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秋
【摘 要】 改革開放后,我國綜合國力的迅猛發展是有目共睹的。高等教育的發展也是有了很大的進步,受到國家以及社會的普遍關注。而民辦高校的發展和建設都少不了資金的支持,又因為我國高校數量比較多,國家財力有限,使得民辦高校的財務出現了許多風險。本文我們就對新時期民辦高校財務風險防范策略進行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 新時期 民辦高校 財務風險 防范策略
近些年以來,隨著我國對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民辦高校也加大了對于自身的發展以及全面建設的力度。這些高校不斷地對其自身規模、教師資源以及硬件設施等都進行了完善與更新,而這一系列的活動都離不開資金。雖然各高校確實在不斷地發展壯大,但是與此同時增加的還有其財務方面的一些風險。如果這些高校的財務遭遇到風險,那么高校的發展甚至是對于我國人才的培養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為了避免這些,對于新時期民辦高校財務風險防范策略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新時期民辦高校財務風險防范的必要性
近些年以來,我國學生的升學壓力不斷增大,畢業后的就業率以及我國的國民素質都需要得到提高。而對于出現的這些問題,越來越多民辦高校的出現使得這一情況得到了緩解。而且民辦高校在我國全部高校當中占據著很主要的一部分,它占我國普通高校的大概1/3。所以如果民辦高校的財務風險處理不當的話,必然將會對我國整體的教學質量產生負面影響,同時也會對我國人才的培養產生不利的影響。而且因為我國的國情比較特殊,為維護我國國情穩定的需要,政府也會和民辦高校的財務風險掛鉤。除此之外,建校需要的資金數量龐大,所以創建民辦高校的基礎資金的來源大部分是貸款。所以對于民辦高校財務風險的防范同樣也有利于我國金融風險的降低,從而使金融系統更加穩定。
二、新時期民辦高校存在的財務風險
1、民辦高校經費來源比較單一且不夠穩定。我國民辦高校的收入來源范圍比較窄,主要途徑有學生們繳納的學費、社會力量對學校的投資、政府財政部門對學校的投資以及高校自身所屬的產業收入等幾個方面。就現有的情況來說,由于財產的安全以及每年的收益不能夠得到法律的保障,所以導致社會力量對于向高校投資的積極性并不太高,而政府財政部門的投資以及社會捐助這一方面投入的資金都不算多,高校自身所屬產業的收入也是比較少的。所以,學生們繳納的學費就成為了民辦高校資金來源最為主要的一部分,占民辦高校全部收入的八成左右。而且由于受到我國生育政策的影響,各高校的生源總量一直呈下降的趨勢。還有其他的公辦高校以及社會上許多的教育培訓機構和民辦高校爭奪生源,這自然也就大大增加了民辦高校的招生壓力。
2、民辦高校資金的挪用不受限制。一般我國民辦高校的投資主體都為社會上的企業或者是個人。就拿民辦高校中占主要部分的獨立學院來說,大部分都掌握在房地產等企業集團手中。而且現在教育部門對于民辦高校的監管還不夠到位,甚至在這些民辦高校的內部也都沒有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民辦高校的資金絕大部分也都是由創建者所決定的,資金流向不受限制、學費被挪用的現象十分普遍。創建者能夠通過一些關系很輕松的將資金進行轉移,用來經營企業的其他資產。另外,民辦高校的財務人員整體素質比較低,沒有辦法對高校財務上遇到的風險進行預防。所以一旦民辦高校的創建者對于資金運轉不當的話,就非常容易出現經營危機。
3、民辦高校負擔的債務比較重。近幾年以來,我國各大高校不斷快速的擴大招生規模,在校生人數迅速增多。這就迫使各高校不得不改善辦學設施條件,就會大量的向銀行貸款,用于學校各種設施的建設。因為只有通過了由教育主管部門負責的辦學條件評估,各大高校才能夠擴大它們的招生規模。所以為了達到這一要求,當學校的各種設施條件尚未符合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時,這些民辦高校不得不舉借外債,進行投資擴建。
三、新時期民辦高校財務風險防范策略
只有內外相結合,才能夠更好的實現對于新時期的民辦高校財務風險的防范。對外,需要有國家政府部門推行相關政策來進行支持、尋找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進行投資還有就是需要銀行方面的配合,才能夠更加有效的降低民辦高校的財務風險;對內,各大高校也應當加強自身的財務管理。這樣通過內外兩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夠很好的避免民辦高校財務風險的發生,才能夠使得各大民辦高校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下面我們就來分析研究新時期民辦高校財務風險的防范策略:
1、民辦高校應不斷提高自身辦學品質
對于民辦高校來說,生源對其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為之前已經分析過了,這些民辦高校的資金來源主要都是集中于學生的學雜費用上面,學生越多,這些高校的周轉資金就越多。所以說要想從根本上來化解民辦高校的財務風險,就要保證穩定的生源數量。因此,這些民辦高校就應當投入更多資源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要根據高校自身的特點,加大對教學硬件設施的投入。在找準自身的辦學定位時,要立足于當地的實際情況,在對專業體系進行合理的設置時,要依據市場的需要,致力于培養動手能力也比較強的應用型人才。
2、民辦高校應健全自身辦學經費管理機制
首先是應加強對民辦高校的董事會制度的建設。要不斷地對民辦高校的董事會的成員組成進一步規范化,對于高校創建者各大代表的比例進行合理的限定;還要對于民辦高校的董事會議事規則以及運行程序不斷地進行完善;要嚴格的對于民辦高校的年度財務預算和決算以及學校的年度建設規劃進行審核。其次是應當對于民辦高校董事長和學校校長的財務審批的權力進行合理的分配。對于民辦高校日常經費和發展經費的合理劃分要依據學生的學費收入情況來確定。日常經費主要是包含平時學校正常的教職工工資、水電以及物業費、還有教學管理和辦公費用等,這些日常經費的預算方案都是由董事會討論通過以后交由校長來掌握以及審批;發展經費主要是包含學校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設備的采購等,經由董事會討論通過以后交由董事長來進行審批。
3、民辦高校應當加大自身的財務監管力度
我國政府部門應當肩負起民辦高校監管主體的責任,要求這些民辦高校都設立一個學校專款專用的銀行賬戶,然后將招生得來的學費收入還有政府部門對其資助的這些公共性質的資金存入到這一專用賬戶當中,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預防學校創辦者隨意的挪用辦學經費;同時還要求每年民辦高校都要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學校的財務狀況進行年度的審計,然后將審批結果報送到相關的審計機關進行備案處理,并且要在社會上進行公布。那些被委派到各民辦高校的黨委書記也要充分的發揮其監督作用。貸款銀行也要加強對民辦高校資金流向的監督與監控,對于學校質押賬戶的資金變化情況進行密切關注,同時能夠保障還款來源的穩定。此外,民辦高校還要加強內部審計,經過會議討論決定審計報告和改進的意見建議,而且還要公開透明,接受學校教職工的監督。
4、民辦高校應積極化解自身的債務風險。
在各大民辦高校當中,由于各種原因難免會出現債務風險。當現金流量不能夠得到合理的控制,缺乏足夠的現金會使學校的正常運作受到影響。所以民辦高校要對辦學規模進行合理的規劃,對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也要進行嚴格的控制。除此之外,學校的貸款結構也會影響到企業的財務風險。因此學校應當將短期貸款轉化為長期貸款,才能夠有限的緩解民辦高校的財務風險。
5、民辦高校應當加強財務部門的建設。這是一項針對財務風險的基礎性工作,能夠有效地提升民辦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以及對于民辦高校遇到的財務風險進行有效地防范,學校的財務部門要嚴格的遵守紀律法規,增強對于財務風險的防范意識;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通過建立一系列風險指標評價體系,能夠及時作出風險評估。除了以上我們提到的這些以外,還有一點就是各民辦高校要加大對其財務工作人員的管理力度,對財務工作人員加強培訓。使得這些民辦高校的財務工作人員能夠對學校的財務風險加大關注力度,盡可能的避免學校的財務狀況受到破壞。這就要求相關的財務管理人員對其管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的完整性認真的進行監管,要從根源上將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
四、小結
綜上,民辦高校的財務風險來自于多方面,為了降低這些財務風險,政府部門以及學校自身應該相互配合,保證民辦高校的正常、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靜靜,崔玉衛,張海芹,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民辦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研究.《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1
[2] 王旭,王志洲.民辦高校財務風險的防范及其規避——基于遼寧的調查研究.《教育科學》 .2014
[3] 孫斌.民辦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存在的問題和對策.《財經界:學術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