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建筑工程學校(256400) 胡 嬌 ●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中職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山東省淄博建筑工程學校(256400) 胡 嬌 ●
“微課”與“翻轉課堂”沖破了我國固有的教學模式,對傳統的教育模式產生了巨大沖擊,這篇文章主要介紹新模式在中職化教學的應用和實踐探索,和對于實踐的要求和成效做了總的概括,重點介紹了“微課”與“翻轉課堂”對學生和教師的要求以及中職化教學應用的探索.
微課;翻轉課堂;中職化學
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出現對教師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必須深刻的去了解什么是“微課”,“翻轉課堂”,理解二者的含義和區別,然后去深刻的探討這種模式下怎樣去調整生活狀態和學習狀態.而如何最科學的利用好二者的關系,則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求知道路.
“微課”的意思就是教師在課堂內外的教學中圍繞著某個知識點或技能進行明確的,有針對性的的教學;一般時間在十分鐘左右,用時簡短而高效.“翻轉課堂”則是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學習的主動權回歸到學生身上;解放了課堂學習,學生可以在課余自主學習,通過廣泛的學習途徑,例如互聯網、圖書館等去豐富自己的知識.課堂便成了教師與學生解惑,互動的場所,學生課下遇到的一系列問題都可以在課堂與教師進行探討實驗,從而解放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會讓學習變得效率化.二者的優點很明顯,而怎樣去有效的結合“微課”和“翻轉課堂”確實一個不容小覷的問題,“微課”時間短促,知識明確,案例經典;“翻轉課堂”在一個大的范圍下,教學信息明確,學習流程新穎,學生復習也方便.在這種模式下,它們的結合有著深刻的必然性.二者的有機結合并不代表深刻的聯系,比如“微課”的實施并不依賴于“翻轉課堂”,“翻轉課堂”也不是非得需要“微課”.
中職化教學在傳統意義模式的教學中有著很大的弊端,一節時長45分鐘的課堂,教師講解的內容非常多,學生不僅消化的少,復習的課時也很少,更不用說去進行實踐實驗了.而且這種課堂的學生的基礎不是太好,如果學生學習不上心,慢慢對學習失去興趣才是最致命的.教師和學生在這種模式下成了知識機器,教師用自己的方法去教學,不僅自己疲憊,也達不到自己努力的效果;學生成績不好,就會慢慢失去學習的信心.在這種狀況下所有的教學基本沒有效果,而“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在中職化的實踐,實現了巨大的突破,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步:用經典的案例作為重難點上網講解突破口制作成視頻,教師把所有的知識點還有邏輯關系整理清楚,分清楚主次,把學習內容一分為二,把握”微課”視頻的知識,“翻轉課堂”的知識.例如銅的性質為例,銅的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可以結合視頻還有圖片文字說明讓知識具體清晰化,讓學生聯想生活的實例去分析.這樣就不用微課講述,而銅的化學性質則需要教師帶著學生走進實驗室,進行實驗,讓學生認識的更加深刻具體.這樣利用“微課”與“翻轉課堂”的模式完美的達到了教學任務,還提升了教學質量.
第二步:教師制作與微課和實驗課堂教學同步的自學報告.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教師清楚的知道了學生有沒有去觀看“微課”,然后在同學觀看后的基礎上,在報告中提出問題,比如:銅和鐵的性質,二者有什么共性,寫出來銅與雙氧水反應的化學公式,并比較鐵和煤炭反應的異同.這樣的報告單不僅鞏固復習了知識,還引導了學生在課堂學校的目標和任務;第二個目的是用微課和報告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報告書可以增加一些課堂內容,增加的知識深度由教師把握:比如銅鐵共性與異性的報告書包含了課堂教學的大部分內容,而銅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質則是微課與報告書講解的重要難點知識.
第三步:學生自主交流學習,師生線上互動.教師把制作好的微課傳到學校的一個學習平臺,學生則可以隨時隨地的去平臺觀看,學習,復習.學生能清晰的把握住知識難點,把疑點與教師交流,教師就像家教一樣單獨輔導學生.這種單獨的交流讓學生更加專心,比在課堂上課學習更加積極.
微課和翻轉課堂的應用成效顯著,它用比較新穎,獨具一格的教學方式吸引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翻轉課堂對難點疑點更加主動地去與教師、同學探討,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讓他們更有活力的去探討學習,實踐自主學習;而且學生有了極大的興趣,教師完成高質量的教學成果,教學目標很容易達標,還節省了很大的時間,學生對待教師的態度也不再那么恐懼,嚴謹,翻轉課堂重新塑造了教師在同學心里的形象.教師更需要為學生提供知識儲備和技術保障,去主動更新落后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設施,還要把握學生學習的狀態和學習程度,極大考驗了教師的職業素養和教育能力.
綜上,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不僅是時代的產物,還對教學工作提出了很大的要求,不僅改善了許多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更在中職化學教學中有了很突出的教育成果,對于“微課“和“翻轉課堂”應用探討的路還很長,需要在實踐交流中去發掘.
[1]劉瑛.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中職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5,(15):139-140.
[2]俞秀兵,楊冬妹.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中職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現代職業教育,2016,(14):32.
[3]邵穎,陳宏偉,曹澤虹等.“微課”與“翻轉課堂”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6,(39): 200-202.
[4]韋帶蓮,何旭.初步探析“微課”與“翻轉課堂”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5,(20):439.
G712
B
1008-0333(2017)03-00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