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愛,王軍梅
(1.解放軍69027部隊,新疆烏魯木齊830002;2.烏魯木齊軍區總醫院血液透析室,新疆烏魯木齊830002)
分析阿奇霉素治療急性腸炎的臨床效果
王軍愛1,王軍梅2
(1.解放軍69027部隊,新疆烏魯木齊830002;2.烏魯木齊軍區總醫院血液透析室,新疆烏魯木齊830002)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治療急性腸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腸炎患者80例;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將80例患者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全部80例患者均給予臨床常規治療,對照組患者選擇在臨床常規治療的同時,加用培氟沙星治療,實驗組患者則在常規治療的同時,加用阿奇霉素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比較。結果在臨床治療總有效方面,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在臨床體征改善時間、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止瀉時間以及退熱時間方面,實驗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全部80例患者的臨床治療均順利完成,并沒有發生肝腎功能障礙。結論在對急性腸炎患者進行治療時,在臨床常規治療的同時,應用阿奇霉素治療能讓臨床臨床治療效果有效提高,能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及時改善,而且安全可靠,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阿奇霉素;急性腸炎;臨床效果
急性腸炎是臨床中發生率較高的一種病癥,主要是因為真菌、細菌和病毒所導致的結腸炎或小腸炎[1]。臨床研究發現,急性腸炎主要發生在夏季和秋季,患者臨床表現主要為腹瀉、惡心等,如果患者病情危重則可能導致一系列嚴重并發癥,如穿孔、癌癥等,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降低患者生活質量[2]。阿奇霉素是臨床中應用非常廣泛的抗菌藥物之一,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抗菌效果比較理想,而且抗菌譜非常廣。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阿奇霉素治療急性腸炎的臨床效果,現做如下匯報。
1.1 臨床資料選擇本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腸炎患者80例;納入標準:(1)滿足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研討會提出的相關診斷標準[3]:存在飲食不當史;存在腹痛、腹瀉,同時合并其他消化道癥狀和全身癥狀;糞便常規檢查結果發現患者糞便表現為黃色水樣,粘液少量,部分存在白細胞和膿細胞,培養結果顯示存在致病菌;血常規檢查結果發現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白細胞計數總數輕微上升;(2)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神經系統、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干重肝腎功能異常患者、藥物過敏患者、慢性疾病患者等。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全部80例患者分成兩組。40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齡25~69歲,平均年齡(46.2± 8.3)歲;病程2~8 d,平均病程為(4.3±0.6)d;22例患者為輕型,12例患者為中型,6例患者為重型。40例實驗組中,男25例,女15例;患者年齡27~68歲,平均年齡(46.6±8.1)歲;病程1~7 d,平均病程(4.8±0.3)d;24例患者為輕型,11例患者為中型,5例患者為重型。在年齡、性別、病程等資料方面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全部80例均給予臨床常規治療時,如止吐、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對照組患者在臨床常規治療的同時,加用注射培氟沙星(哈爾濱松鶴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為H20054670)治療:在30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培氟沙星0.4 g,靜脈注射,每天1次。實驗組患者則在臨床常規治療的同時,加用阿奇霉素(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為H10960112)治療:在300 mL生理鹽水中加入0.5 g阿奇霉素,靜脈注射,每天1次。治療期間全部患者均不再給予其他抗生素治療,在對患者實施藥物治療的同時,還應對患者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進行改善;兩組患者均給予為期3天時間的治療。
1.3 臨床觀察指標治療期間,臨床醫護人員應對患者的伴隨癥狀情況、飲食情況、發熱情況、大便次數和性質、血常規檢查結果、糞便培養結果進行認真觀察。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臨床體征改善時間、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止瀉時間以及退熱時間進行觀察比較。臨床效果的判斷標準[4]:經3天時間的治療患者的伴隨癥狀消失,大便次數、性質以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均恢復正常則為顯效;經3天時間的治療患者的伴隨癥狀顯著改善,大便次數、性質顯著改善,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白細胞、紅細胞以及膿細胞數量顯著減少則為有效;經3天時間的治療患者的伴隨癥狀有一定加劇,大便次數、性質并沒有改變,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白細胞、膿細胞數量增加則為無效;顯效例數和有效例數之和則為總有效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將數據納入SPSS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效果觀察經治療時,對照組中,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無效例數分別為24例、8例、8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0.0%(32/40);實驗組中,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無效例數分別為34例、5例、1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7.5%(39/40);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7.5%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0.0%,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觀察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為(3.01±0.32)d、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為(3.74±0.52)d,止瀉時間為(2.92±0.18)d,退熱時間為(2.53±0.46)d;實驗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為(1.72±0.17)d、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為(2.32±0.21)d,止瀉時間為(1.48±0.28)d,退熱時間為(1.72±0.52)d;在臨床體征改善時間、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止瀉時間以及退熱時間方面,實驗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2.3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治療期間,對照組中,2例患者發生惡心,檢查結果顯示是因為急性腸炎所導致的伴隨癥狀;實驗組中,4例患者發生輕微腹痛、惡心,對滴注速度進行有效調整后,不良反應有效緩解。全部80例患者的臨床治療均順利完成,并沒有發生肝腎功能障礙。
消化系統疾病是臨床中的多發病和常見病,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而急性腸炎則是臨床中發生率較高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而急性腸炎的發病急季節則主要為夏季和秋季[5]。大部分急性腸炎患者都存在進食生冷食物和不潔凈食物的病史,或者誤服磺胺、水楊酸等藥物。急性腸炎主要是因為病毒或者細菌感染所導致,疾病主要表現為短時間短期發病,爆發性流行,而且并發癥發生率較高[6]。臨床中如果沒能及時有效地治療急性腸炎患者,則可能引起一系列并發癥,如電解質紊亂、脫水等,如果患者病情嚴重則可能導致休克、死亡等。現階段臨床中在對急性腸炎患者進行治療時,常選擇綜合治療方式,也就是選擇二乙基抗生素微生態制劑補液治療聯合胃黏膜保護劑[7]。理論上在對急性腸炎患者進行治療時,如果患者糞便性狀表現為膿血便或黏液便,而且患者伴發熱,則應選擇抗生素治療。然而對于急性腸炎患者來講,入院前大部分患者都已自行選擇抗生素服用,進而降低實驗室檢查結果的陽性率,影響糞便培養結果。所以在對急性腸炎患者進行治療時,臨床醫生應結合患者的實驗室檢查結果、大便性質、大便次數、近段時間的飲食記錄、藥物史、病史以及臨床體征、癥狀等來對患者進行準確和及時地判斷,進而來為患者制定科學和合理的治療方案,為患者選擇最佳的抗生素[8]。
正常情況下,在對侵襲性細菌性感染性疾病進行治療時,抗生素的應用非常廣泛,而且治療效果也比較理想;侵襲性細菌性疾病主要是因為腸上皮細胞被病原體侵襲所引起的,進一步導致炎癥,從而引起發熱、嘔吐、腹瀉等臨床癥狀,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和空腸彎曲菌腸炎則是臨床中發生率最高的侵襲性細菌性疾病,急性腸炎則是空腸彎曲腸道所引起的一種最常見疾病,另外志賀菌、腸桿菌、致瀉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致病菌也是導致細菌性腹瀉的常見致病菌[9]。現階段在對急性腸炎患者進行抗菌素治療時,常用抗生素主要為喹諾酮類抗生素,但是如果患者年齡小于18歲或者肝腎功不全,則應謹慎選擇喹諾酮類抗生素。然而隨著喹諾酮類抗生素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藥物耐藥性也越來越嚴重;另外如果患者因為水分丟失而出現脫水或者休克,選擇喹諾酮類抗生素治療則具有比較顯著的腎毒性,會對患者腎臟造成比較嚴重的危害,如果情況嚴重則可能引起不可逆性損害。如果患者合并腎病或者心腦血管疾病,則應謹慎選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10]。
阿奇霉素是臨床中常用的氮雜內酯類抗生素,能和腸道內敏感菌的50 s核糖體亞單位有效結合,進而來對蛋白質合成進行有效抑制,最終發揮藥物。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阿奇霉素的臨床特點主要為:(1)能讓口服藥物是的生物利用度得以有效提升,患者服藥后,能及時洗手,同時及時進入到患者的集體組織中。(2)患者服藥后,藥物的有效成分能及時在多形核白細胞或者巨噬細胞中集中,然后開始向炎癥部位慢慢轉移,讓炎癥局部藥物濃度得以有效提升。(3)和喹諾酮類抗生素以及同類抗生素相比,阿奇霉素的半衰期更長。(4)阿奇霉素具有較廣的抗菌譜,能有效抑制沙眼衣原體、流感嗜血桿菌、衣原體、肺炎支原體、葡萄球菌、革蘭氏陽性菌以及革蘭氏陰性菌等。阿奇霉素主要是經患者大小便排泄,不會嚴重損害患者的肝腎功能,在治療急性中度感染患者時,阿奇霉素的治療效果更加理想。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在臨床治療總有效方面,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在臨床體征改善時間、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止瀉時間以及退熱時間方面,實驗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全部80例患者的臨床治療均順利完成,并沒有發生肝腎功能障礙。研究結果顯示,在對急性腸炎患者進行治療時,和培氟沙星相比,阿奇霉素的治療效果更加理想,而有效縮短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而安全可靠;本研究結果與臨床相關研究報道結果相似。
在選擇阿奇霉素對急性腸炎患者進行治療時,應對藥物的臨床適應癥進行嚴格掌握,進而來對藥物不良反應進行嚴格控制;用藥前臨床醫務人員應對患者過往藥物不良反應史和家族史進行嚴格掌握,加強監護,如果患者發生過敏反應,則應及時停藥,同時給予有針對性處理,并認真做好相關的搶救準備工作;并對藥物滴注濃度、時間以及滴速進行嚴格控制,防止因為滴速過快或者濃度過高而引起的不良反應;除此之外還應嚴格遵循藥物推薦劑量,讓患者聽力損害能有效減少,盡可能不長時間用藥和大劑量用藥。在對感染性疾病進行治療時,阿奇霉素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理性,因為該藥物具有比較理想的適應性,而且每天只需要給藥1次,持續治療3天就能獲得比較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能讓療程有效縮短,而且對于老年患者以及年齡較小的患兒來講都比較適應。在對急性腸炎患者進行治療時,對阿奇霉素的毒理作用和藥理作用進行充分了解和掌握,同時提高用藥的合理性,能讓臨床療效有效提高,讓用藥療程有效縮短,而且還能讓用藥安全性得以有效提升。
總之,在對急性腸炎患者進行治療時,在臨床常規治療的同時,應用阿奇霉素治療能讓臨床臨床治療效果有效提高,能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及時改善,而且安全可靠,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1]雷軍.葛根芩連湯治療急性腸炎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1):53-55.
[2]龔凱強.阿奇霉素治療急性腸炎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 2014,35(33):7366-7367.
[3]趙楠.阿奇霉素治療急性腸炎的臨床效果評價[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26):3476-3477.
[4]任明男.阿奇霉素治療急性腸炎的臨床探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17):96-97.
[5]莊宇亮.中藥聯合阿奇霉素治療54例急性腸炎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4,35(15):3255-3256.
[6]羅孝感.阿奇霉素治療80例急性腸炎的臨床效果研究[J].藥物與人,2015,28(2):121-122.
[7]張鵬.阿奇霉素聯合楓蓼腸胃康治療急性腸炎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6):123-124.
[8]高青山.阿奇霉素聯合黃連素治療急性腸炎的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9):1171-1172.
[9]張香平.阿奇霉素在急性腸炎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193-194.
[10]胡海霞.阿奇霉素治療急性腸炎的臨床體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4):111-1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9.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