信雙方是秦莽和李正中,恰好是我在博士論文中提到的書寫抵抗文學的兩位“憤怒青年”。秦莽(偽滿醫科大學的學生)撰寫過更多、更為激烈的抵抗文學,1941年底“一二三零”事件中被捕。入獄前他一直在籌備出版“激流藝文叢刊”,包括詩集《野火集》和散文集《草莽集》,這兩本書的出版困難重重——既遭受檢查機關干涉,又缺少出版資金。后來主編秦莽入獄,書沒有出成。小說《長城外的人》恰好記錄了“激流藝文叢刊”籌措過程中的通信往來,其中提到的書名和涉及的作品名都是真實的,比如《野火集》《草莽集》及李正中的散文《江山》等。這些“通信”也記錄了當時偽滿文化界真實情況:一些雜志“廢刊”、詩歌無處發表;某雜志申請審查,一期就有3篇文章“遭厄運”,其中有李正中和秦莽的詩。這樣具體寫實的小說,在偽滿時期還沒到審查機關就被雜志社退回了。

另外,發表于《東北文學》一卷五期(1946年4月)的散文《跋涉·忍耐·微光》也是李正中撰寫、偽滿時期被撤的稿件。這篇散文再次寫到“廢墟”,它說:“某個廢墟的地帶,宛如太古的洪荒。某個饑饉的歲月,熬干了大地的血液?!薄拔覀冞@群渴望新的生命的漢子,拉著酸楚的兩腳,拽著沒有氣力的身子,越過了一條條遼闊的江河,越過了多少險峻的山嶺。我們依舊繼續走向無限的江河,無限的山嶺……”[12]文中說:“我們知道:不是希望,就是死亡。”[12]這篇散文本已編入《新潮》1944年5月號“散文特輯”,被檢查機關命令撤掉,最終于戰后得以公開發表。

四、抵抗文學撰寫的內在動力

既然寫抵抗文學有生命危險,作品又很難發表,李正中等作家為什么還非寫不可呢?由李正中創作經歷可知:創作共同體是抵抗文學作家的精神支柱,對偽滿現實黑暗的了解及內在愛國情愫是寫作的強大動力。

李正中文學創作受到朋友影響。他最主要的文友是滿占鰲和秦莽。李正中1939年5月一到“新京法政大學”,就認識了同鄉和中學校友滿占鰲。從此,他們兩人每天晚飯后一起散步、一起投入文學創作。他們合作發表過很多作品,如1939年11月至12月在《大同報》連載17次的長詩《北地夢》是“克大、柯炬”聯合署名的(克大為滿占鰲筆名)。滿占鰲也具有抵抗意識,他于戰后加入國民黨。秦莽是一位筆鋒更為犀利的詩人,他在《大同報》上發表過多篇抵抗文學詩歌,因與《大同報》編輯、抵抗文學作家李季風關系密切、受牽連入獄。正如小說《長城外的人》中所展現的那樣,秦莽曾在一段時間里與李正中頻繁來往和通信,相互切磋,共同撰寫抵抗文學。李正中的散文《江山》《丑笑》等本來都是為秦莽編輯的“激流藝文叢刊”而寫的。寫作群體對李正中構成很大影響,他們之間有共同的價值取向、共同的評價標準,有共同的文學追求,鼓勵著他朝這個方向前進。

李正中的法官身份也使他更加深切地了解偽滿洲國的黑暗,產生更強烈的愛國情感。他曾為幾位受冤的農民辯護。當時長春發生一起日本警察被殺案件,幾位恰巧經過的農民被當作殺人犯抓起來,屈打成招,即將判處死刑。李正中擔任了他們的辯護律師,經過調查發現這完全是冤案。他為這幾位農民收集了充分的證據,最終辯護成功,幾位農民無罪釋放。但李正中先生說起這個故事時苦笑了一下,因為這幾位農民剛剛逃脫監獄和死亡,就被送去做勞工了,估計還是難逃噩運。法官身份使他接觸到更多底層,也更了解殖民統治的殘暴。

李正中的另一位好友梁肅戎,在愛國思想方面給予他更大激勵。梁肅戎是李正中在“新京法政大學”的同學,也是法官同事,他秘密參加國民黨地下組織,進行反滿抗日活動,身份暴露后被捕并被審判。李正中冒險與其他幾位同學一起為梁肅戎做辯護律師,想使他免刑。沒想到,梁肅戎在法庭上大聲斥責日本侵略者入侵東北,憤然地說:“不要為我辯護了,判我死刑吧?!崩罾匣貞洿饲榇司皶r,眼角濕潤了①2010年5月3日,筆者在沈陽李正中家里進行口述訪談,李正中講述了1944年為梁肅戎辯護的經過。。對他說,撰寫抵抗文學成為不說不快的事情。

書法對于李正中文學道路也有深刻影響。李正中自小習書,1938年11月——當時還是高中生,他的書法作品就在“滿日華書道親善展覽會”獲得最高獎。此后,他幾乎每年都在偽滿洲國美術書法展中獲獎。他因此與一些年邁的書法大家產生交往,經常出入原《大同報》社長王希哲家中研習書法,與著名書法家孫曉野來往頗多。1938年前后撰寫舊體詩與其擅寫書法有密切關系。與書法、舊體詩緊密相連的是文人志士忠貞愛國的情懷,李正中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入骨髓的繼承,氣節、愛國與舊體詩等一起內化于心。

五、李正中為抵抗文學戰后重現搭建平臺

1945年是李正中人生至關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他創作爆發——一年中出版3本書、再版1本書,還不算3本在動蕩之中已排版而未能印出的書。這一年,他拋開了法官身份,徹徹底底地成為一個文學人,施展文學抱負。這一年,他不再僅僅進行個人書寫,以當時東北唯一大型純文學刊物主編身份對東北文壇進行建構。雖然屬于他的時間非常短暫,他來不及實施那么多計劃,但他組織了戰后對東北淪陷十四年文學的第一次清點與反思,盡最大努力組織作家繼續創作,并為那些曾經湮沒無聞的抵抗文學地下書寫提供重現舞臺。

(一)組織作家對東北淪陷十四年文學進行清點與反思

《東北文學》于第二期(1946年元旦)開始,設立“結算與展望”專欄,陸續刊登關于東北淪陷十四年文學的研究,一共形成7篇總結性文章:《東北十四年來的小說與小說人》(姚遠);《東北散文十四年的收獲》(林里);《過去十四年的詩壇》(李文湘);《東北童話十四年》(陶君);《譯文十四年小記》(孟伯);《淪陷期中的東北戲劇》(孟語);《東北女性文學十四年史》(林里)。

一期刊物中重磅推出5篇關于“東北十四年來”的文學總結,顯然出于精心策劃。這是戰后對東北淪陷時期文學的第一次研究與反思。7篇文章均出自東北作家之手,從小說、散文、詩歌、童話、譯文、戲劇、女性文學的角度回顧梳理偽滿時期文學創作,對于重要作家、作品進行標記。李正中親自撰寫了其中的2篇:《東北散文十四年的收獲》《東北女性文學十四年史》。

作家姚遠撰寫的《東北十四年來的小說與小說人》梳理了報紙副刊、雜志、單行本所刊載的重要小說。這篇文章排除門派之見,以公允客觀態度列出一份偽滿時期重要小說創作的清單,其中既有“藝文志”派作家,也有“文選”“文叢”作家,還有其他無派作家,特別是關于資料零散的“報章文藝”給予詳細梳理。李正中撰寫的《東北散文十四年的收獲》同樣開列關于偽滿時期優秀散文的清單,推出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并對作家進行評點。詩人李文湘撰寫的《過去十四年的詩壇》,更是對于偽滿詩壇了如指掌、如數家珍,開創了對于這一時段詩壇的深入研究。陶君的《東北童話十四年》也開列出多份關于偽滿時期童話創作的作品清單,這些在今天都已成為寶貴資料和重要研究線索。孟伯的《譯文十四年小記》對偽滿時期譯文作品進行了全盤梳理。這些作者是李正中認真挑選后確定的,他們都對研究領域有深入了解、有發言權。

“結算”是為了新的開始,在《東北文學》第二期的后記里,李正中說出自己的計劃與抱負:“我們打算逐漸確立戰后建設東北文學的全盤問題。在這之先,作為一種準備工作,似乎也是非常必要的。由是,我們才特約了各部門的知名之士來執筆了過去東北文壇十四年的結算文字?!盵13]對于引領東北文壇朝著新方向努力,李正中有著宏大計劃,可惜動蕩的時局沒有給予他時間與機會。

(二)做了八個月的東北文壇“召集人”

“八一五”光復后,蘇聯紅軍進入長春,城市治安混亂,作家們各奔東西,創作停滯。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正中創辦《東北文學》,將東北作家們重新組織起來、鼓勵大家繼續創作。當時集結在《東北文學》旗下的作家除了“編輯委員會七人”的張文華、張辛實、張戈禾、田琳、朱、方季良等,還有田兵、李文湘、韓護、姚遠、孟語、楊絮、金羽、藍苓、乙梅、南呂、君頤等,總共約20位。李正中主持分工,請編委會成員各自聯系一批作家,如由張辛實負責聯系原《藝文志》同人,張戈禾和田琳聯系電影廠作者等。

李正中曾寫詩回憶當年艱辛的約稿生活:“為索新篇敢跳墻”[14],這說的是去電影廠找田琳要稿時跳墻爬窗的經歷。經過努力,許多作家接受稿約、在紛亂環境下堅持寫作,如田琳寫出了《失掉太陽的日子》,回憶自己的獄中生活和入獄的前前后后。田兵撰寫了詩歌《黃塵》,張文華撰寫了《勝利之歌》,歌頌抗戰勝利。韓護撰寫了文藝評論,對戰后書寫的“抵抗文學”進行尖銳點評?!稏|北文學》在短短時間5個月時間里共推出約七十八篇作品,除掉為偽滿時期未能發表的文章提供重見天日機會以外,更多的是刊登東北作家在光復后的新創作。

從1945年9月至1946年4月,李正中集合作家開展創作,推出5期《東北文學》。這是當時東北唯一大型純文學雜志,也是光復后東北作家群體的一次大聚集。《東北文學》結束后,東北作家分散各地,再也沒能聚攏在一起發表作品。

(三)為抵抗文學地下書寫的戰后重現提供舞臺

《東北文學》創刊號是厚厚104頁“巨獻”,其中至少有60頁為偽滿時期抵抗文學作品,占總篇幅的60%。這一期刊登了但娣的《血族》、朱的《小銀子和她的家族》和韋長明的《誘惑》,這3篇小說都是偽滿時期被雜志社退稿和撕頁、刪改的。

但娣(田琳)的小說《血族》講述了主人公“我”自“首都”的病院(象征監獄)逃命出來,到吉林市哥哥家里勉強度日。文中展現的日常生活反映了殘酷事實:偽滿時期中國知識分子被剝奪得干干凈凈——從肉體到精神。從生存到尊嚴,他們都受到無情踐踏。小說中呈現的是陰天暗地的偽滿景象,文中有大量象征和隱喻,充滿了死亡意象。關于這部小說的來歷,《血族》作者但娣在《東北文學》第二期的篇首文章《關于奴化思想及偽滿作家——質之于要望先生》中確切地說:“首先我要解釋的是《血族》那篇稿子,確系偽滿時代所寫作的。因為檢閱不通過,所以就沒有出版。所以,其中不但發生的故事是偽滿時代的故事,就連我這寫故事的立場,亦站在偽滿的立場上。所有中間有日本人的故事,并且沒有敢深刻的露出反抗的意味來,但在暗暗中自信尚有一種潛在的思想,而針對著當時的政治。”[15]這部小說在偽滿時期只能保存在作者手中,成為一種地下文學,而《東北文學》給予小說重見天日的機會,使其能夠與讀者見面。

在《東北文學》作者中,有一位特殊女性——筆名“金羽”。她在《東北文學》上發表詩歌《你揉碎了我的夢》《泥濘的路》、小說《某醫師的手記》,其詩歌創作于偽滿時期。她是一位以主動隱藏方式進行地下書寫的抵抗文學作者。金羽酷愛寫作,偽滿時期經常與李正中夫婦切磋詩藝,私下撰寫大量詩篇,但直到戰后才拿出來發表。金羽的詩集《泥濘》在《東北文學叢刊》中出版,詩中含有強烈的抵抗意識。

《東北文學》不僅刊登偽滿時期不能發表的抵抗文學,還為作家們提供回憶偽滿時期作品被封殺情況的機會。楊絮的《關于〈我的日記〉的被扣押》、滿占鰲的《關于〈靈草〉》和李正中的《關于〈七月〉被扣押的經過》,刊登在《東北文學》一卷三期(1946年2月)上。楊絮在文中透露:有一篇《老媽子的日記》在《大同報》上刊載,未等刊完,編輯就被弘報處叫去數落一頓,原因是文章有辱官吏,老媽子的丈夫當兵去應該回來大團圓,不該一去無消息。結果編輯只好刪改一番,寫成大團圓結局。

在東北淪陷區抵抗文學作家中,李正中似乎是“非典型”的——不是最激烈的、不參加政治組織、沒有被捕或逃亡。但對于抵抗文學研究來說,他的人生經歷、文學生涯、作品發表途徑等恰恰具有強烈的典型意義。

2017年是抗戰全面爆發80周年,“八年抗戰”也已改為“十四年抗戰”,而關于那段文學史的研究卻仿佛剛剛開始。李正中先生超然睿智,他的生命接近于“百歲”。他經歷過太多風雨,并不在意別人的目光。但我們卻必須銘記這些以筆為劍、以生命作代價書寫抵抗文學的勇者,特別是需要深入剖析這種特殊環境下的特殊文學形態的生成與屬性。

[1]鄭中.新秋吟:并序[N].盛京時報,1938-9-18(4).

[2]鄭中.呈寄園主人[N].盛京時報,1938-10-20(4).

[3]韋長明.這都是為了我的《七月》[J].東北文學,1946(3):22-24.

[4]韋長明.再版題辭[M]//七月.長春:國民圖書公司,1945:卷首.

[5]韋長明.霜花[J].華文大阪每日,1944(11):29.

[6]韋長明.《東北文學》發刊前后[J].東北文學研究史料,1986(3):109.

[7]靳革.虛謊的誓語[N].大同報,1941-3-5(6).

[8]柯炬.古城之獻[N].大同報,1941-12-9(4).

[9]韋烽.江山[J].華文大阪每日,1944(4):32.

[10]韋烽.丑笑[J].華文大阪每日,1944(4):32.

[11]韋長明.現實與態度[J].東北文學,1946(4):6.

[12]徐衣雪.跋涉·忍耐·微光[J].東北文學,1946(5):40.

[13]編輯后記[J].東北文學,1946(2):109.

[14]李正中.田琳新居[M]//正中吟箋.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7.

[15]但娣.關于奴化思想及偽滿作家——質之于要望先生[J].東北文學,1946(2):6-7.

Typical Significance of the“Non-typical”Experiences of Resistance Literature Writers——A Case Study of Li Zhengzhong’s Literary Career

Jianglei,Jinghong
(College ofJournalismand Communication,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012)

Of the resistance writers in China’s northeastern Japanese-occupied areas,Li Zhengzhong is a seemingly“non-typical”one—he was not the most violent,he did not join in anypolitical organization,he was never arrested or became a fugitive.To resistance literature studies,however,his life experiences,literary career and publishing approaches are just loaded with heavytypical meaning.He experienced the miserycommon amongthe resistance writers of the Puppet Manchukuo period:work rejected,abridged and torn off,poetry collection distrained,himself investigated and monitored bythe police.Li’s publishingapproaches are preciselythe four main demonstrations ofthe resistance literature of the northeastern Japanese-occupied areas,i.e.,public publishing,work“on the run”,non-public journal publishing and post-war demonstration.He was the chief editor of Northeast Literature 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 which became a significant platform for the re-publishing of resistance literature.Li’s literary achievement lies in the fact that he not just genuinely described the thoughts and mentality of the young intellectuals of the Puppet Manchukuo period,but took great risks conveyingthe consciousness ofresistance bycreatingand publishing.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Li Zhengzhong;Zhu Ti;Northeast Literature;Resistance Literature

I206.6

A

1674-5450(2017)03-0007-08

【責任編輯:詹 麗 責任校對:王鳳娥】

2017-03-0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6BZW124)

蔣蕾,女,吉林長春人,吉林大學教授,文學博士,復旦大學新聞學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偽滿洲國文學與媒介研究。

猜你喜歡
小說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何為最好的小說開場白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7:06
小說課
文苑(2020年11期)2020-11-19 11:45:11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我們曾經小說過(外一篇)
作品(2017年4期)2017-05-17 01:14:32
妙趣橫生的超短小說
中學語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29
明代圍棋與小說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8
閃小說二則
小說月刊(2014年8期)2014-04-19 02:39: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乱子|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有专无码视频| 热热久久狠狠偷偷色男同| 不卡网亚洲无码| 全裸无码专区|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搞黄网站免费观看|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国产在线第二页| 午夜三级在线| 婷婷六月综合网|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九色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二级毛片| 国产小视频网站|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欧美www在线观看|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www亚洲天堂|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91国内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福利网|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a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看国产毛片| 婷婷激情亚洲| 亚洲视频无码|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亚洲天堂.com|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91免费观看视频| 极品av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另类欧美日韩|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99在线视频精品| 香蕉网久久|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国产精品护士| 精品久久777| 91丝袜乱伦|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88av在线看|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欧美精品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