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迎春,朱春玲,方曉蘭
(1.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醫院外科,河北 秦皇島 066400;2.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醫院內科,河北 秦皇島 066400)
老年鼻飼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預防及護理策略研究
谷迎春1,朱春玲1,方曉蘭2
(1.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醫院外科,河北 秦皇島 066400;2.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醫院內科,河北 秦皇島 066400)
目的 探討老年鼻飼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預防及護理策略。方法分析140例老年鼻飼患者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鼻飼方法,觀察組實施呼吸道管理、心理護理、改變鼻飼體位、口腔護理、增加胃管插入長度等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結果觀察組發生例數為15例,發生率為21.43%,對照組發生例數為39例,發生率為55.71%,兩組發生率比較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老年鼻飼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吸入性肺炎預防與護理策略,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更能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與臨床應用。
老年鼻飼患者;吸入性肺炎;預防;護理
吸入性肺炎通常發生在長期臥床治療的患者當中,因胃內容物、食管出現返流導致患者誤吸而發生的疾病,其危害性較高、死亡率較高,對于患者生命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因老年患者氣道保護功能較低、口腔衛生較差、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所以發生吸入性肺炎的幾率更高,有效的護理措施與預防措施能夠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1]。本研究收集140例老年鼻飼患者的臨床資料,對70例老年鼻飼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策略,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現將結果整理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醫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140例老年鼻飼患者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0例,觀察組男43例,女27例,年齡65~89歲,平均年齡(74.65±1.58)歲;對照組男45例,女25例,年齡65~88歲,平均年齡(73.86±1.87)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情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呼吸道管理、心理護理、改變鼻飼體位、口腔護理、增加胃管插入長度等護理措施:(1)心理護理與呼吸道護理。老年鼻飼患者通常都需要長期臥床進行治療,且其咳嗽反射能力與機體防御能力會逐漸下降,很容易使得口腔與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故而及時協助老年鼻飼患者進行排痰,適當濕化老年鼻飼患者的氣道,能夠降低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根據相關文獻報道,多次有效的吸痰能夠將患者誤吸物與聲門下分泌物清除干凈,以此來減低炎癥反應感染程度,同時能夠降低支氣管堵塞等因素對患者黏膜的損傷,有利于縮短患者住院天數,降低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2]。患者在霧化治療時痰液會較多,因此要隨時對患者進行吸痰,以此來防治患者氣道被堵塞。護理人員可以每2小時協助患者進行翻身、拍背或臥位交替,在鼻飼之前需要將患者口腔、呼吸道黏稠分泌物徹底吸干凈,鼻飼之后60 min之內盡量不要再進行吸痰操作,吸痰過程要遵守無菌操作的原則,盡量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對于意識較為清醒的患者,應鼓勵其自主進行咳嗽、咳痰。另外,長期臥床治療患者很容易出現一些不良心理情緒,故而要注重對患者的心理護理[3]。(2)增加胃管插入長度。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鼻飼法,根據其要求的插管長度,約為45~55 cm,觀察組在此長度上增加7~10 cm,使胃管前端盡量處于胃體部,保證注入的食物不會返流。(3)改變鼻飼體位。為了防止老年鼻飼患者發生吸入性肺炎,故而應及時改變患者的鼻飼體位,對照組患者可將床頭抬高至45°,鼻飼后30 min再恢復原體位,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將30 min增加至1 h。注意在鼻飼之后告知患者體位應保持在一定位置,借助重力作用來加快胃排空,盡量避免翻背、叩背[4]。(4)口腔護理。對照組每天進行2次口腔護理,根據患者口腔的PH值來選擇相應的口腔護理液,<7選擇2%碳酸氫鈉,>7選擇2%~5%選擇硼酸溶液,=7時選擇1%~3%過氧化氫。進餐完畢之后予以患者清水來清潔鼻腔。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在變換體位之前,護理人員先對患者的口咽部進行檢查,查看是否存在唾液、痰等,若存在的話則使用一次性無菌海綿棒進行旋轉將其清除干凈,每天至少進行2~3次口腔護理。這樣既能防治患者口腔內細菌的生長,也能達到預防吸入性肺炎的目的[5]。(5)鼻飼注食注意速度和數量。老年鼻飼患者因為年齡增長會導致胃平滑肌出現萎縮,收縮力也逐漸下降,再加之患者長期臥床導致胃排空延遲,更容易發生返流現象。對照組予以50 mL注射器進行灌注,間隔時間至少為2 h,由護理人員手動推注營養液。觀察組采用鼻飼袋來進行灌注,每餐200~300 mL即可,速度延長至30~40 min[6]。(6)及時發現并處理。一些已有誤吸病史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全面的評估與監測,對于吞咽困難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為其講解吞咽技巧,對于咳嗽反射能力減弱與機體防御功能下降的患者,護理人員應根據醫囑給藥。若患者出現誤吸現象,那么應立即要求患者取右側臥位,將患者氣道內的吸入物排出,及時抽空患者胃內容物,必要時進行肺葉灌洗,誤吸后8 h內對患者予以抗生素治療[7]。
1.3 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返流情況,根據兩組患者胸片結果評價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 18.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發生例數為15例,發生率為21.43%,對照組發生例數為39例,發生率為55.71%,兩組發生率比較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1 吸入性肺炎的危險因素[8]
3.1.1 吞咽困難 根據相關文獻報道,對于長期臥床治療的患者來說,吞咽困難就會導致患者出現脫水、營養不良、吸入性肺炎等現象,甚至有可能導致患者死亡,60歲以上的人群中,就有超過20%的人存在吞咽困難的現象,且隨著年齡的升高,喉黏膜開始出現萎縮變薄、感覺也逐漸減退,已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礙,故而會提高呼吸的幾率。
3.1.2 咳嗽反應減弱 咳嗽反射是指當異物進入到患者呼吸道時,而自覺作出的保護性動作,以此來清除氣道異物,反射與呼吸道纖毛運輸能力會隨著患者的年齡增長而逐漸衰弱,患有腦血管疾病等患者的咳嗽反射功能更會快速減弱,其也是吸入性肺炎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3.1.3 口咽定植菌 唾液的分泌與吞咽運動都能夠維持口咽正常菌群,尤其是一些感染性疾病會增加患者唾液中的細菌含量,故而會增加吸入性肺炎的發生幾率,另外,一些嚴重的合并癥、日常活動量較少、營養不良等因素也會影響口咽細菌的定植,會嚴重影響患者口腔環境,會增加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
3.2 小結 綜上所述,本研究對老年鼻飼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預防及護理策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得知吸入性肺炎癥狀不明顯,病情較急,很容易出現漏診、誤診情況,對于老年鼻飼患者的吸入性肺炎預防及護理工作,護理人員應從患者鼻飼體位、鼻飼方法等方面來進行調整,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護理策略,這樣就能降低老年鼻飼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提高老年鼻飼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劍梅,韋宇寧,王自秀,等.老年鼻飼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預防與護理對策[J].臨床護理雜志,2011,10(4):21-23.
[2]鄧遠蘭.46例老年鼻飼患者預防吸入性肺炎的護理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9):97-98.
[3]樸希君.改良鼻飼法在老年鼻飼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醫學信息(下旬刊),2011,24(1):294-294.
[4]周利.老年鼻飼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預防及護理[J].母嬰世界,2015(6):273-273.
[5]黃小惠,鄧碧華,寶杰,等.預防性護理干預對預防老年長期臥床患者鼻飼并發吸入性肺炎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3,32(10):2324-2325.
[6]王宜婭,王宜娜,張學敏,等.老年癡呆鼻飼患者應用胃動力藥預防吸入性肺炎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0,17(23):63-64.
[7]張靜.護理干預在老年長期鼻飼患者預防吸入性肺炎的臨床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5(16):83-83.
[8]郭小玲,鄭清華,王遷美等.預防性護理在減少特重型腦外傷患者鼻飼并發癥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6,22 (1):104-10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