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奮,李亞峰,喻惠芬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手術室,江西南昌330008)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整體護理及術后康復效果分析
徐奮,李亞峰,喻惠芬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手術室,江西南昌330008)
目的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整體護理及康復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1月~2015年12月至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接受治療的90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焦慮和抑郁情緒、住院時間。結果觀察組患者髖關節功能的優良率(88.89%)明顯高于對照組(44.44%),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14.29±5.31)分、(13.21±4.28)分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29.93±6.82)d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整體護理應用于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能夠促進患者康復,緩解患者的抑郁、焦慮等不良反應,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輕患者及家庭經濟負擔,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整體護理;康復效果
老年人是股骨轉子間骨折的高發人群,患者通常身體情況較差,同時有多種慢性疾病,若是護理措施不到位,易造成患者股骨頭壞死、愈合延遲、關節功能受損等不良后果[1]。如何通過護理手段來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緩解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已成為目前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術后護理工作需要面對的問題[2]。本研究對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采用了整體護理進行護理干預,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南昌市洪都中醫院90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隨機將入選的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中有男20例,女25例,年齡60~75歲,平均(68.61± 6.58)歲。對照組中有男24例,女21例,年齡59~77歲,平均(67.29±6.55)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排除標準[3]:(1)患有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2)心功能不全的患者;(3)糖尿病患者;(4)老年癡呆或者精神病患者。整個研究均已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其中包括:(1)入院前仔細了解患者的病例、病情,為患者及家屬介紹醫院規章制度、科室環境、骨折護理的注意事項等;(2)安撫患者的緊張、恐具的情緒,使患者由被動治療到主動接受治療及護理工作;(3)鼓勵患者主動排痰,家屬定時對患者進行叩背、翻身,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醫生匯報從而進行對癥處理。1.2.2觀察組觀察組實施整體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心理護理:老年人患者通常在骨折發生后表現出抑郁,煩燥,焦慮等情緒,以至于對手術感到擔心,甚至抗拒接受手術。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環境,責任醫師和護理人員熱情、細心的接待患者,以此來緩解患者對新環境不適感;詳細了解患者病情、文化層次、年齡、以及對疾病認知度等情況,作出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從而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同時向患者介紹成功病例,以及手術的流程和術后相關處理方法,減輕患者內心對手術的恐懼,使患者放心的積極配合治療與各項護理工作。(2)壓瘡預防性護理:采用Braden量表進行評分為患者進行不定期或定期的壓瘡危險因素評估,然后根據患者的壓瘡危險等級來制定具體的壓瘡預防計劃[4]。(3)康復指導:根據患者文化程度的不同選擇。最優的方式為患者說明病情及疾病相關知識,根據患者的病情以及耐受情況,鼓勵、指導患者術后進行適當的功能訓練。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焦慮和抑郁情緒、住院時間。
1.4 療效評價標準髖關節功能恢復評價[5]:(1)優:患者疼痛癥狀消失,髖關節可在正常范圍的75%以上活動,X線片復查無明顯骨關節變化;(2)良:患者輕微疼痛,髖關節在正常范圍的50%~74%活動,X線片復查有關節面硬化;(3)可:患者中度疼痛,髖關節在正常范圍的50%以下活動,X線片復查有關節面硬化;(4)差:患者重度疼痛,關節僵硬畸形,X線片復查可明顯發現關節炎發生改變。焦慮、抑郁評分采用的是漢密頓焦慮量表和抑郁量表,分數越高,焦慮、抑郁程度也嚴重。
1.5 統計學方法選用SPSS19.0處理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髖關節功能比較觀察組45例中,髖關節功能優18例、良22例、可5例、差0例,優良率為88.89%;對照組45例中,髖關節功能優8例、良12例、可15例、差15例,優良率為44.44%。觀察組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0.000,P<0.05)。
2.2 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評分比較出院時,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14.29±5.31)分、(13.21±4.28)分明顯低于對照組(18.72±6.27)分、(17.39±5.35)分,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焦慮評分t=3.6168、抑郁評分t= 4.0927,P<0.05)。
2.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22~46 d。平均住院時間為(29.93±6.82)d;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為14~32 d,平均住院時間為(23.67±4.66)d,可見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比對照組更短,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0839,P<0.05)。
股骨轉子間骨折多發于老年人,患者往往具有體質弱、年齡大、合并癥多等特點[6]。雖手術治療對老年股骨轉子骨折的治療效果已得到證實,但由于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后傷口愈合速度、身體功能恢復速度均較慢,且并發癥較多,治療的效果不如青壯年患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年人自身生理性的衰退導致新陳代謝的速度降低,蛋白質的合成下減少,組織修復的能力下降,并且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現象[7]。因此,在治療期間,對患者的手術耐受能耐進行評估,根據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合理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手術風險,并能夠對患者的康復產生積極作用。整體護理是以患者為核心的個性化的、整體化的一種護理模式,注重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各個方面的關懷,同時注重護理的連續性和護理質量,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滿足患者心理和生理等各方面的需求,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從而避免不良情緒影響治療效果[8]。
本研究中,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患者行整體護理干預,包括對從術前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及疏導,術前準備工作的做好,到術中的積極配合主治醫生手術,再到術后對患者的密切觀察,為患者取得的較好的治療效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尤其是整體護理中,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實施心理護理、壓瘡預防性護理、康復指導,極大的提高了護理質量。本文研究結果證實,采用整體護理的觀察組髖關節功能的優良率明顯高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觀察組的焦慮、抑郁評分以及平均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整體護理應用于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能夠促進患者康復,緩解患者的抑郁、焦慮等不良反應,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可廣泛應用于臨床上。
[1]榮愛琴,高蕊娥.骨水泥人工髖關節置換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粉碎性骨折的護理與康復[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19): 176-177.
[2]蔣月姜,黃小云,夏經慧,等.鎖定鋼板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術后患者感染的預防及護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9):2235.
[3]王茜.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康復訓練及護理實踐[J].當代醫學,2015,21(17):105-106.
[4]黃紅波,俞巍.護理干預在股骨轉子間骨折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6):568-570.
[5]王寶紅.護理干預在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22):27-29.
[6]張倩,朱長寶,梁鋒,等.PFNA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個性化護理體會[J].西南軍醫,2015,17(5):560-562.
[7]明霞.綜合護理措施對于股骨轉子間骨折術后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5,18(8): 1397-1400.
[8]朱桂菊,張玉紅.手術室整體護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學,2014,20(14):103-10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9.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