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歧++王晶
[摘要]本文對吉林省長春市某社區進行實地調查,首先通過問卷調查收集資料了解該社區老年人養老需求與社區供給情況。其次對為老服務供給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為老服務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將志愿服務組織引進為老服務隊伍中來,構建完善的社區為老服務體系。
[關鍵詞]社區 志愿服務 為老服務
[中圖分類號]G4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4-0022-02
2016年5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四次會議時指出,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要把志愿服務組織的工作重點放在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救災、助醫、助學方面。由此可見志愿服務組織已經在扶老等領域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重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社區養老功能尚不完善,導致老年人養老矛盾十分尖銳。政府機關也早已關注到扶老、為老問題的嚴重性,主張擴充為老服務隊伍建設,將志愿服務組織引入為老服務中來。
一、老年人養老需求與社區供給情況
長春市某社區轄區人口19165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2920人,通過與社區工作人員訪談,筆者得知60歲以上各個年齡階段的老年人人數分布情況,基于此,本文采取分層抽樣的調查方法,對60歲以上各個年齡段的老年人進行分層抽樣,共抽取120名老年人作為樣本。共入戶發放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20份,有效問卷為114份,問卷有效率為95%。筆者對114份問卷進行整理和分析發現,老年人的具體需求主要體現在日常生活照料、休閑娛樂、醫療醫藥等幾方面。
(一)日常生活照顧需求與社區供給情況
從筆者回收的114份有效問卷的信息來看,老年人獨居所占的比例較大,子女常年不在身邊,許多家務勞動需要老年人自己承擔,然而隨著老年人年齡的逐漸增大、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和疾病的增多,對于一些即使簡單的家務勞動如做飯、洗衣服等都是無法完成的,更不用說一些類似于打掃衛生等難度較大的家務勞動。對于這一部分老年人群體而言,日常生活的基本照料就成為他們首要面對迫切解決的問題。
目前該社區在滿足老年人日常照顧需求上主要受益于兩方面的救助,一方面來自于吉林省民政廳和財政廳同時實施的養老服務補貼政策。養老服務補貼項目補助標準為空巢老人、三無老人每人每月200元服務劵用于消費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等內容;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項目補助限定于為80周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和60周歲以上的失獨老人每人每月150元貼心服務。然而在筆者走訪的過程中發現一些符合救助條件的老年人群體對該項政策并不是十分清楚,甚至有些老年人根本不知道該項政策的存在。
(二)休閑娛樂需求與社區供給情況
從調查問卷反饋出的信息筆者發現,大多數的老年人普遍感覺退休后在家無所事事,他們很愿意參加一些休閑娛樂活動來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目前,該社區在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的領導下成立了老年協會,老年協會組織成立了三團三隊。社區為三團三隊的老年人提供了排練場地和活動所需設備,保障了團隊常年有序地堅持活動和文藝排練,提高了老人參加社區活動的積極性,消除了獨居、空巢老人的孤獨感。然而部分老年人表示對社區供給的娛樂基礎設施不是很滿意,活動室人多擁擠,難以滿足老年人基本的娛樂需求。此外,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而言,無法走進社區活動中心參加各類活動,致使這類老年人群體享受不到社區提供的休閑機會,難以滿足其精神需求。
(三)醫療藥物需求與社區供給情況
老年人群體中,抵抗力較差,常年疾病纏身的老年人不在少數,因此醫療醫藥需求在其需求中占有較大比例。對于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而言,去醫院檢查身體、復診、取藥都是很困難的事。
目前該社區下設社區服務中心,服務中心每年會為社區內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免費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體檢。除了社區服務中心,該社區還與一些醫學院校有盟援聯系,盟援單位中的醫院以及醫藥大學等會定期為老年人進行保健講堂和義診活動,使老年人有關于醫療的問題能夠得到專業性意見和建議。然而,筆者發現,盟援單位進社區進行志愿活動具有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也難以滿足對醫療醫藥具有巨大需求的老年人群體,老年人的醫療醫藥需求問題仍然十分嚴峻。
二、社區為老服務供給上存在的問題
該社區在為老服務層面上較我市其他社區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與問題,主要表現在對政策、活動、服務宣傳不到位;老年人活動室設施短缺且服務對象覆蓋不全面;以及社區活動具有不確定性、不穩定性等幾個方面。
(一)社區政策、活動、服務宣傳不到位
該社區依托現代化的技術與手段,采取網格化管理。整個社區設有12個網格長,各個網格長對整個社區進行分片管理。然而由于社區面積較大、居民人數較多,僅僅依靠12個網格長難免會造成某些信息的傳遞遺漏。此外,在對社區工作者和老年人走訪調查中,筆者發現目前社區工作人員在通知和發布一些信息時,往往采用現代化技術和手段。現代化技術和手段的使用對于提高工作效率無疑具有一定的優勢,然而對于大多數老年人而言,由于年齡較大且對現代網絡技術接觸較少,難以利用現代化智能手機、電腦等設備獲取社區發布的信息,難免造成信息遺漏,因此也會錯過享受政策和參加活動的機會,這樣不可避免地會給老年人造成重大的損失。
(二)老年人活動室設施短缺且服務對象覆蓋不全面
筆者走訪時發現,該社區的老年人活動室由兩張簡單的乒乓球臺和幾張桌子組成,乒乓球臺供不應求。多數老年人認為活動室人多擁擠,活動設施短缺,難以滿足他們基本的娛樂需求,希望社區能夠多增加幾張乒乓球臺和一些室內健身器械,以及其他一些休閑娛樂活動設施。老年人活動室中老年人多數為60—70歲身體狀況良好、具有一定活動能力的老年人群體,通過與社區工作人員走訪筆者了解到,社區目前并未給身體素質較差、臥床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特殊的休閑娛樂項目或是相關服務,然而身體狀況較差的老年人群體作為老年人群體中的弱勢群體,則更需要我們關注和幫助。
(三)社區活動具有不確定性、不穩定性
該社區作為長春市特色社區,是長春市多家高校師生實習實踐基地和市政部門視察的重點社區,也是眾多企業爭先合作的單位。各企業、學校、醫院等其他社會團體經常不定期針對老年人在社區進行義診和各類講座活動,然而活動時間則具有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往往有些活動集中在某些節日前后,具有扎堆現象。針對老年人舉辦一些活動對于老年人而言無疑是有利的,然而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身體素質較差,而自身參加活動的主觀積極性又比較強,在面對一些過度集中的活動時難免會應接不暇,身體難以支撐,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既想參加活動身體條件又不允許的矛盾心理,給老年人造成一定的困擾。
三、完善為老服務隊伍建設的幾點建議
自改革開放后,家庭和社區成為承擔養老功能的主體,然而家庭規模的小型化和社區職能的多樣化,致使二者在承擔養老功能上不可避免地具有缺陷和不足,結合對長春市某社區的調查,筆者倡導建立一種新型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即以政府為主導、以家庭為主體、以社區為依托,以志愿者組織為執行團隊的四位一體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
(一)政府提供資金政策支持
老年人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其養老問題也早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熱點問題,政府部門作為社會治理的主體,應對老齡事業提供經濟支持、政策幫扶,完善社區老年人活動基礎設施和促進老齡事業的發展。政府可制定相關的政策來支持鼓勵和引導其他企業單位以及社會公益性力量來為為老服務事業提供資金支持,拓寬資金來源渠道。除此之外,政府還應為社區和志愿者組織為老服務過程中提供方針政策的指導,并對其執行效果進行監督與管理。在本文中出現的該社區活動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形式主義的問題,筆者認為恰好可以通過政府部門來進行監督和制約,以保證其運行的規律性,真正地使老人從中受益。
(二)社區構建信息支持平臺
社區構建信息支持平臺,社區工作人員應實時掌握本社區內的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的具體情況,特別是獨居、空巢、喪偶、高齡等弱勢老年人群體,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具體需求情況為老年人建立個人信息檔案。社區發揮媒介的作用,將政府部門、志愿者組織與家庭和老年人聯系在一起,將老年人信息檔案交由志愿者組織,在志愿者組織走進社區、入戶過程中發揮社區居民主心骨的作用,協調好社區居民與志愿者組織之間的關系,保證志愿者組織為老服務的順利進行。
(三)家庭提供養老場所
在我國素來有居家養老的傳統,由于觀念原因老年人不愿意到養老機構養老,家庭就成為老年人養老的主要場所。對于老年人而言,家庭是他們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他們對家庭既熟悉又有情懷,那么筆者所倡導的為老服務模式仍然以家庭為養老的主要場所,不同之處在于過去主要由老人子女或老人本人來承擔養老功能,現在則是志愿者組織依托社區走進家庭,成為為老服務的專業執行團隊。
(四)引進志愿服務組織成為為老服務的執行團隊
筆者所倡導的為老服務模式主張將志愿服務組織引進為老服務中,使志愿服務組織成為貫穿為老服務模式的執行團隊。通過對長春市該社區的走訪調查,筆者發現由于社區內工作人員有限導致諸多服務、政策的執行力較低,不只是在該社區,在其他許多社區也存在類似情況,那么筆者認為出現此種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專業的執行團隊的缺失,因此讓志愿者進入基層社區,走進服務對象家中,實為必然之舉。
1.志愿服務組織走進基層社區
志愿服務組織走進社區之后,可以在社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采取多種方式宣傳和發布信息,例如在每棟樓之間設置宣傳板報,當有活動或是通知時,志愿者及時更新板報,使老人外出活動時可以獲取消息。除了發布消息外,前文提及社區工作人員建立老年人個人信息檔案,對于社區工作人員而言工作任務較為艱難,這時便可動用志愿者力量,使志愿者入戶采集信息,最后社區工作人員進行整理建立網絡信息平臺。
2.志愿服務組織走入老人家中
志愿服務組織在社區工作人員的指導和協助下,深入居民家中,對有困難有需要的老年人群體提供幫助。例如幫助身體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做些難度較大的家務勞動;對于難以走出家門走進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的老年人,志愿者組織采取上門服務,陪老人聊天,給老人讀報紙等;對于一些行動不便無法到醫院就醫取藥的老年人,可配備專業醫學志愿者或醫學院學生志愿者幫助老年人做簡單的檢查以及幫助老年人取藥等。
3.志愿者組織協調社區活動
現代社會諸多企業在謀求經濟發展時也兼顧社會效益,承擔企業社會責任,越來越多地走進社區為老年人開展社會公益性活動。然而,在這個過程中由于缺乏監督管理與協調機制,導致企業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存在秩序混亂、服務效果欠佳的現象存在。志愿者組織的存在可以協調各類活動的開展,保證活動順利進行,達到活動效果,同時將活動信息反饋到社區與街道政府部門,以便對企業活動進行監督,保證其活動規律性、穩定性。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長春市某社區的實地調查來了解社區老年人的具體需求情況和社區供給情況,發現社區在供給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與現狀探索出一種政府提供資金政策支持、社區提供服務對象信息,家庭提供養老場所,志愿者組織作為執行團隊貫穿始終的新型為老服務模式,力圖為日后的相關理論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論參考,為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劉煥明,蔣艷.社區居家養老為老服務模式探析[J].貴州社會科學,2015(11):103-107.
[2]丁志宏,王莉莉.我國居家養老中社區為老服務的均等化研究[J].社會保障研究,2011(03):10-15.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