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筱榮,郭超,林家虎
(1.安徽中醫藥大學 藥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3.皖南醫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4.安徽中醫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探析
——基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視角
張筱榮1,郭超2,3,林家虎4
(1.安徽中醫藥大學 藥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3.皖南醫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4.安徽中醫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價值。當前要積極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實現路徑。一要注重思政課教學,有針對性地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二要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課程與教材體系,提高學生文化自覺;三要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活動,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四要發揮大學生主體作用,提高道德踐行能力;五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訓,提升師資隊伍傳統文化素養;六要開辟網上陣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絡化傳播。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文化自覺;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反映了中華民族性格、精神特質、審美情趣和生活習慣的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體系、價值觀念的總體表征。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社會長期遵循、相對穩定的根本價值準則,是一種在社會上層建筑領域發揮支配作用的價值觀念。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的十八大所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高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其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從理論上厘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關系,并進一步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價值及其實現路徑,對于做好新形勢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核心價值觀不是從來就有的,它實際上是一個歷史的沉淀過程。馬克思曾指出,人們是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自己的歷史的[1]。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愛德華·希爾斯(Edward Shils)也指出,“那些對傳統視而不見的人實際上正生活在傳統的掌心中。”[2]傳統文化塑造了社會成員特定的思想體系、價值觀念、道德規范,使其形成共同的思想認同。這種思想認同對于社會穩定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它可以把社會上的每個個體以比較穩固的方式“嵌入”到文化形態里面,從而使社會保持穩定,不斷向前發展。
中國共產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一直堅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指導下積極探尋對傳統文化的態度。毛澤東主張要對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進行科學定位,“要以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待歷史文化遺產”。他主張要一分為二地看待中國傳統文化,要將“古代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切腐朽的東西”與“古代優秀的人民文化”區分開來[3]。
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在回答人們關于如何看待古今中外“一切好的東西”的問題時,明確提出了繼承傳統文化“鉆研、吸收、融化、發展”的8字原則[4]。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更是一以貫之地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來抓。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高度重視弘揚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注重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破解當代社會難題,推動社會健康發展。
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人一直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實際上是一種一脈相承的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不斷吸收外來思想文化的精華,并結合當代中國實際,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產生的中國共產黨人的集體智慧[5]。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滋養作用,離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6]。
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多年的遷徙、演化和融合,逐漸形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國現代哲學家張岱年在與其學生程宜山合著的《中國文化與文化論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一書中曾用“剛健有為、和與中、崇德利用、天人協調”15個字作了精煉的概括。另外,還有許多學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做過概括。這些基本精神構成了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內容,增強了中華兒女的文化共識,對新形勢下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容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思想上的滋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上的進一步提升和凝練,是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等各個歷史時期逐步形成的核心價值觀念和價值目標。它的形成和發展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儒家經典著作《大學》提出了“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主張,后來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其整體意境實際上已經涵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從某種角度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代表了個人層面的要求,齊家代表了社會層面的要求,治國、平天下則代表了國家層面的要求[7]。另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以其哲學性的思維方式探討了天人之辯、名實之辯、知行之辯、善惡之辨、義利之辨等基本問題,這些內容都為當前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方法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方式上的啟迪
中國古代的先賢們曾提出許多重要的教育方法。如老子倡導“行不言之教”,認為最高明的教育方法就是對人“行不言之教”。孔子則提出“身正令從”的教育方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特別強調人的內心的道德修養。如孔子提出了“見賢思齊”的方法,子思強調“慎獨”的方法。老子提出“致虛極,守靜篤”,認為人應該節情守靜,順應自然。莊子則認為生德相依,主張以養生促育德。時至今日,這些方法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開展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它啟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面向大學生開展具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時,應該要以身作則,注意培養學生的道德自律意識,使他們獲得一種內在的超越和精神的寧靜,能夠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此外,中國古代先賢們還提出了啟發誘導、因材施教、知行統一等教育方法,這些教育方法對當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都有著重要的啟迪。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承載的價值觀念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價值上的借鑒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出了特色鮮明、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從國家層面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強調的“國家一統”“富天下,強天下,安天下”“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以人為本”“天下文明”“禮尚往來”等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目標有一定的相通之處。從社會層面來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崇尚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不患寡而患不均”“天下為公”“公則明”“公則自廉”“隆禮重法”等理念蘊含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理想。從個人層面來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倡導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夙夜在公”“鞠躬盡瘁”“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言而有信”“一諾千金”“仁者愛人”“厚德載物”等思想體現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目標。縱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述三個方面的內容,其聚集著歷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追求,其所表現的價值取向有助于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系的和諧,對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和啟示意義。
(一)注重思政課教學,有針對性地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長期以來,以專業導向為主的教育模式使得大多數學生片面注重專業課的學習,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視不夠,傳統文化素養較為欠缺,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教育者應從根本上改變專業至上的偏狹理念,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地位,正確引導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注重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各門課程的教學中去。如在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時,可以增加一些專題,講授古代儒家的“孝”文化、“和”文化以及法家的基本思想,等等;在進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時,可以開設愛國主義專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等專題,使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的關系有個清晰的理論認知。在具體的教學方法上,要注意充分吸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因材施教”思想的滋養,注意對學生開展分眾化的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8]。另外,高校教師要注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滲透到各門專業課的課程教學中去,如中醫藥類院校教師在講授中醫藥學類專業課程的時候,教師可向學生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以人為本的生命觀、陰陽互動的平衡觀、天人合一的生態觀、臟腑經絡的整體觀、三因制宜的辯證觀等相關知識,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中醫藥文化的熱愛。
(二)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課程與教材體系,提高學生文化自覺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了“推動高校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的重要任務。當前高校可圍繞這一重要任務,及時組織相關傳統文化專家,啟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課程標準制定與課程開發研究工作,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程。開設這類課程的目的旨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不斷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自覺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弘揚者,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據教育目的的需要,可以考慮從愛國、處世、修身三個層面來選取相關教學內容,向學生講授愛國主義、處事方法、修身之道等方面的知識。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可以全面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科學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處的歷史方位,不斷提高文化自覺。組織傳統文化專家編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教材,在教學目標、教材結構、選取內容、文獻解釋、問題設置等方面要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三)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活動,增強學生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7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9]新時期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西方文化蜂擁而至,對中國人尤其是大學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部分學生對西方文化不加思考地照單全收,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缺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進而缺乏對這種文化的尊重,并最終導致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缺少思想上的認同。因此,當前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顯得尤為重要,它可以讓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起應有的尊重意識,并不斷提升對這種文化的認同感。依筆者看來,經典誦讀是當前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一種有效形式。教育者可在一些重要節日與名人生辰,如端午節、中秋節、世界讀書日、老子誕辰等時間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誦讀經典名著,通過誦讀來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在搞好經典誦讀活動的基礎上,教育者還應積極引導學生定期閱讀傳統文化經典文獻并撰寫讀書筆記,可將其閱讀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指標體系,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激勵學生不斷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
(四)發揮大學生主體作用,提高道德踐行能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視主體自覺、肯定人的價值的觀點對現代主體性教育有著重要的啟示。現代主體性教育思想認為:教師與學生皆為教育活動的主體,教育過程應該是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協同作用的過程。但在實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過程中,不少高校都存在著重視教師主體作用、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問題。過去由于受傳統教學思維方式的影響,很多教師習慣于把學生看作是被動的教育管理對象,導致學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其主體性作用難以真正體現。因此,為了改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效果,當前要注重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活動,培養其主體意識。應改變過去那種只讓學生機械地接受教育的方式,重視道德踐行能力的培養,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道德理念與學生的成長需求結合起來,實現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升華的目的。
(五)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訓,提升師資隊伍傳統文化素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離不開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建設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師資隊伍是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保障。高校要注重開展教師隊伍的傳統文化專題培訓,提升他們的傳統文化素養,以保證傳統文化教學的水平。教師通過培訓,不斷提升自身的組織管理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為有效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奠定堅實能力基礎。要鼓勵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去,做好調查研究工作,及時了解學生關心的文化“熱點”和“難點”問題,不斷化解學生的思想癥結。在師資隊伍建設中,高校要特別注意建設一支既有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又有豐富傳統文化素養的輔導員隊伍。因為從交往時間上來看,輔導員可以稱得上是大學校園里與學生接觸時間最多的人,他們的言行舉止深刻地影響著學生。如果輔導員的傳統文化知識欠缺,勢必也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當前高校要加強對在職輔導員的傳統文化知識培訓,使其全面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掌握必備傳播技能,成為信仰堅定、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的傳統文化教育者。此外,高校人事部門在組織輔導員招聘考試時,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傳統文化知識內容的測試,確保能夠招進具備一定傳統文化素養、可以勝任傳統文化教育的人員。
(六)開辟網上陣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絡化傳播
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將人類社會推進到了網絡時代,這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帶來了新的機遇。教育部2014年3月印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曾提出要建設不斷適應時代需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絡平臺,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網絡傳播。據此,高校可以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手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傳播內容,用互聯網、微博、微信、微視頻、移動客戶端等傳播手段擴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范圍,進一步擴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高校要建設一批適合大學校園特點、契合學生文化需求的高質量傳統文化網站,形成一批具有體現中國風格、帶有中國氣派、蘊含中國精神的網絡文化品牌,發揮其正面引導功能。要組織網絡技術研發團隊,把中華詩詞歌賦、書法、繪畫、戲曲、舞蹈等傳統文化精粹制作成網絡文化產品,積極開展傳統文化的網上教育活動。另外,智能手機近年來已全面進入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它打破了傳統計算機上網設備的限制,使得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的接受各種網絡信息。因此可以根據手機的這種特點來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可以利用手機的彩信功能發布含有傳統文化內容的手機報,將傳統文化中的音樂、曲藝設置成手機彩鈴,開發手機游戲,將傳統文化資源植入游戲場景和人物形象、道具資源等,這些都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度。
總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我們應注意從中借鑒有益的理念和元素,結合現代社會的教育資源和傳播手段,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得到學生發自內心的認知、認同,進而得到認真的踐行,最后達到學以致用、知行統一的效果。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9.
[2]愛德華·希爾斯.論傳統[M].傅鏗,呂樂,譯.北京:世紀出版社,2009:7.
[3]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8.
[4]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2.
[5]王習勝.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語境、工作進路與拓展趨向[J].思想理論教育,2016(4):29-35.
[6]宋乃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N].光明日報,2014-10-07(6).
[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9.
[8]郭超.在分眾化教育中落細落小落實核心價值觀——基于《論語》重要思想的啟示[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7.
[9]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2).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ts Realization——A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Zhang Xiaorong1,Guo Chao2,3,Lin Jiahu4
(1.Pharmaceutical School,Anhui UniversityofChinese Medicine,Hefei Anhui 230012;2.College ofMarxism,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3.College ofMarxism,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 Anhui 241002;4.College ofMarxism,Anhui UniversityofChinese Medicine,Hefei Anhui 230012)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in the same vein.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provides the ideological nourishment,the method revelation and the value reference for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At present,we must actively explore the path of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olead the construction of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college students.Firstly,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classroom teachingo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and target to carry out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Secondly,we should develop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ompulsory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and improve students’cultural consciousness.Thirdly,we should carryout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lassic reading activities and enhance students’cultural self-confidence.Fourthly,we should play the main role ofcolleg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moral practice.Last but not least,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rainingand enhance teachers’traditional cultural awareness.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 education;cultural awareness;cultural self-confidence
G 40-055
A
1674-5450(2017)04-0052-05
【責任編輯:王鳳娥 責任校對:張立新】
2016-12-11
全國高校學生工作重點課題(LX2016Z006);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16JDSZ2004);安徽省高校優秀青年人才支持計劃一般項目(gxyq2017021);安徽省弘揚核心價值觀名師工作室項目(Szzgjh1-2-2018-10);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AHSKQ2015D01);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安徽師范大學)重點項目(SK2017A0248)
張筱榮,男,安徽無為人,安徽中醫藥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意識形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