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玉潔

[摘要] 目的 觀察社區糖尿病強化管理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標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3年4月—2015年11月期間在該社區醫院接受社區糖尿病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劃入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接受社區糖尿病強化管理模式和常規社區糖尿病管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糖指標。結果 觀察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別為(8.33±1.64)mmol/L和(8.67±3.21)mmol/L,糖化血紅蛋白水平(6.22±1.24)%,總膽固醇(5.08±1.26)mmol;對照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別為(6.65±0.82)mmol/L和(10.36±5.43),糖化血紅蛋白水平(8.03±1.45)%,(5.22±1.16)mmol/L,除總膽固醇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社區糖尿病強化管理模式能夠顯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標,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 社區糖尿病強化管理模式;2型糖尿?。谎侵笜?/p>
[中圖分類號] R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1(b)-0107-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Diabetes Intensive Management Model on blood glucose leve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The April 2013 -2015 year in November in our hospital for community management of diabetes in communit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128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assigned 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received community diabetes management mode and strengthen the routin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in community,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blood sugar.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 were 8.33±1.64mmol/L and 8.67±3.21mmol/L, 6.22±1.24% levels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total cholesterol and 5.08 ±1.26mmol; the control group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 were 6.65±0.82mmol/L and 10.36±5.43,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 of 8.03±1.45%, 5.22±1.16mmol/L,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otal cholesterol, P < 0.05. Conclusion Community Diabetes Intensive management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blood glucose index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t is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Strengthen community diabetes management mode; Type 2 diabetes; Blood sugar
為了觀察社區糖尿病強化管理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標的影響,選擇2013年4月—2015年11月期間在該社區醫院接受社區糖尿病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臨床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4月—2015年11月期間在該社區醫院接受社區糖尿病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符合2010年ADA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合并惡性腫瘤、伴隨糖尿病并發癥、合并精神障礙患者。將全部患者隨機劃入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64例,年齡49~76歲,平均年齡(62.2±8.3)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3.6±2.8)年;男30例,女34例。對照組64例,年齡50~79歲,平均年齡(63.4±9.6)歲;病程2~16年,平均病程(3.8±2.4)年;男31例,女33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遵循《社區公共衛生工作規范》,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監測血糖,患者自行就診。觀察組行社區糖尿病強化管理:①健康檔案:詳細記錄患者飲食、生活習慣和運動量情況,向患者發放2型糖尿病認知表格,涉及到病因、危害、治療方法、自我管理和注意事項等內容。②健康講座:每月舉行一次社區2型糖尿病健康講座,講解疾病相關知識、飲食運動治療方法、用藥方法、心理干預等。③量化隨訪:建立隨訪檔案,每月隨訪1次,記錄患者最近一次空腹、餐后2 h血糖水平、并發癥情況、飲食運動治療情況,評估患者體質指數,每3個月測量一次糖化血紅蛋白和總膽固醇。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和總膽固醇水平。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使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經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膽固醇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1。
3 討論
我國糖尿病患者累計人數超過1.5億,成為全時間糖尿病患者規模最大的國家。糖尿病屬于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服藥、化驗,接受長期治療,占據大量醫療資源,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1]。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在基層醫院、社區完成血糖監測并接受常規藥物藥物治療,發揮基層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和管理中的作用,能夠有效緩解醫療機構的壓力,同時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醫療服務[2]。但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人員設備、治療水平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欠缺,不同的社區衛生機構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研究一種有效的糖尿病社區管理模式,在控制2型糖尿病病情發展,預防并發癥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我國糖尿病發病率在2%~3%左右,高發病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和飲食習慣改變密切相關[3]。糖尿病是冠心病、心腦血管疾病和腎病的危險因素,并且會導致多種并發癥,控制不當會給患者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糖尿病的治療以院外治療為主,患者通過用藥、飲食和運動等生活習慣的調整來控制血糖,但是部分患者對院外治療的依從性差,受限于社區糖尿病管理水平,院外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血糖控制不利,病情發展快,可能導致各種嚴重并發癥[4]。社區強化管理模式在社區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應用則通過積極開展社區糖尿病的綜合防治,加強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強化飲食和運動控制,督促患者進行自我監控,并提供有效的藥物治療和心理干預,通過一系列措施提高社區管理質量,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并發癥幾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5]。該次研究結果顯示,社區強化干預能夠更好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高于一般治療,證明嚴格遵循院外治療方案,控制飲食和運動干預以及按時用藥能夠各好的控制血糖水平,有效降低心、腦、腎并發癥風險。社區強化干預充分發揮了社區全科醫師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基于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將全科醫師長期持續性照顧的醫療服務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對患者的院外治療遵醫囑行為進行嚴密監督,從而將患者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改變了患者的被動治療態度,主動參與到血糖控制中,通過為患者提供長期一對一健康指導,從飲食、運動、藥物、病情監測、心理疏導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進行社區糖尿病的綜合管理,從而全面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
綜上,社區糖尿病強化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應用能夠更好的控制各項血糖指標,在社區糖尿病管理中有很高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周穎蘭.社區糖尿病強化管理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標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3):3010-3011.
[2] 李琰華,楊佳琦,黃曉玲,等.基于社區的2型糖尿病強化管理的研究與應用[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4,8(2):103-105.
[3] 張建東,莊寧,高麗娟,等.社區與三甲醫院聯合管理模式在社區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評價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5):2927-2930.
[4] 丁蘭,李世華,武琳,等.對社區糖尿病患者采用以家庭為單位的護理管理的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1):1019-1021.
[5] 葉東海,范小萍,劉艷芬,等.加強社區糖尿病患者精細管理,努力實現達標[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7):153-155.
(收稿日期:201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