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教育學術論文寫作

2017-04-13 23:56:40
關鍵詞:研究教育

別 敦 榮

(廈門大學 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福建 廈門 361005)

?

論教育學術論文寫作

別 敦 榮

(廈門大學 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福建 廈門 361005)

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源于扎實的研究工作。要寫好教育學術論文,應當遵循適當和嚴密的邏輯思維;明確寫作思路;搭建既合乎邏輯又具有美感的結構框架;語言求“實”,言為心聲,學風嚴謹;深思熟慮、精雕細琢;潛心于教育研究創新。這樣的學術論文能夠精準地表達研究者追求真理的過程和結果,才可能具有生命力。

教育研究;學術論文;寫作

發表學術論文是教育研究人員所需要的。我大概從1984年開始從事教育研究和學術論文寫作,但發表第一篇學術論文則是1987年的事情。第一篇論文的發表還有些故事,現在想來每每仍會有一絲沖動。此前我已寫過幾篇文章,投出去后都如泥牛入海,杳無音訊,自己也感到不解。問題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是自己水平不行,文章寫得質量不高,還是有其他原因,一時也找不到答案。盡管如此,研究工作還得繼續,文章還得不斷地寫。這個時候我正念碩士,當又寫好了一篇論文后,我將它呈給了導師蕭宗六先生審讀,過了幾天導師告訴我,他看過了論文,認為這篇文章寫得不錯,可以投出去發表。有了導師的鼓勵,我將文章投了出去,沒過多久,文章就發表了。這件事也讓我對導師有了新的認識。第一篇文章公開發表以來,我一直不間斷地開展教育研究,沒有停止過筆耕,至今已發表了300多篇學術論文,短的三五千字,長的一兩萬言,多數是我個人撰寫的,有一部分是我和碩士生、博士生共同撰寫的。在寫作這些論文的時候,我體會了學問的酸甜苦辣,感受了知識的魅力,享受了創造的快樂。雖然不敢說有什么經驗,但也有不少體驗和感悟。

一 教育學術論文的性質與思維邏輯

教育研究是揭示教育規律、解決教育問題的精神活動,教育研究的成果需要通過一定的表達方式才能為人們所知曉。一般而言,主要有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口頭表達如作演講報告、上課等,書面表達如調查報告、研究報告、經驗總結、工作報告、專著、論文等。其中,專著和論文是比較重要的教育研究表達方式。就學術論文而言,種類很多,不同類型的學術論文在寫作要求上是不同的,有的甚至差異還較大。從學術論文所反映問題的性質看,可以粗略地劃分為原理性論文和應用性論文。原理性論文所表達的主題一般比較抽象,思辨性較強,所研究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與具體的教育現實有一定的距離。比如,我所發表的《學術管理、學術權力等概念釋義》、《論現代大學制度之現代性》等論文就具有原理性[1-2]。應用性論文通常是針對教育實際問題的,實踐性較強,注重應用性,目的在于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實際工作得到更好的開展。比如,我所發表的《研究性教學及其實施要求》、《論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論文就具有應用性[3-4]。當然,原理性論文與應用性論文之間并沒有明確的界限,有的學術論文具有二者兼性,不能簡單化地劃歸哪一類。比如,我發表的《論學分制的教育原理及實施的原則要求》一文,就兼具原理與應用兩種屬性,它既關注到了學分制的非功用的一面,又涉及了學分制的應用要求[5]。

當然,從主題的普遍性與具體性來看,還是可以發現有些論文是著眼于揭示規律,豐富人們的思想認識的,而有些論文則是從解決現實問題需要出發,為現實問題尋求破解之策的。可以說,前者是為了尋道,后者是為了求術。尋道與求術的差別體現在論文上,表現為不同性質論文的思維邏輯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原理性研究如要與實際工作聯系起來,發揮對實際工作的指導作用,需要借助于一些中介問題研究,中介問題研究就是將原理性研究成果轉化到教育實際問題的指導原則、工作準則、評估標準、運行機制、操作方法之中的橋梁。中介問題包括各種指導思想問題、定位問題、體制機制問題、方案計劃問題、方法措施問題等。中介研究是一種介乎原理性研究和應用性研究之間的問題研究,以中介研究為基礎寫作的學術論文也是介乎原理性論文和應用性論文之間的一種文體。

學術論文有其自身的思維邏輯,它是統領全文、使整篇學術論文內在地成為一個整體的主線。每一篇學術論文的思維邏輯都是不同的,但性質相同的學術論文的思維邏輯具有顯著的共性。一般而言,原理性論文主要遵循歸納思維邏輯,而應用性論文主要遵循演繹思維邏輯。原理性論文是在原理性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原理性問題的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一些基本理論問題,其結論往往是從紛繁復雜的、大量的實際材料中抽象出來的。選題確定后,研究者要圍繞選題搜集大量的國內外實際材料,并以這些材料為例證,去驗證、說明、解釋、揭示有關理論假設或論點。因此,原理性研究主要遵循的是歸納思維邏輯,與之相適應,原理性論文也遵循歸納思維邏輯。比如,我發表的《專業學位概念釋義及其定位》就是一篇原理性論文,主要目的是揭示專業學位的內涵及其內在規定性[6];《論高等教育評估的功能》也是一篇原理性論文,主要目的是論述和闡釋高等教育評估所發揮的一般作用[7]。

應用性論文的主題是關于實際問題的,實際問題研究的目的在于為解決現實問題找到科學、合理、可行的答案,但現實問題本身不可能提供答案。研究工作需要在有關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分析實際問題發生的原因、機制、影響以及各種相互關系,才能得到答案。所以,在應用性研究中,找到恰當的理論依據,對于解決實際問題具有關鍵的作用。可以說,應用性研究主要遵循的是演繹思維邏輯,與之相適應,應用性論文也遵循演繹思維邏輯。比如,我發表的《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值得期待嗎》是一篇應用性論文,主要目的是為了論證我國高中教育不宜取消文理分科[8];《論大學發展戰略規劃》也是一篇應用性論文,主要目的是闡釋大學發展戰略規劃的意義和作用,指導大學運用戰略規劃促進大學健康快速發展[9]。

既然不同性質的學術論文有其特定的思維邏輯,那么,要提高學術論文質量,就必須增強其適當性和嚴密性。第一,正確判斷學術論文的性質。根據學術論文的性質決定其思維邏輯,這是寫作之前應當做出的判斷。這件事看似并不復雜,實際上涉及的問題很多。首先是與研究主題關系密切,主題的性質決定教育研究的性質,進而決定學術論文的性質。教育研究主題是研究者理性選擇的結果,在進入實際研究環節之前,研究者對于為什么要開展有關主題的研究、主題的目標指向性、研究可能產生的影響等都要進行充分的思考。這對于后期寫作中確定論文的思維邏輯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一般而言,很多研究者在選擇教育研究主題時往往以應用性問題居多,而選擇原理性問題的較少。研究者對原理性問題研究常常有些忌怕,擔心自己理論功底不深,難以做出新的成果來。其實,研究和寫作的難度都是相對的,應用性問題研究也不一定就比原理性問題研究簡單,要做好應用性問題研究也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其次,寫作者對不同性質學術論文的寫作要求和方式應當了如指掌,駕輕就熟。學術論文的性質不同,要求和寫作方式不同,寫作者應爛熟于心。這樣的能力常常是在長期的寫作中逐步掌握的,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在寫作中學會寫作的意思吧!

第二,歸納思維應當掌握充分而必要的事實材料。原理性論文一般以論證或解釋有關假設、命題為目的,論證或解釋應當以充分的事實材料為依據,否則,事實不清、材料不足,不可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在研究過程中,對事實材料的要求是越多越好,要盡可能搜集、獲得各種相關材料,在大量的材料基礎上進行的歸納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和更充分的說服力。搜集材料既是一個態度問題,又是一個技術問題。從態度的角度講,對有些研究者而言,是否真正重視事實材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有些研究者對事實材料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自己的研究需要掌握多少材料心中無數,往往能獲得多少就是多少,只是根據手頭掌握的材料來做研究。從技術的角度講,搜集材料是一項專業性工作,需要利用規范的材料搜集方法和技術手段,但有的研究者對獲取材料的方法、手段與材料的可信性之間的關系缺乏認識,有的是不予重視,導致某些材料在研究中缺乏說服力。搜集材料要有嚴謹的態度,要采用規范的方法,這樣所獲得的材料才能在研究中真正發揮作用。研究過程中,對材料的需求是越多越好,但到了學術論文寫作階段,卻不能堆砌材料,只能選取最直接、最有說服力的材料作為支撐命題的依據。也就是說,論文寫作中的歸納思維對材料的要求是充分而必要,并非越多越好。

第三,演繹思維應當選擇適切的理論依據。應用性論文的寫作不能無憑無據、空發議論、空想對策,需要從適切的理論或學說出發,對有關實際問題展開剖析,揭示問題的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良策。有關理論是進行演繹思維、做好應用性研究和寫好學術論文的關鍵。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以為理論是蒼白的,有的人甚至完全不屑于運用理論,簡單地憑經驗或感覺討論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這種做法不但于事無補,而且也不可能寫出高質量的論文。在應用性研究中,如何才能找到適切的理論依據,是很多研究者非常關心、也常常傷透腦筋的問題。其實,在有關主題的研究中,合適的理論依據并非只是一個,現在提倡多學科研究,也就是說,一個問題可以從多種學科角度進行研究,可以運用多種學科的研究范式和理論學說作為依據。事實上,教育問題大多都不是單純的教育內部關系問題,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科技等都有密切關系,研究者跳出教育,運用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法學、文化學等各種學科的理論研究教育問題,常常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研究結果,給人以新的啟迪。

二 教育學術論文的寫作思路

很多研究者在寫論文的時候,遇到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如何理清寫作思路。有的研究生在一項研究做完開始著手寫作的時候,腦袋里裝的材料很多,問題相互交織,想法一個接一個,但如何將其富有邏輯地串連起來,使之成為一篇完整的論文,卻沒有了頭緒。有的人論文寫出來了,卻說不出自己的寫作思路;還有的論文寫出來了,寫作思路是混亂的。我自己在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也常常碰到類似的問題。但在長期的研究和寫作中,我逐步體會到教育研究的思路和學術論文的寫作思路并非完全相同,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循著教育研究的思路來構思論文寫作思路,往往難以寫出滿意的論文。

一項教育研究從立項到完成研究工作,一般需要經過確立研究主題、提出研究假設(或命題)、搜集有關信息材料、整理和分析信息材料、歸納研究結論等環節。也就是說,教育研究的思路是一種問題解決的思路。在這一思路中,明確問題是出發點,獲得充分和必要的材料是保障,對材料進行歸類和分析是核心,根據分析結果歸納出研究結論是落腳點,四個環節環環相扣,后者以前者為基礎,前者規范后者的走向。教育研究的邏輯是問題導向性的,比較符合人們一般的思維邏輯。

學術論文是教育研究成果的一種表達方式,教育研究的結論和相關的研究材料是學術論文的主要內容。盡管學術論文寫作必須以教育研究為基礎,不能脫離教育研究任意發揮,但學術論文寫作的思路與教育研究的思路卻有所不同。學術論文以教育研究的結論以及支持研究結論的論據材料為線索,與教育研究過程相比,其層次結構和表達次序是逆向的。也就是說,如果將教育研究的邏輯理解為正向的,它遵循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邏輯。在教育研究過程中,開始的時候研究者有主題、有假設,而結論是研究工作結束之時才真正明確的。比如,我曾與葉本剛博士開展“985工程”大學本科生源質量研究,連續發表了兩篇研究論文。在開始研究的時候,與其他人一樣,我們只知道這類大學生源質量比其他高校要好,這些大學之間的生源質量也存在一定差異,但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卻是不清楚的。為此,我們提出自己的假設,設計分析模型,系統而全面地搜集相關招生錄取數據,并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意義挖掘,最后得出了研究結果。結果表明,“985工程”大學之間生源質量存在明顯差異,優質生源優先選擇經濟發達地區的“985工程”大學;各大學之間生源競爭激烈,生源質量與大學綜合實力和類型有比較明顯的相關性。2005-2012年各“985工程”大學生源質量表現出一定的波動性,特定省份的生源分布與全國綜合生源質量排序變化基本趨同,少數大學出現波動[10-11]。

但是,學術論文的寫作思路可以理解為是反向的,它遵循用教育研究結論統率文章布局謀篇的邏輯,文章的寫作內容根據支持研究結論的需要進行取舍。論文寫作者在開始寫作的時候已經明確了主題和研究結論,是根據結論來考慮寫作的。比如,在寫作“985工程”大學本科生源質量文章的時候,在對相關研究工作進行必要介紹后,根據研究結果和結論直接切入主題,全面闡述“985工程”大學本科生源質量狀況[10-11]。寫作時因為對自己的研究問題和結論有充分的把握,所以,整個寫作層層遞進、逐步展開,有鋪墊,有總和,中間的過渡轉承自然順暢,給人以一脈貫通、一氣呵成之感。所以,在構思學術論文時,首先應當明確寫作思路。寫作思路是作者在論文撰寫中所遵循的基本邏輯,涉及論文的思維、結構、材料和觀點等。構思一篇好的學術論文的寫作思路,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按照學術論文的思維邏輯寫作。學術論文不同于研究報告、調查報告等文體,后者可根據教育研究工作的進程,將有關研究情況、所獲取的信息材料和得到的結論等循序反映出來,而前者則需要著重圍繞所得出的結論進行寫作思路設計,對整個研究情況進行通盤考慮,對研究情況只需作必要的反映,甚至可以不直接反映。有的研究者不熟悉學術論文的寫作思路,簡單化地根據研究思路來考慮寫作,寫出來的文章常常出現頭重腳輕、堆砌材料、結構散亂、邏輯不嚴密等問題。掌握了學術論文的思維邏輯,就能有效地避免出現這些問題。

第二,根據主題和主要結論構思學術論文。學術論文都有主題,通常情況下,一篇學術論文只有一個主題,不能有多個主題。如果出現了多個主題,文章就難以避免出現主題分散、各部分內容互不相干、缺乏有機聯系等問題,整體感弱。這樣的文章是不太可能成為好文章的。從嚴格意義上講,到了學術論文寫作階段,作者已經不可能再去選擇文章的主題,這時只能根據研究主題和結論,構思文章的結構。圍繞主題設計文章結構,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增強文章的緊湊感,使整篇文章具有內在的一致性。主題明確后,就要根據主要研究結論與主題之間的關系,安排論文的展開邏輯,這樣寫出來的論文,讀者看了后會有論題集中、收放有度、渾然一體的感覺。在教育研究過程中,為了提高可信度和有效性,往往可以采取發散思維的方式,將各種有關材料信息都納入考察范圍,將各種問題匯聚起來進行甄別研究。在論文的寫作中,為了保持論文邏輯的嚴謹性,不能將教育研究所涉及的全部問題都納入寫作框架,只能選取主要觀點進行必要而充分的論證。

第三,對研究材料進行合理的取舍。教育研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途徑,獲取與研究主題有關的各種材料。可以說,對教育研究而言,材料越多越有助于提高研究的效度。但學術論文是有篇幅限制的,而且不完全以作者的意愿為轉移,篇幅的長短需要根據論文的形式來確定。比如學位論文的篇幅依學位層次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其長短往往由各學校規定;而期刊論文的篇幅則是由期刊編輯部決定的。受篇幅限制,學術論文的容量是有限的。在學術論文的寫作中,如果將教育研究所掌握的所有材料都反映出來的話,很多時候其效果并不是積極的,有時甚至根本不可能寫出像樣的論文。在學術論文寫作中,需要對所掌握的材料與主題的關系進行研究,以充分、必要為原則,選擇權威的、獨有的、較新的研究材料支撐結論。與此同時,在研究中還要根據各次主題支撐材料的情況,在不削弱論文整體的說服力和權威性的前提下,考慮論文各部分內容的平衡,對材料進行取舍,以使論文結構具有和諧之美。

第四,學術論文寫作應當觀點鮮明,結構合理,邏輯嚴密。寫作思路是學術論文的血脈,思路不暢或混亂,論文便難以寫下去,即便寫出來了,也不可能是好論文。好的寫作思路主要表現為觀點鮮明、結構合理和邏輯嚴密。觀點鮮明是針對學術論文的命題而言的,經過研究后得出了結論,有關假設獲得了證實(證偽),結論便成為命題,通俗地講,就是觀點。有獨特的、有新意的觀點,是一篇論文必不可少的要求。有時候,有的人將研究工作做完了,論文也寫出來了,當被問到你的觀點是什么的時候,語焉不詳,模棱兩可。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寫作者在論文寫作之初,缺乏觀點意識,沒有將主題、命題、結果、結論、觀點等納入考慮范圍,以為只需反映出研究情況就可以了。結構合理是針對學術論文的主題與次主題的關系而言的,一篇論文的謀篇布局依據主題與次主題之間的邏輯關系展開,次主題的多少和次主題與主題關系的緊密程度是論文層次結構安排需要考慮的問題。邏輯嚴密既是對學術論文的主題關系的要求,也是對主題與相關支撐材料關系的要求。論文中所采用的支撐材料應當能夠直接支持命題的成立。

三 教育學術論文的框架結構

教育學術論文的構成要素多種多樣,一般來講,包括語言、材料、主題、觀點、結構等。結構是整篇文章的骨架,是作者對論文進行謀篇布局、鋪陳轉合設計的結果。結構有縱向與橫向之分,所謂縱向結構,是指論文從導言到正文再到結論的展開方式;所謂橫向結構,是指論文在一個主題下所包含的各次主題之間關系的展開方式。縱向結構往往被認為是論文寫作的規范,而橫向結構則可看成是論文的內在邏輯關系。一般情況下,人們討論學術論文結構的時候,所指的往往是縱向結構,也稱框架結構。

教育學術論文,不論篇幅長短,都應以一個整體的面貌呈現在讀者面前。一篇論文的結構應當是一體的,不能是多體的,也就是說,論文的各部分或各論點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上下文之間具有直接的邏輯關系,環環相扣,共同構成一篇論文的完整結構,不能是由沒有直接聯系的多個主題構成的松散結構。有的論文名為“散論”,實則形散而神不散。不同類型的學術論文有不同的結構,有的差別還很大。期刊論文的結構應當根據具體期刊的稿約要求或發文傳統而定。不同的期刊對文章的結構要求各不相同,這些可以從具體期刊公布的投稿須知或稿約中弄清楚。不過,期刊論文也有共同的要求。一般來講,用于期刊發表的學術論文的結構要求相對比較單純,主要包括中英文論文題目、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內容提要、中英文關鍵詞、正文、注釋、參考文獻及通訊方式等。學位論文的結構與期刊論文有所不同,其基本結構包括中英文題目、中英文內容摘要、中英文關鍵詞、目錄、緒論或引論(包括問題陳述、價值預期、理論假設、文獻綜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與進度安排、寫作思路等)、正文、結論、注釋、參考文獻、后記或致謝、附錄(必要時),以及其他必要內容等。當然,根據各高校的規定,學位論文的結構雖各有不同,但總體上大同小異。

顯而易見,高質量的教育學術論文,不只是內容好、有見解、有深度、有新意,而且形式結構也要美,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有的人在撰寫學術論文的時候,錯誤地認為只要內容好就行了,對文章的結構、形式不太重視,這樣,不但會影響文章的感染力,嚴重者可能還會影響文章的質量。一篇層次、結構不合理,章、節、目過渡轉承不自然,邏輯不連貫的文章,很難說是好文章。重視文章的結構,講究形式美是寫出好文章的基本功。研究的功底是否深厚可以從研究過程的嚴謹性和研究結論的科學性來判斷,寫作功底的好壞則可以從文章的結構設計、謀篇布局來判斷。要寫出好文章,既不能缺少研究的功底,也不可缺少寫作的功底,二者兼得是一個教育學者必備的學術素質。

如同一幢建筑的外觀,教育學術論文的框架結構具有美學的意義。結構好的論文主要表現出這樣幾個特點。一是有層次感。層次感表現為論文的各論點在文中能夠得到分層次、有步驟地論證和闡述,主次關系清楚明了。要使論文有層次感,在動筆之前,要認真研究論文的主題及其表達方式,圍繞主題有多少論點,孰輕孰重,孰主孰次,孰先孰后,都要慎重考慮、精心設計。二是有邏輯感。邏輯感表現為論文的各部分、各段落之間起承轉合自然、有規律。在寫作時要特別注意論文各論點、各部分、各段落之間的關系,在起承轉合上下功夫,使上下文一氣貫通,渾然一體。三是有平衡感。平衡感表現為論文布局合理,內容安排詳略得當,或濃墨重彩,或輕描淡寫,各得其所,論文的內在結構平衡,各部分的分量和篇幅相得益彰、和諧妥帖。要使論文有平衡感,在寫作中要重視材料的取舍,材料服務于論點、服務于需要,材料的運用服務于寫作、服務于論文形式美的要求。

我經常為一些教育期刊審稿,發現很多學術論文都存在層次感不強、邏輯不清、輕重失衡等問題,使論文的質量大打折扣。合理地設計學術論文的框架結構,有助于增強論文的形式美。要寫出形式上具有美感的學術論文,第一,應當重視論文的形式美。有的學者片面地理解做學問,以為只要研究做好了,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學問就做好了。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做研究是學者的本分,這沒有錯,但寫文章也是學者的本分,從某種意義上講,寫文章的意義絲毫不亞于做研究。一個學者只會做研究不會寫文章,他的研究結論固然很好,但卻不能發表出來,難以廣泛傳播,難以為人們所關注。教育研究不是自娛自樂活動,而是研究者通過自己的研究工作向教育界貢獻學術思想的活動,因此,做研究和寫論文不過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不可分割。還有的人不重視對論文框架結構的設計,寫作中信馬由韁,任意揮灑,這樣寫出來的論文也是難以為人們所看好的。文字表達有其規律,這個規律就是結構要合理。因此,寫學術論文的時候,應當高度重視框架結構問題,要反復斟酌,要用最合理的方式反映研究成果,使研究與表達達到和諧統一。第二,應當合理裁減研究內容。研究工作包羅廣眾,論文寫作要惜墨,要用盡可能簡練、適當的文字將研究情況反映出來。因此,在學術論文寫作中,應當根據主題鋪陳的需要,對所掌握的材料進行精心的選擇和恰當的布排。經常看到有學術論文由于內容裁減不當,結構失衡,當繁不繁,當簡不簡。要寫作高質量的論文,必須對研究內容持謹慎態度,不能不顧表達的要求一味地增加材料,也不能不顧主題展開的需要,將研究中所涉及的問題一股腦兒地搬到論文中來,必須有取舍,有側重。

四 教育學術論文的語言風格

一位研究生寫好學位論文后發給我審閱,我要求他對文章的語言問題進行修改,反復幾次還是未能盡如人意。他請一位語言學方面的學者幫助診斷,看問題出在什么地方,這位學者在仔細研究了他的語言后告訴他:“論文語言表達始終沒有進入學術語言的場域。”我不知道是否存在一個所謂的“學術語言的場域”,但根據我的體會,學術論文的語言確有其風格。

由于作者的文字表達能力和用語習慣不同,學術論文的語言風格各不相同,帶有強烈的個性色彩。有的人用語通俗,文字簡練;有的人喜寫長句、復句;有的人用詞艱深晦澀,生僻少見;有的人用語華麗,多成語和修飾語。總之,從學術論文能夠看出作者的語言風格。有時候,閱讀一篇文章,不看作者姓名,看完文章后就能猜出作者是誰,原因就在于熟悉了作者的語言風格。

盡管不同的作者有各自的語言風格,但學術論文也有其共同的語言表達要求。學術論文的語言表達要求與文學作品不同,最大的區別在于學術論文的語言表達講究“實”,而文學語言表達卻容許最大限度的“虛”。在文學語言表達中,可以采用夸張、比喻、擬人、幻想、跳躍甚至穿越等手法,使語言具有形象性、夸張性、感染性,可以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夸張意境,但在學術論文的語言表達中,每一個字、詞、句、段的意思都應當是明白所指、準確無誤的。

“實”是教育學術論文語言風格的基本要求。“實”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確定性。學術論文的用語應當是確定的,字、詞、句所表達的意思準確無誤,不致引起讀者的歧見或誤解。尤其是對概念及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闡述都應當是確定的、規范的,不能有夸張、虛擬的表達,不能有模糊不清、模棱兩可的表達。對于有爭議的概念,在自己的論文中,自始至終應當保持一致的界定。二是簡潔性。學術論文的用語應當字字珠璣,句無虛發,字無浪費。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所謂“文章不寫半句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三是直接性。學術論文在闡述主題、論點、例證并展開論證時,用語應當是直接的,不能拐彎抹角,不能“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論文的語言可以是委婉的,語氣也可以是和緩的,但應當直截了當,不能將觀點深藏不露。四是非口語性。學術論文的語言不能采用口語化的表達方式,必要時偶爾使用,可以增強文章的活潑性、生動性,但就整篇文章而言,不能過多使用口語,更不能口語化。學術論文講究嚴謹的邏輯思維,不論是歸納還是演繹,都要始終保持語言的嚴謹性。過多的口語化表達可能有助于讀者理解所要表達的意思,但無助于增強文章的嚴謹性。以上四點只是學術論文寫作在語言表達上的幾個基本要求。在遵循這些要求的同時,寫作者可以有自己所追求的語言風格,采用個人的用語習慣。

與語言風格相聯系的一個問題是“文風”,它包括語言風格,但還有更廣泛、更深刻的意味。文風是通過語言表達風格來體現的,是研究者和寫作者對待學術論文寫作態度和情感的反映,如果再廣義一點講的話,還可以是研究者和寫作者對待研究工作、對待學問態度的反映,即“學風”。不論是什么態度、什么情感,研究者和寫作者都要通過語言表達才能反映出來,通過學術論文寫作讓其他人所了解和知曉。這就是所謂的“言為心聲”,很多讀者看文章常常有“文如其人”之感,則從另一方面說明了語言風格的深刻意蘊。

語言風格、文風和學風是教育學術論文寫作中相互高度關聯的三個問題,要寫出好文章,絲毫不能馬虎對待“三風”問題。要解決“三風”問題,需要從研究和寫作兩方面下功夫,做自己的研究,寫自己的文章。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努力。

第一,注意政策研究與注解文件的差異。教育政策研究是應用性研究的一個重要范疇,科學的政策研究是從教育政策問題入手,采用適當的教育研究方法,以事實為基礎,以有關原理為依據,探討解決問題的新策略或路徑的研究。但是,在教育研究中,存在另一種所謂的“政策研究”,即從有關政策文件出發,用文件精神解釋文件,用文件邏輯證明有關政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在這種“政策研究”基礎上寫出來的論文無異于“注解文件”,不可能是高質量的學術論文。這類文章的遣詞用語常常官話連篇,缺少實際材料,缺乏科學的邏輯推理,但卻不乏主觀臆斷。經常看到一些所謂的學術論文,從文件中來,到文件中去,出發點和落腳點“高度一致”,滿紙文件引言,通篇無事實材料,沒有寫作者的理性思維和科學判斷。這樣的文章可能有某種“功用”,但卻沒有任何學術價值。學術論文的本質在于其批判性,學術論文的根本使命在于科學地解釋問題,建構理論,促進人們認知的進步。因此,做學術研究,寫學術論文,不寫注解文件式的文章,是堅持優良的語言風格、文風和學風相統一的基本要求。

第二,重視洋為中用與唯洋是從的區別。比較教育研究既是教育研究的重要領域,又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在教育研究學術論文中,比較研究論文占有相當的比例。很多研究者和寫作者都比較喜歡開展比較教育研究,撰寫有關論文。借鑒他山之石,拓展研究視域,開闊研究思路,獲得解決我國教育問題的思路,是比較研究的主要任務之一。但是,有些論文混淆了借鑒與照搬的區別,完全不顧我國教育的實際情況,硬性地套用國外經驗的做法,表現出思想僵化、語言生硬、概念陌生等問題。還有的明明研究的是中國教育問題,卻不見參閱中國學者的相關研究,滿篇外文引文和注釋,似乎這樣才能顯示學術水平。實際上,在教育研究中,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吸取其歷史教訓,本是值得提倡的研究之法。只要在研究和寫作中,堅持以我為本,洋為中用,將師法外邦與自主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就能做出高質量的比較教育研究,寫出高質量的比較教育學術論文。

第三,正確對待引用參考與抄襲剽竊。在教育學術研究中,廣泛閱讀和參考相關學術成果,是提升研究水平,加強學術創新不可缺少的環節。所以,不論是什么研究,不論問題大小,研究者都需要參考國內外相關的教育學術專著和論文。在學位論文中,還需要有專門的部分述及相關研究文獻的情況。但是,有的研究者和寫作者由于文風和學風欠端正,在學問上投機取巧,完全沒有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之概念,大肆抄襲和剽竊,有的甚至在學界造成了惡劣的影響。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引用參考猶如站在學術巨人的肩膀上,目的在于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而剽竊抄襲則猶如將他人辛勤勞作的成果據為己有,沽名釣譽。在學術論文寫作中,應當尊重同行學者的學術研究成果,將所有參考和利用過的思想觀點和事實材料一一標注清楚,杜絕學術不端行為,不齒抄襲剽竊,養成光明磊落、清白為學的品格,既彰顯他人學術勞動的價值,也表明自身為學的嚴謹態度。

第四,養成嚴謹的學風。語言風格不是孤立的,它與研究者和寫作者的學風是不可分割的,甚至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學風就有什么樣的語言風格。有的研究者喜歡追蹤熱點問題,大家研究什么,自己就研究什么,寫起文章來往往也是滿篇時髦語詞;有的研究者崇拜權威,為尊者諱,不敢批評,不敢在有關問題上發表不同見解和研究結論;還有的研究者將“紅頭文件”的提法看作定論,奉為至尊,不敢越雷池。陳云生前有一個信念,叫做“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12]371。這九個字用在教育研究和撰寫學術論文上再恰當不過了,做學問、寫文章就是要心底無私,只服從真理,用自己的筆直抒胸臆,發表科學研究的結論。

五 教育學術論文的修改

近年來,我每寫好一篇論文,除了自己要反復修改潤色之外,往往還將它發給我的博士生和碩士生參考,請他們閱讀后指出文中的問題。坦白地講,收獲很大。學生們看得非常認真,不但能發現文中的語言表達問題,而且還能發現邏輯和觀點問題。對學生們發現的問題我加以吸收,文章經過反復修改后拿出去發表我也更放心。之所以如此重視修改,原因在于我一貫認為,修改出質量,一篇好文章是需要精雕細琢的。寫論文的人總是希望自己寫出來的文章是高質量的。

要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文章,取決于多種條件。首先是寫作者的學術功底。如果學術功底不深厚,是做不出高水平研究的,那樣也寫不出高質量的論文。因此,做學問一定要打牢學術功底,建立學養深厚、見識廣博、思想敏銳、富于創新的學科專業基礎。有了這樣的基礎,不愁做不出高水平的研究,也不愁寫不出高質量的論文。經常看到一些人為寫不出好文章發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學術功底不扎實。

其次,要實實在在地做研究。研究出思想、出智慧,如果沒有深入系統的研究,沒有學術上的真知灼見,也寫不出好論文。有的人愿望良好,希望寫高水平的文章,在高級別刊物上發表,但卻不愿在研究上下功夫,而是力圖在研究之外走捷徑,這樣即便文章發表出來了,也不會為學界所重視,盡管這樣的文章已經成為了“文獻”,但卻不可能有什么文獻價值。研究是寫作的前提,寫作是對研究成果的反映,研究和寫作是源流關系。多做研究,做高水平研究,是寫出高質量論文的必要條件。

第三,深思熟慮,精心構思。文章構思好比建筑設計,建筑設計是在沒有建筑的地方構思一幢建筑,文章構思則是在已經做過研究的基礎上,對研究情況和結論進行理性化的架構,用一種理性的結構有效地反映研究結論。研究過程是復雜的,研究材料是多樣的,研究所涉及的問題也是多方面的,如何將這些紛繁復雜的內容在篇幅有限的論文中反映出來,需要裁減得當、突出中心、保持均衡、構成體系。因此,寫作中一定要深思熟慮,充分駕馭和把握整個研究工作,對寫作內容要爛熟于心,這樣才能在成熟的腹稿的基礎上寫出好文章。

第四,反復修改。要寫好論文不能不重視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對修改的重視程度決定論文的質量。有人說,寫作是一門令人遺憾的藝術。沒有人敢打包票說,自己寫出來的文章不需要修改。寫作中各種問題都很容易出現,明明自己在腹稿中設想得非常嚴謹的邏輯,但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后卻顯得欠周延;自己十分認真地對待語法和用詞的問題,但文稿寫出來后還是會出現各種句法、表達錯誤。這些問題都需要在寫作完成后經過反復修改才能得到更正。我的博士生和碩士生的開題報告、學位論文從來沒有輕而易舉地在我的手上通過的,它們往往要經過五遍以上的修改,我記得有一位博士生的學位論文修改達13稿之多。當然,我在要求學生修改論文的時候,從來不會直接打回去、要求學生重寫,而是根據學生的研究進展和寫作能力,循序漸進地提出明確的修改意見,讓他們每一次修改都能有進步,學生通過修改論文,既能優化論文質量,又能提高寫作能力,收到一舉兩得之功效。

第五,一篇好的論文還需要表達自己的心聲。如果自己寫出來的學術論文所表達的不是自己的學術思想,要寫出好文章實在是不可想象的。好文章是一個人的學術信念、學術研究和學術寫作三者的高度統一,好文章中有一種令人揮之不去的“魂”,這就是寫作者矢志不渝的學術信念。

誰都希望自己的論文是高質量的,能夠受到讀者的好評,學位論文還要得到同行專家學者的肯定。但對學術論文質量的評價,盡管作者有自己的看法,但卻不是由自己說了算的。論文寫出來發表后,作者往往可能會竊喜一陣,但論文質量最終要由讀者和學科專業領域的學者來評價。這就是說,論文質量的高低是由同行評價的。盡管如此,要保證論文質量,關鍵在作者主觀方面。

修改是保證論文質量的重要手段。我常常看到一些論文存在很多明顯的問題,可以說完全是“小兒科”的問題,按理說,只要稍加注意,這些問題就可以避免,論文質量就會有提高,但是,令人非常遺憾的是,很多作者對這些問題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實際上,在對待論文修改的態度上,有幾種傾向是值得注意的。第一,論文初稿寫作完成后,認為沒什么好修改的,倉促定稿。有的人自恃寫作水平較高,認為修改是對低水平作者的要求,自己的論文不需要修改。所以,初稿完成后根本不屑于再看一眼,就投出去或提交給導師審讀。第二,對論文初稿憐香惜玉,舍不得割愛,下不了手去大刀闊斧地修改。有的人總認為好不容易將論文寫出來了,再對其進行刪減有些于心不忍;有的還為了湊字數,舍不得刪掉一些不必要的文字。第三,認為修改工作是導師和編輯的事,自己把初稿寫出就行了。有的人明明知道論文存在問題,就是不想自己去修改,指望導師或期刊編輯看中了文章然后幫助修改。第四,不知道如何修改論文。論文修改是有方法的,有的人雖然有心修改,但卻不知如何發現文章存在的問題,不知道從何處著手進行修改。這幾種態度都是不恰當的,只要有了其中的任何一種,寫出來的論文就缺少了質量保證。

在論文寫作中,修改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是完成初稿和最終定稿之前的中間環節,這個中間環節做好了,論文的質量就可能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因此,在論文修改上,應當秉持的態度是:第一,正確認識論文修改的意義。重視論文的修改是重要的為學之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是對才華橫溢者的褒獎,但實際上,即便權威的學者,在論文修改上也都持十分謹慎態度。所謂“一字之師”便是對權威學者作品提出中肯修改意見的肯定。第二,樹立沒有論文不需要修改,沒有論文不可以修改的信念。即便自己經過了扎實的研究,在下筆之前又經過了深思熟慮,到論文寫出來的時候還是需要字斟句酌地修改,不放過論文中的任何問題,哪怕是一個標點符號錯誤。第三,明確高水平的論文是修改出來的,修改出質量的道理。我不但對自己所撰寫的學術論文要進行認真的修改,而且對學生論文的修改也嚴格要求,有的論文要經過不下10多次的修改才能定稿,學生在反復的修改中不僅提升了論文質量,而且認識到了修改的意義,掌握了修改的方法。我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學生的論文一定要修改到我滿意才能定稿。

學術論文的修改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自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好不容易寫出了初稿馬上又要對其進行修改,這種立桿見效的“自我否定”其實是一件殘酷的事情。所以,有的人從心理上不能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論文修改是一項客觀要求,容不得感情用事。掌握論文修改的方法,不僅有助于提高對論文修改意義的認識,而且會使修改工作富有成效,達到提高論文質量的目的。

根據我的體會,論文修改一般可以從四個方面展開。

第一,論點的修改。論點是文章的核心,如果將寫論文比作畫龍,那么,論點就是龍之眼睛。論點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論文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容不得有任何的含糊和缺漏。論文的修改需要關注論點,要對論點做進一步的提煉、加工,使其更準確、更簡練、更易于理解。有時還需要對已有研究文獻中的相關論點進行考察,以確定論文論點的創新性及表達的新穎性。一篇論文的寫作往往有一個過程,不是一次寫成的,我在論文寫作中,每次動筆之前都要對已經寫出來的部分進行審讀,一來重溫以前的寫作,接續以前的寫作思路;二來審查以前寫作中的問題,尤其是在論點上的不足。這樣,一篇論文到寫作完成的時候,實際上已經經過多次反復的斟酌修改,論點也經過了多次的提煉和完善。

第二,例證的修改。論點是通過例證材料支撐的,由于篇幅的限制,論文寫作時不能將研究中所搜集的所有材料都放進去,因此,所選用的支撐材料是有限的,這些材料應當最能支持論點,是最有說服力的論據。在對論文例證的修改中,要進行再精選、再確認,使用最恰當的例證材料,增強論據的說服力。

第三,結構的修改。結構是論文的骨架,在論文修改中,要考察結構是否達到了層次布局合理有序,邏輯展開順暢嚴謹,各部分詳略得當、協調平衡。如有不當,就應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通過對論文結構的重構,使論文更加謹嚴,整篇文章在形式上更富有美感。

第四,語言的修改。語言是構成論文的基本元素,如果運用得好,頗能為論文增色,反之,論文的質量可能就要打折扣,有的甚至令人“不忍卒讀”。論文語言的修改絲毫不能馬虎,一定要有字斟句酌的精神,對論文中可有可無的語言、對言不表意的文字進行刪節,對過于臃腫的表述進行壓縮,對不合符規范的語言進行規訓;對某些平實的語言進行修飾潤色。語言的修改是一項精細的工作,不僅要有耐心,還要細心,否則,問題和錯誤可能如過眼云煙,不會引起注意。有人說,論文的語言是需要錘煉的,我深以為此言不虛。高質量論文的寫作者必定是駕馭語言的高手。駕馭語言是寫作的基本功,教育研究和寫作者應當注重提高自己駕馭語言的能力。

不少人在論文初稿完成后再回過頭去看論文時,完全看不出問題,有時甚至連非常明顯的問題,如果沒有人指點出來的話,也會“熟視無睹”。出現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論文初成,大腦中對“熱稿”的印象還是理想中的腹稿,這時寫作者的眼睛猶如被一層簾帳所遮擋,是不易發現問題的。在這種情況下,我的體會是先將論文擱置一邊,暫時不去管它,對它進行“冷處理”。一段時間后,再回過頭去修改,常常可以更冷靜地發現各種問題。還有一個辦法就是不恥下問,將“處女作”拿給同行朋友去批評。我十分感激我的學生和幾位經常為我的論文挑刺的朋友,他們提出的很多意見都是我在寫作和修改時沒有關注到或沒有想到的。遵從他們的意見對論文進行修改后,我也更有信心將論文拿出去發表。

六 教育學術論文的生命

學術論文是有生命的,不同的論文生命各不相同。學術論文公開發表或通過答辯后,其影響便隨其生命力的大小生發出來。有的學術論文廣泛地為同行學者所閱讀和引用,有的歷久不衰,流芳百世,成為學科專業的經典文獻;有的發表后無人問津,鮮為人所提起,沒有釋放出應有的影響。很多人不太關注自己學術論文的生命,但它卻是一個與學術論文共生,與學者的學術生活同在的問題。

學術論文的生命力反映在其影響上,但就其本質而言,它所反映的是寫作者的品格和學術追求。寫作者的品格是學者的為學之道,其學術追求是學者從事學術活動、寫作學術論文的旨趣。學者的品格決定學者的追求,學者的追求反映學者的品格。常言道,“文如其人”,便是這個道理。20世紀50年代后期,馬寅初關于新人口論的學術論文便反映了他憂國憂民的學者氣節[13]。有生命力的學術論文無不反映學者們秉承學者的良知和良心,不屈不撓地探索真理、追求真理的精神品格。

學術論文的生命在于追求真理。追求真理需要遵循科學規范,持懷疑和批判精神,不斷創新。創新是追求真理的結果,因此,學術論文應當具有創新性。這種創新性表現在與已有研究論著不同的新發現上,包括新論點、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手段或新材料等。沒有創新性的學術論文是沒有學術價值的,從嚴格意義上講,它也不是真正的學術論文。

盡管創新性是對學術論文的要求,但創新卻并非撰寫學術論文所能做到的。學術論文只能反映研究情況,創新是研究的結果。沒有研究的創新,不可能有學術論文的創新。做創新性研究,寫創新性論文,正是學者為學之道的真諦。

創新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具體的要求。教育研究的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主題創新。選擇新問題進行研究,是教育研究創新的主要途徑。研究新問題,不但能夠拓寬教育研究領域,而且能夠在人所未及的問題上發表拓荒性的見解和研究結論。因此,學者們無不投入大量的精力以發現新問題,開墾教育研究的“處女地”。但事實上,在教育研究日漸繁榮的今天,主題創新的難度也日漸加大。盡管如此,從事教育學術研究,就要不斷探尋新問題,不斷拓寬研究主題,努力為教育學術創新貢獻自己的學術智慧。近年來,我在大學發展戰略規劃、現代大學制度和普及化高等教育等領域進行了較多研究,發表了一大批學術論文,在諸多主題上提出了富有創新性的思想。

第二,視角創新。教育研究屬于社會科學范疇,很多問題是常論常新的。面對學術研究中的老問題,要做出創新性研究,可以通過視角創新來實現。所謂視角創新,就是在教育研究中,采用現有研究中未曾使用過的相關學科分析范式或有關學說理論,研究教育科學中的老主題,以期獲得新的研究結論。我曾與孟凡共同撰寫、發表《論學生評教及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改善》一文,視角的改變使我們對高校學生評教有了不同的認識,文章發表后廣為同行學者所引用[14]。視角的創新不但可能有助于對問題本身做出新的解釋,而且還可能獲得從其他視角所不能獲得的富有啟發意義的新的研究結論。所以,在教育研究中,提倡多學科研究,提倡運用其他學科的理論來研究教育問題,目的就在于通過視角創新以獲得研究結果的創新。

第三,論點創新。教育研究的生命在于論點的創新,論點創新是任何一項研究都不能回避的任務,只有不遺余力地追求論點的創新,教育研究工作才能對學問有所貢獻,學術才能不斷進步。學術論文應當反映教育研究創新的成果,教育研究創新成果到了學術論文中就體現在論點上。從教育研究創新成果到論點,需要經歷一個歸納、提煉、升華和規范化的過程。歸納、提煉與升華是針對論點的科學性而言的,規范化是針對論點表述的準確性而言的。顯然,論點創新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要實現論點創新,需要在教育研究中具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擁有創新固難、舍我其誰的進取精神,以獲取獨創性研究結果為研究的根本目的,腳踏實地,潛心研究,推陳出新。在論文寫作中,要反復推敲、斟酌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簡練性。

第四,方法創新。方法是創新的工具,教育研究是以科學的方法為手段的學術研究。研究方法本身的創新對學術創新具有重要意義,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研究結果可能是不同的。教育研究中的不同結果與自然科學不同,在自然科學研究中,出現兩個不同的結果時,其中必有非真即謬的結果,但教育研究中的兩個不同結果可能都有其合理性,對人們認識教育規律都具有積極的啟示意義。所以,在教育研究中,對同一個問題鼓勵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以獲取不同的研究結果,豐富人們對教育問題的認識,促進學術的繁榮。經常看到一些學術論文在研究方法部分,陳述一堆的方法,什么文獻研究法、實證研究法、比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定性研究法、定量研究法、規范研究法等等,但在正文中卻未見作者是如何采用這些方法解決問題的。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往往在于寫作者對研究方法的意義的認識不到位,對方法的運用還沒有掌握,只知道有這些方法,卻不知道在研究具體問題時應該采用什么方法。顯而易見,這樣看待和使用研究方法,是不可能做出創新性研究、寫出高質量論文的。

第五,材料創新。材料是教育研究的素材,如果沒有材料,教育研究寸步難行。以不同的材料為基礎所開展的教育研究,結果可能大相徑庭,當然,也存在殊途同歸的可能性,不過,這種可能性極小。教育研究需要利用各種可能的合法途徑,獲取盡可能豐富的研究材料,以提高研究結果的普適性。但就具體的研究者而言,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所能獲得的研究材料總是有限的。這樣,對于不同的研究者來講,努力獲得人們未曾使用過的材料,在新材料基礎上開展自己的研究,就可能做出創新性研究。很多人做研究、寫文章,怕苦、怕累,怕做深入、細致的材料搜集,怕做歷史材料的發掘清理,主要利用網絡搜索尋找現成的相關材料。盡管這些現成材料的價值毋容置疑,但占有第一手材料,用新的材料研究問題,是做出創新性研究的重要條件。所以,在教育研究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和條件,獲得屬于自己發現的研究材料,盡可能少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是研究結論創新的重要保證。

創新固然是教育研究最可貴的特點,但它卻并不神秘。它不是少數幾個研究人員的專利,而是所有教育研究者共同的追求,體現在每一個研究者的日常研究工作中。做自己的研究,寫自己的論文,是創新得以實現的基礎。根據我的體會,要寫出有獨創性的教育學術論文,關鍵是要在教育研究創新上下功夫,舍此別無他途。

上面主要圍繞教育學術論文寫作,探討了教育學術論文的性質、寫作思路、框架結構、語言表達、修改和生命力等方面的問題,都是我個人做研究、寫論文的一些體會,十分感性,以期能夠對讀者有所啟迪。我知道,單單通過這幾個問題的探討不足以令人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因為學術論文的寫作是一項復雜的腦力勞動,是寫作者的學術智慧與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有機結合。研究和寫作能力有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沒有哪個人一開始就能寫出驚世駭俗之作。我們常常看到一些著名學者早期的學術論文與其后期的相比,也是存在差距的。這說明學術論文寫作能力是可以提高的,也是需要提高的。但說一千道一萬,歸根結底,教育學術論文寫作是一項需要身體力行的工作,正如游泳一樣,光說不練是學不會游泳的,寫作能力需要在研究和寫作中提高。做有心人,不斷研究,不斷寫作,不斷反思,方能總結經驗教訓,加強自我鍛煉,寫出自己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1]別敦榮.學術管理、學術權力等概念釋義[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2):44-47.

[2]別敦榮.論現代大學制度之現代性[J].教育研究,2014,(8):60-66.

[3]別敦榮.研究性教學及其實施要求[J].中國大學教學,2012,(8):10-12.

[4]別敦榮,萬衛.論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77-80.

[5]別敦榮.論學分制的教育原理及實施的原則要求[J].中國高教研究,2013,(3):6-15.

[6]別敦榮,趙映川,閆建璋.專業學位概念釋義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6):52-59.

[7]別敦榮.論高等教育評估的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2002,(6):34-38.

[8]別敦榮.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值得期待嗎[J].教育研究,2009,(4):36-39.

[9]別敦榮.論大學發展戰略規劃[J].教育研究,2010,(8):36-39.

[10]別敦榮,葉本剛.2005年-2010年“985工程”大學本科生源質量統計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2,(4):1-10.

[11]別敦榮,葉本剛.“985工程”大學本科生源質量——基于2011-2012年數據的統計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3):27-38,75.

[12]陳云文選:第三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田雪原.馬寅初《新人口論》始末[J].中國報道,2009,(11):43-44.

[14]別敦榮,孟凡. 論學生評教及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改善[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77-83.

[責任編輯:羅銀科]

Academic Paper Writing on Education

BIE Dun-rong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 China)

Academic papers of high quality are based on solid research. Academic paper writing on education needs good logical thinking. Writing thought should be clarified at first, logical and artistic framework comes second, while concrete diction and rigorous style are also quite important. What’s more, dedicating to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Only in this way can an academic paper be concise in words and vigorous in essence.

educational research; academic paper; writing

2017-02-08

別敦榮(1963—),男,湖北洪湖人,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大學戰略與規劃、高校教學與評估研究。

G642.477

A

1000-5315(2017)04-0005-11

猜你喜歡
研究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人播放| 色综合成人|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69av免费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九色综合视频网|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永久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国产丝袜第一页|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在线|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亚洲av无码人妻| 亚洲精品麻豆| 国产91在线免费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网站|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在线播放国产99re| AV色爱天堂网|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欧美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午夜天堂视频|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日本影院一区|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精品三级网站|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天天爽免费视频| 日韩久草视频| 91麻豆久久久|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久草视频精品|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91视频首页| 伊人成人在线|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色天天综合| 理论片一区|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91精品亚洲| 高h视频在线| 国产一在线|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微拍| 热九九精品| 久久人体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亚洲二区视频|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久久特级毛片| 91青青视频|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www| 韩国福利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