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沈陽師范大學 旅游管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論壇
新常態下遼寧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路徑分析
王慧
(沈陽師范大學 旅游管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現代服務業是衡量區域綜合競爭實力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是遼寧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選擇,對促進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遼寧現代服務業起步晚,比重較低,存在布局分散、缺乏大型領軍企業、生產性服務業相對滯后、資金不足、專業人才緊缺等問題。新常態下創新發展遼寧現代服務業,應明確發展目標定位,堅持與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確定核心產業,優化空間布局,實施集聚區提升、企業提升、人才提升工程,完善財政、金融支持政策等。
新常態;現代服務業;遼寧;創新發展
當今世界,現代服務業成為衡量區域綜合競爭實力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1]。現代服務業具有產業關聯性強、產出附加值高、資源消耗少等優勢,發展現代服務業能夠加快區域經濟增長,促進區域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有效增加就業、擴大消費需求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較快,取得顯著成效,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引擎。遼寧作為老工業基地,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是轉變發展方式的當務之急,對促進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經濟新常態下,通過大力推動遼寧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盡快提高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產業整體水平,成為新一輪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面臨的重要課題。
現代服務業是相對于傳統服務業而言,是指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而興起的具有高技術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務業,既包括依托信息技術和現代經營理念而產生的新興服務業,也包括經過改造和提升的傳統服務業[2]。世貿組織的服務業分類標準界定了現代服務業的九大分類,即:商業服務,電訊服務,建筑及有關工程服務,教育服務,環境服務,金融服務,健康與社會服務,與旅游有關的服務,娛樂、文化與體育服務。現代服務業具有知識性、高增加值性、高素質性、高科技性、資源節約性、環保性、新興性等特點,現代服務業的興起本質上是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發展和社會分工不斷細化的結果,反映了三次產業結構演進的客觀規律。
現代服務業作為新時期的朝陽產業,代表了人類社會產業發展的方向。目前發達國家服務業比重已經超過了70%,美國、法國等達到了80%,中等收入國家也達到了60%以上[3]。我國高度重視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將其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和國民經發展的重大戰略[4]。200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傳統服務業,又要發展旅游、信息、會計、咨詢、法律服務等新興服務業。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2007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這些標志著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已成為新時期國家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
長期以來,遼寧一直是我國的重工業基地,大力發展工業是遼寧經濟發展的主線。重化工業比重高、對服務業投入少、經濟結構不合理,導致服務業發展水平偏低,成為經濟發展中的一塊“短板”,制約了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與國民經濟整體水平的提高。近年來,遼寧開始重視現代服務業,遼寧省委、省政府采取各種措施,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就業吸納力強和市場需求大的旅游等生活性服務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由于種種原因,遼寧現代服務業總量依然不足,與發達國家和地區還有較大差距,與全省工業化、城市化發展及國家建設新型產業基地的要求不相適應。特別是目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由于GDP增速下滑,人口流出,東北振興正處于關鍵和困難時期,遼寧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省份,需要承擔艱巨的歷史責任。因此,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對加快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促進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遼寧發展現代服務業的任務也十分艱巨,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和有利的政策環境,采取積極有效對策,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跨越發展。
(一)遼寧現代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國家戰略方針的指引下,遼寧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2009年,遼寧省委、省政府決策成立了全國唯一的省級政府服務業主管部門——遼寧省服務業委員會,并成立了由省長擔任組長的省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2011年,遼寧成為國家第一批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省份,沈陽、鞍山、本溪、營口被確定為試點城市,主要支持服務業集聚區、公共服務平臺、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鮮活農產品流通等商貿流通重點領域和行業。2012年,遼寧省頒布實施了10項服務業重點行業提速計劃和服務業9項重點工作方案。2014年,啟動了加快服務業發展四年行動計劃,明確舉全省之力抓服務業。同時,省政府還下發了加快服務業發展1號文件,省本級服務業專項資金在3.4億元的基礎上增加到15億元,并制定了更加有激勵作用的財政轉移支付獎補政策,包括支持金融服務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等。據統計,2012年遼寧服務業增加值增速開始扭轉了自2004年以來低于GDP增速的局面,實現了高于GDP增速、高于第二產業增速、高于全國服務業增速。2014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遼寧服務業逆勢增長,服務業地稅收入、新增實名制就業的比重都在60%左右,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十分突出,成為遼寧經濟的重要支撐力量。產業集聚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效,沈陽北站金融集聚區、大連中山區金融服務區、大連西崗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等營業收入超過500億元。同時,培育形成了一批骨干企業,如盛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連軟件園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奧林匹克電子城有限公司等。信息技術、科技服務等高端服務業實現新突破,產業功能進一步提升,成為帶動遼寧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
(二)遼寧現代服務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起步較晚,發展基礎薄弱,以及機制體制的制約,目前遼寧現代服務業與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省市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表1 2013年遼寧服務業發展與其他省市比較
2013年,遼寧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8.7%,低于46.1%的全國平均水平,與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省市相比,分別低38.2個百分點、23.5個百分點、9.1個百分點、7.4個百分點。同時,遼寧服務業存在布局分散、缺乏大型領軍企業、生產型服務業發展緩慢、資金不足、人才緊缺等問題。
1.布局分散,區域集聚效應差
現代服務業發展需要從區域整體角度進行合理的規劃布局,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然而,目前遼寧一些地區不顧區域實際,盲目跟風,爭先恐后地發展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會展、大型商貿中心,特別是在各市都要有中央商務區的政策導向下,各地區掀起了建設大型商業項目的熱潮,導致企業項目遍地開花,難以形成規模,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同時,已建成的集聚區大都規模較小,集聚度較低,目前全省營業收入100億元以上的服務業集聚區只有18個,達到500億元的只有5個,難以充分發揮集聚效應、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
2.缺少大型領軍企業
遼寧現代服務業中小企業數量眾多,缺少支撐行業發展的大型領軍企業,總部企業相對較少。其中物流、金融、電子商務、科技服務、旅游、會展等重點行業中,沒有在全國位居前列的大企業或企業集團。2014年,全省進入全國服務業500強企業14家,而北京61家、浙江59家、廣東59家、上海46家、江蘇31家、天津30家。與省內其他產業相比,也沒有規模優勢。最近遼寧省國家稅務局、遼寧省地方稅務局聯合發布的2014年度遼寧省納稅百強企業名單中,前10名中沒有一家現代服務企業,其中排名最靠前的是盛京銀行股份公司,名列第15位。企業規模小、規模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差,成為遼寧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3.生產性服務業相對滯后
國內外經濟發展實踐表明,生產性服務業是在制造業迅速發展的基礎上蓬勃興起的,而又成為制造業迅速發展的有力支撐。生產性服務業能夠促進生產專業化,擴大資本和知識密集型生產,從而提高勞動與其他生產要素的生產率。遼寧的產業基礎和優勢是制造業,但目前遼寧現代服務業發展未建立在現有產業的基礎上,信息技術、研發設計、技術咨詢、檢驗檢測、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相對緩慢,有些處于起步階段,直接導致服務成本較高、核心競爭力較差,對制造業推力不夠,制約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與老工業基地振興不同步。
4.發展資金不足
資金一直是困擾遼寧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瓶頸。大多數服務企業由于規模小、信用低以及缺乏足夠的抵押品等原因,很難從銀行獲得企業發展所需的貸款。雖然作為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國家先后給予遼寧14億元扶助資金,省市各級政府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財政基金逐年增加,2014年省級服務業發展基金總計13億元,除大連外,各市平均1億元,同時各市還有不同程度配套資金[5],但對于行業發展而言仍是杯水車薪。特別是在需要大量資金的科技研發服務、信息技術服務、節能環保服務業等,融資困難一直是制約行業發展的最大難題。
5.專業人才緊缺
遼寧現代服務業發展需要一批具有現代服務業專業技能和較高經營管理水平的人才隊伍。但目前從總體看,遼寧現代服務業人才數量不足,特別是高層次專業人才短缺現象比較嚴重。物流業、金融保險業、通訊信息技術服務業、管理咨詢業、會展業等人才資源缺口難以支撐產業快速發展。同時,遼寧一些現代服務業行業管理者和企業經營者觀念落后,思想保守,缺乏創新理念和開拓精神,不懂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規律,跟不上現代服務業發展形勢,職業能力亟須提高。
綜上所述,遼寧現代服務業雖然近年來發展較快,但目前仍是相對薄弱產業。無論是規模還是質量都與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新形勢不協調,與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的新任務不適應,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對策大力發展遼寧現代服務業勢在必行。
(一)堅持兩個協同發展
1.與新型工業化協同發展
遼寧現代服務業要與新型工業化協同發展。一方面,要把信息產業、科技服務業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將高新技術滲透到工業中去,大力發展為企業生產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以汽車制造、裝備生產、石化、冶金、電子、機械等幾大龍頭產業為中心,推動生產性服務向產前、產中、產后延伸,培育先進制造業的服務產業集群,推動傳統工業技術改造,加快遼寧工業結構優化;另一方面,通過遼寧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為現代服務業跨越發展提供牢固基礎和強勁支撐,并且不斷催生新的服務業態,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的融合,提升產業競爭力,推動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加快遼寧新型工業化的進程。
2.與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
城鎮化是服務業發展的基礎條件。服務業的規模和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城鎮化水平和城市規模。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隨著各種要素的集聚,特別是人口規模的擴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將產生對各種生活服務的強勁市場需求,不僅推動傳統服務業的改造和提升,還將推動新興服務業的產生和發展。當前,遼寧仍處于城鎮化高速發展期,2013年遼寧城市化率為66.5%,但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僅為41.8%。從業人員占產業活動單位從業人員的44.3%,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潛力巨大、空間廣闊。應抓住這一黃金發展期,以新型城鎮化帶動服務消費增長和服務就業總量的提高,從而推進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和服務業結構的轉換,同時以現代服務業發展提升新型城鎮化的質量和水平,完善城市的功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務等內涵建設,實現二者的良性互動,協同發展。
(二)確定核心產業
現代服務業包含的產業頗多,各產業不可能齊頭并進,需要選擇核心產業重點推進。應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確定遼寧現代服務業的核心產業群進行全力打造。從全省整體角度,應圍繞國家新型產業基地、東北亞物流中心、區域金融中心、商務會展中心、文化旅游勝地等,把信息技術服務、科技服務、物流、金融、電子商務、會展和旅游業確定為遼寧現代服務業的核心產業群。
1.信息技術服務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現代服務業只有和信息技術結合才能顯示出其先進性。遼寧發展信息技術服務不僅有市場優勢,而且有技術和人才優勢。目前,迫切需要加快特色產業集群信息化進程,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實現制造業的智能化。因此,信息技術服務應成為遼寧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行業。
2.科技服務
國內外發展實踐表明,科技服務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核心,是推動結構優化的關鍵動力因素。因此,有必要依托遼寧實力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創新發展知識密集、高附加值的高端科技服務,打造科技研發高地,構建東北地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和生產性專業服務重地,為老工業基地建設提供支撐,同時促進現代服務業結構優化。
3.現代物流
遼寧地處東北亞中心地區,是東北地區通往關內的交通要道,臨近日本、韓國、朝鮮、蒙古、俄羅斯5國,地理位置優越。坐擁大連、丹東、錦州、葫蘆島等優良港口資源,同時擁有沈山、沈丹、沈大鐵路等密集的鐵路和沈大高速、京沈高速等公路,便利、高效的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為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了優越條件。同時遼寧作為制造業基地,重工業發達,對產品運輸、存儲、配送等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因此,物流業應成為遼寧現代服務業的核心產業。
4.金融服務業
金融業是現代服務業的主導產業之一。工業資本的擴張離不開金融資本的支撐,先進制造業更需要“金融造血”功能。基于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對資金的大量需求,金融服務業應成為遼寧現代服務業的核心產業。通過加快金融產業規劃實施,逐步將遼寧建成東北區域金融中心。
5.電子商務
隨著網絡技術的日益普及,電子商務所具有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越發明顯,發展前景更加廣闊。電子商務能夠促進中小企業獲得市場商機,已成為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動力。應加快建設電子商務集聚區建設,培育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平臺,積極推動企業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等。
6.會展業
會展業是實現企業產品與市場對接的重要載體,是現代生產型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遼寧以重化工業和裝備制造業為主的產業體系實力雄厚,產品市場競爭力強,需要通過各種展會使之盡快走向國內外市場。因此,會展業應成為遼寧現代服務業的核心產業之一。
7.旅游業
旅游業是具有巨大的市場前景和較強的產業關聯效應的現代朝陽產業。作為我國的旅游大省,遼寧旅游業也逐漸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性產業。遼寧旅游業帶動了商務流通、金融保險、交通運輸、會議展覽、農林科技服務、教育、文化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提升了現代服務業的總量規模,拉動了區域經濟增長。
(三)優化空間布局,構建兩核四帶
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必須有合理的空間布局。遼寧14個城市經濟發展不平衡,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和水平不盡相同,因此應根據全省經濟發展總體戰略,從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的原則出發,對全省現代服務業進行統一規劃,建立科學合理的現代服務業空間布局。
1.兩核心——沈陽和大連
強化中心城市的功能是增強現代服務業輻射力,提高綜合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沈陽、大連作為特大型城市,是遼寧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金融保險機構、科技工程設計咨詢機構都較為密集,具有較強的城市競爭力和較高的國際知名度。以沈陽、大連兩個中心城市為核心,大力推動信息與科技、金融、物流、商務、會展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可以輻射帶動省內其他地區,不斷增強現代服務業對全省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加快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2.四帶
(1)中部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帶。以沈陽為主的遼寧中部地區(沈陽、鞍山、遼陽、撫順(西部)、本溪(西部)是全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這里大工業企業數量多,高校、科研院所云集,技術與人才優勢明顯,為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東部新型文化旅游休閑服務業帶。遼寧東部地區——丹東、本溪(東部)撫順(東部)區位優勢突出,生態環境良好,旅游資源豐富,旅游產業初具規模,具有發展新型文化旅游休閑服務業得天獨厚的條件。
(3)西北部勞動密集型綜合服務業帶。遼西北(阜新、朝陽、鐵嶺)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現代服務業比重低,但其具有勞動力資源相對充足、相對廉價的優勢,同時一些地區自然資源也具有相對優勢,通過廣泛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的聚集,推動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向技術密集型服務業過渡,最終縮小與其他地區的差距,實現區域經濟全面協調發展。
(4)沿海海運物流主導服務業帶。遼寧屬于沿海地區,沿海口岸城市具有發展海運物流的優越條件。應依托大連、錦州、葫蘆島、營口、盤錦等沿海城市的港口資源,大力發展海運物流,建設沿海海運物流主導服務業帶,使之成為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區,同時帶動金融保險、國際貿易、信息咨詢、法律咨詢服務等臨港產業集聚發展,增強遼寧區域產業競爭力。
(四)實施三個提升工程
1.產業集聚區提升工程
作為現代產業組織形式,產業集群能夠強化專業化分工,充分發揮產業關聯和協同效應,成為現代服務業規模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國外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發展有很多典型模式,如紐約的曼哈頓模式、倫敦的金融城模式等[6]。遼寧現代服務業發展需要借鑒國際經驗,加快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優勢明顯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成為承接國內外戰略投資的平臺。
首先,應加強全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的規劃,對區域資源優勢進行總體評價,在此基礎上編制《遼寧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的目標、推進步驟、層次等級、行業分布、組織領導等,并逐步將集聚區規劃納入到全省總體規劃中,為集聚區發展指明方向,避免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布局分散、業態雷同等問題,推動服務業集聚區資源集中、要素集合、企業集聚、信息集成,加快集聚關聯企業,確保集聚區規范有序發展,盡快形成產業集聚效應。爭取打造營業收入超過1 000億元的集聚區,打造20個500億元以上的集聚區,打造50個100億元以上的服務業集聚區。扶持有條件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爭取國家級現代服務業產業化基地。
其次,各級政府應優化服務,改善環境,加強集聚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成集行政服務、培訓、招商于一體的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集聚區檔次,吸引更多同類企業進入,鼓勵服務業重大項目落戶,給予政策扶持。逐步擴大集聚區規模。
最后,對現有集聚區進行內部整合。針對目前遼寧一些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層次偏低、創新能力較差、企業集群內部組織化程度不高和同業無序競爭現象嚴重等問題,強化資源要素配置,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和產業規模競爭力,推動形成以大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分工協作的集群模式。明確內部分工,充分發揮集群內大企業的領頭作用,集中力量進行關鍵技術的創新,以整體的合力獲取個體所無法實現的協同效應。同時,增加技術創新資金的投入,建立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運行體系,促進產業集群向更高層次轉變。
2.企業提升工程
現代服務業是產業發展的高級階段,對規模經濟的要求較高。目前,遼寧現代服務業企業規模較小,競爭力不強,因此,需要通過企業提升工程,壯大企業規模,進而提高行業規模經濟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為此,一是大力扶持重點行業企業做大做強。在每個行業現有領軍企業中各扶持10家企業,組建跨區域、跨所有制的企業集團,通過兼并重組廣泛吸收民營資本、外商資本,引入國內外知名的企業進行戰略投資入股,強強聯合,增強企業規模實力。二是積極推動有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打通融資渠道,拓展多元化戰略,增強市場競爭力。三是通過政策引導其他行業企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特別是一些產能過剩、經濟效益低下的國有工業企業,推動其向物流、旅游、科技服務等行業轉型,借助于其原有的資本和品牌,打造區域企業航母。四是進一步推進工業企業分離生產性服務業,針對冶金、石化、裝備制造、鋼鐵等重點領域,進行政策引導和部門聯動,積極推進倉儲物流、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總集成、總承包信息服務、供應鏈管理、專業配套服務等非主營業務從工業企業主體分離,通過整合重組,培養發展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生產性服務業龍頭企業,形成規模優勢。另外,要努力加強各企業集團之間的交流,深化合作,以期達到共贏的目標。
3.人才提升工程
人才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核心要素。遼寧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需要大量懂技術、會經營、善操作的專業人才。針對目前遼寧現代服務業一些行業人力資源素質不高,高層次人才短缺的現狀,有必要實施人才質量提升工程,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質、高技能、通曉國際規則、熟悉現代經營和管理的專門人才,促進人才創新能力的提高和人才結構的調整,確保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人力支撐。人才提升工程包括以下方面。
(1)人才培訓計劃。一是經營管理人員的培訓。應由省服務業委負責組織實施,對省級重點集聚區、領軍型企業負責人進行集中培訓,培訓內容主要為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律、經營理念、經營模式、發展戰略等。二是行業技能的培訓。主要針對物流、旅游、電子商務等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具體包括網商培訓、旅游經營培訓等,并不斷擴大培訓范圍,增加培訓人數。
(2)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應從全省整體出發,面向全球,有計劃地引進物流、金融、信息、科技服務等行業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以及國內外高端科研團隊,打造人才高地,形成人才優勢,推動遼寧現代服務業與國際全面接軌和同步。對于行業發展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制定優惠政策,在住房、子女入學、配偶工作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在財稅制度框架下實行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積極推進現代服務業企業博士后流動站建設,吸收優秀人才進站工作,開展行業急需的研究課題,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
(3)專業技術人員企業掛職計劃。充分利用遼寧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集中的優勢,建立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合作機制。有計劃地選派省內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專業技術人員到相關行業企業掛職,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進行課題研究,充分發揮智力支持的作用。對于掛職滿一定年限的人員,在職稱評定、申報科研課題時給予政策傾斜。
(五)完善支持政策
現代服務業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遼寧現代服務業起步晚,一些行業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因此更需要有力的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
1.財政支持政策
財政政策對現代服務業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充分發揮財政支出與稅收的引導扶持作用,加大對遼寧現代服務業中的物流、會展業、電子商務、科技研發、節能環保服務等重點行業的財政支持力度,加快遼寧現代服務業發展。
(1)健全財政支出政策,增加財政支持力度。首先,增加省服務業發展基金的額度,市縣區配套資金也相應增加,并確保足額到位。同時,繼續爭取國家綜合試驗區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各項扶持政策的資金,擴大財政資金的規模,加大支持力度。其次,增加對遼寧現代服務業的財政補貼。政府應在大型固定資產的購入、大型項目的引進、重大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等方面給予企業一定的補貼。當前,應進一步加大對現代物流、節能環保服務、科技研發等的支持力度,通過財政貼息給予貸款補助、投資獎勵。再次,由省市政府發行公債和專項債券,籌措資金,用于改善產業集聚區的通訊、電力、供水、衛生等基礎設施,優化投資環境,增強對企業和人才的吸引力。最后,實行政府采購扶持政策,優先安排向省內重點現代服務業行業企業購買商品或服務。
(2)實施稅收優惠政策。稅收作為重要的調節手段,對產業發展影響巨大。適當降低稅收有利于企業擴大規模,使其盡快成長。應按照稅賦合理的原則,優化稅收征管機制和征管程序,創造有利于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稅收環境。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將目前省里對金融服務業、文化服務業等產業實施的稅收優惠逐步擴展到其他行業,各地區也要結合自身的實際出臺一些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國家出臺的支持小微企業、促進科技創新、支持和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等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對重點行業的企業實行營業稅差額征稅及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對經審核確認納稅確有困難的企業,可緩征或減征部分稅負,包括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等。對創新創業型企業,可采取加速固定資產折舊、設備、研發投資抵免、追加投資退稅等多種稅收優惠形式。對于引領行業發展的高科技項目實行地方財政稅收返還。
2.融資支持政策
現代服務業發展需要大量資金。目前資金缺乏成為遼寧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瓶頸之一。遼寧已經出臺了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支持等金融支持政策,應在此基礎上,繼續加大支持力度,引導多渠道資金對現代服務業的投入,為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繼續拓寬融資渠道,多渠道增加現代服務業的資金投入。積極搭建投融資平臺,支持民營資本、外資,以合資、合作、參股、兼并、收購、項目招標等形式投資興辦現代服務企業,通過政府驅動和市場驅動,使社會資金向現代服務業流動,帶動產業要素聚集,形成以企業投入、政府資金,銀行貸款、產業基金、分享投資等相結合的多元化投入機制。重點支持高科技服務業企業融資。對于科研成果轉化項目,在融資方面給予支持。積極引入創投、風投、信托基金和私募基金,為重點行業籌措資金。充分發揮各類金融機構的作用,改善金融服務。鼓勵引導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地方商業銀行向現代服務業企業提供長期貸款、低息貸款,對發放貸款的銀行實行獎勵政策。
此外,要加快推進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強化對擔保機構的政策扶持力度,引進或建立大型擔保機構,充分調動社會資源,不斷充實擔保機構的資本實力,切實解決貸款保障問題。同時制定實施公平價格政策,認真落實現代服務業用水、用氣、用電、用熱等生產要素與工業同價的相關政策,減少企業成本支出。
[1]厲無畏,王慧敏.世界產業服務化與發展上海現代服務業的戰略思考[J].世界經濟研究,2005(l):54-60.
[2]李明.借鑒滬港經驗發展現代服務業[J].中國經濟報告,2015(12):77-81.
[3]王曉紅,王傳榮,彭玉麟.當前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趨勢及特點的研究[J].全球化,2013(9):75-87.
[4]崔日明,李丹.我國現代服務業演化發展的動力機制及對策研究[J].經濟學動態,2011(12):37-41.
[5]遼寧省服務業委.2015年遼寧省服務業發展工作會議材料[Z].2015.
[6]郭嵐,農衛東,張祥建.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的集群化發展模式與形成機理——基于倫敦和紐約的比較[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0(10):60-66.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al
Wang Hui(College ofTourismManagement,Shenyang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034)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measuring the level of regional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 power and modernization,so it is a strategic choice to improv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o restructure Liaoning economy to achiev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which is of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overall revitalization ofold industrial bases.Liaoningmodern service industrystarted late,lowspecific gravity,and the presence of scattered layout,the lack of large-scale leader,producer services has lagged behind,lack of funds,shortage of professionals and other issues.Under the new norm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Liaoning,?should clear development target,insist 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determine the core industry,optimize the space layout,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centrated area promotion,business promotion,personnel promotion project,perfect the fiscal and financial support policies,improve the level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and speed up the revitalization ofthe old industrial base in Liaoning.
newnormal;modern service industry;Liaoning;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F719
A
1674-5450(2017)03-0029-07
【責任編輯:李 菁 責任校對:趙 踐】
2017-02-08
遼寧省教育廳東北亞區域開放協同創新中心項目(NNAC201408);遼寧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L14DJL041)
王慧,女,遼寧葫蘆島人,沈陽師范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旅游管理與服務業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