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永 羅 玲
從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角度談企業稅務風險管理
朱自永 羅 玲
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意義重大,它是保證國有資產不流失、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是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措施。本文采用理論論證方式,分析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需要有正確的稅務風險管理理念:(1)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需要依法足額納稅;(2)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需要充分享受稅收優惠。最后提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需要將稅務風險管理理念正確貫徹執行到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
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稅務管理理念;依法納稅;稅收優惠政策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國有企業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①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11月2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國有企業的首要職責,就是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這是衡量國企工作優劣的關鍵。②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成為現階段國有企業的首要職責。
所謂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指企業在考核期內,期末國家所有者權益大于或等于期初所有者權益。也可以描述為,考核期內,企業凈利潤為正數。稅收金額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凈利潤,而企業稅款的繳納需要有正確的稅務風險管理理念。在日常經營過程中,部分國有企業存在重視經營管理而輕視稅務管理的問題,稅務風險管控意識薄弱,沒有正確的稅務風險管理理念;部分國有企業領導即使有相對較高的稅務風險管理理念,卻誤將稅務風險管理與稅務機關關系管理等同,認為只要維持好與稅務機關關系即可管理好企業稅務風險,未建立正確的稅務風險管理長效機制;部分國有企業由于員工工作態度不積極、人員能力不足、業務本身復雜、財稅政策變化迅速及區域差異較大等各種原因,無法建立相對完善的稅務風險管控體系,因此無法貫徹執行其稅務風險管理理念。為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國有企業必須建立與其相匹配的正確稅務管理理念,即稅務風險管理理念。
企業稅務風險是指企業納稅行為因未能準確有效遵守稅收法規而導致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具體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是企業納稅行為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相關規定,未足額納稅,除補繳稅款外,還面臨加收滯納金、罰款、國有企業聲譽受損等風險;另一方面是企業對稅收政策未全面掌握,沒有充分享受稅收優惠,從而多繳納稅款,增加稅收負擔。正確的稅務風險管理理念應當同時兼顧上述兩方面稅務風險,即:一方面企業納稅行為應當符合稅收法律法規規定,應納的稅款一分不少繳;另一方面企業應當用足相關稅收優惠,不該繳納的稅款一分不多繳。
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理念區別于傳統的節稅理念。節稅理念是積極減少納稅額,實現企業稅負最低化,甚至可以為完成此目標尋求“打擦邊球”等非正常手段;對合規性足額納稅行為持消極態度。節稅理念通常見于規模較小或者發展初期的企業,由于其規模較小、經營靈活,遇到風險可以隨時通過調整管理模式等方式予以應對,違規成本較小;從另一方面來看,小規模企業通常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開拓市場、擴大規模上,防控風險并不是其主要任務。當企業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需要以稅務風險管理理念代替節稅理念。像大型國有企業,由于其體量大、經營復雜,風險發生后再考慮解決問題會非常被動甚至無法完善解決,違規成本巨大;從另一方面來看,其市場、產品都比較穩定,有足夠的精力與能力從風險管理角度進行稅務管理,實現更高層次的稅收利益最大化。
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需要期末國家所有者權益大于或等于期初所有者權益,即企業當年實現凈利潤大于或者等于零。單純從當期的數字來判斷,企業當年繳納的稅款最少時,能實現當年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最大化。但該最少稅款的繳納,必須以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為前提。原因如下:
1. 國有企業的雙重身份決定其必須依法足額納稅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國民經濟的骨干和基石,是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國有企業為我國壯大綜合國力、經濟社會發展、國防建設、民生改善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功勛卓著,功不可沒。
國有企業作為國家投資入股成立的企業,它同時具有了“國有性”和“企業性”雙重身份,所以國有企業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國有性”意味著共有,決定了其需要承擔比其他企業更多的社會責任或義務,這種社會責任體現在依法向國家上繳利潤和依法上繳稅款;“企業性”意味著私有,決定了國有企業是一個營利組織而非政府機構,要求其對企業法人財產權和企業資產經營責任負責,其必須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提高資產運營效率,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國有企業的國有性和企業性如何平衡?那就是“依法”。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價值提升,由其“企業性”決定,該特性決定其區別于國家政府機關,需要營利,需要保值增值。依法納稅能保證國有企業在“企業性”特征下依法繳納相關稅款并起到社會表率作用,從而肩負起其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實現其“國有性”特征。
2. 國有企業的大企業性質決定其必須依法足額納稅
鑒于我國目前稅收監管實際情況,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對納稅人實施分類分級管理,以稅務總局和省級稅務局為主,集中開展行業風險分析和大企業、高收入、高凈值納稅人風險分析,對重點稅源企業每5年輪查一遍,定期曝光重大涉稅違法犯罪案件。③國有企業基本都是省級重點稅源企業,稅務機關對其監管力度相對較大,同非國有企業相比,國有企業稽查頻率要大大提高,其必須按照標準依法納稅,才能避免因納稅行為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規定應納稅而未納稅、少納稅,從而被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刑罰處罰及聲譽損害等風險。從監管方面考慮,相比較未依法納稅而受到處罰,依法納稅能有效降低其稅收成本。
3. 國有企業考核制度有利于企業依法足額納稅
很多國有企業考核制度中,將企業的稅利貢獻作為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理層一個重要考核評價指標。另外,對于一些國有重點或大型企業,國家也會給予一定的獎勵及扶持政策,而這些扶持政策一般會與企業上繳的稅收金額直接關聯,甚至與企業負責人、經理層績效獎金掛鉤,這也給了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理層依法納稅一定的外在推動力。
4. 國有企業核算制度有利于企業依法足額納稅
除了更加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之外,國有企業相比較其他企業而言,由于其監管要求、人員素質及流動性、電算化程度等各方面原因,其會計核算制度較其他企業更為規范,財務會計資料更為齊全,為國有企業依法納稅提供了便利條件。
綜上,依法納稅能解決國有企業“國有性”和“企業性”雙重身份的矛盾,依法納稅能降低國有企業作為重點稅源企業因不依法納稅而被罰款的稅收成本,國有企業考核制度及核算制度使領導層有動力更有能力依法納稅,國有企業的國有性、大企業性質、考核制度嚴格、核算制度健全是國有企業固有的性質,國有企業的固有性質決定其需要依法足額納稅或者為其依法足額納稅提供了便利。由此,依法納稅是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的前提。
充分享受稅收優惠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充分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即對企業經營行為按照優惠政策進行稅務處理,屬于被動享受優惠;另一方面對企業經營行為進行合理的非政策性運作,從而享受稅收優惠,屬于主動享受優惠。
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需要當年凈利潤大于或者等于零,企業沒有用足有關稅收優惠,多繳納稅款或者承擔了不必要的稅收負擔,不利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需要有充分享受稅收優惠的稅務風險管理理念,理由如下:
1. 享受稅收優惠是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徑
國有企業作為企業,企業有其營利性,納稅就意味著資金的流出,就會影響納稅人的經濟利益。當收入、費用一定的情況下,凈利潤與應納稅費此消彼長。稅款繳納愈多,凈利潤愈少。要想獲取利益,就必須重視國家稅收政策,注重研究稅法規定的各種免稅收入、減計收入、所得減免、降低稅率、加計扣除、加速折舊、稅額抵免、專項優惠等優惠政策。對國有企業而言,享受稅收優惠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一種有效途徑。
其次,部分稅收優惠可以達到延遲納稅的效果。對國有企業來說,延遲納稅雖然沒有使企業免于納稅,但使企業獲得了相關稅款的時間價值,相當于從政府取得無息借款。因此,延遲納稅優惠政策同樣可以使企業從中獲利,是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一種有效途徑。
2. 稅收優惠享受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互利共生
國有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注重稅收優惠享受,可以實現企業稅收利益最大化,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國有企業享受稅收優惠后雖然繳納的國家稅款有所減少,但會使國有企業收入和留存資金不斷擴大,企業可以用稅后資金繼續擴大再生產,獲得更多利潤。長遠而言,稅收優惠享受可以進一步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進一步體現其社會價值,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資產保值增值后產生的稅款會較以前有所增加,國家稅款不僅不會因為國有企業稅收優惠的享受而減少,反而因為稅收優惠的享受而增加,有利于國家支持國有企業享受稅收優惠。由此,稅收優惠享受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存在互利共生關系。
3. 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運作模式需要稅收優惠保駕護航
為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現階段許多國有企業采取資產證券化運作模式,例如:國有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國有企業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國有企業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國有資產證券化既是對國有資產的進一步優化配置,又能在不增加國有企業負債或資產的前提下實現融資計劃,提高國有企業綜合實力,改善國有企業財務困境,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由于資產證券化涉及金額巨大,相應稅款涉及金額也就較大。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國有企業需要充分考慮稅收優惠政策,在保證資產證券化順利進行的同時,不至于由于承擔巨額稅款而無法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目的。由此,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運作模式需要稅收優惠保駕護航。
稅務風險貫穿于企業的投資、采購、生產、銷售等經營全過程,因此,正確的稅務管理理念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分支和重要內容,是企業完善治理結構、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內在要求。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需要有正確的稅務管理理念:依法納稅,充分享受稅收優惠,實現該繳的稅一分不少繳,不該繳的稅一分不多繳。同時,需要將正確的稅務管理理念貫徹執行,對未來稅務風險提前預報與預防并對發生的稅務問題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
為了使稅務管理理念貫徹執行,國有企業在保證企業戰略規劃合規合法、經營決策與日?;顒雍弦幒戏ā⒍悇帐马椀臅嬏幚砗弦幒戏?、納稅申報及稅款繳納實操事務合規合法、稅務憑證資料保管準備和報備合規合法④的基礎上,須將稅務風險管理貫徹到日常經營過程中,在重大交易事項發生前開始稅務風險評估機制,事中需要全程監控跟蹤,事后進行稅務評價與總結并建立改善機制,從傳統的、被動的納稅遵從風險管理型模式向先進的、主動的納稅規劃價值創造型模式轉變,從落后的、孤立的依托職能崗位管控稅務風險向進步的、多元的依托電算化全過程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轉變。國有企業需要將稅務管理理念貫徹到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在合規合法的前提下降低企業的稅收成本,提高企業的獲利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注釋
①《人民日報》,2016年10月12日01版
②李之南:《李克強:國企首要職責是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guowuyuan/2016-12/01/content_5141420.htm,2016年12月1日
③由《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提煉得出
④《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國稅發〔2009〕90號),國家稅務總局網站,http://www.chinatax.gov.cn/n810341/n810755/c1228456/content.html
①李曉曼:《稅收風險管理方法與實務》[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②劉玉平:《國有資產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③張德志:《稅務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M],中國稅務出版社,2013年版
朱自永:山東百丞稅務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HLB大中華區稅務委員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專業會計學碩士。主要從事企業稅務管理研究和實務操作工作。
羅玲: 山東百丞稅務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山東大學會計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