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雨

[摘要] 目的 觀察自擬中藥方劑在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效果的臨床價值。方法 以2014—2015年筆者經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患者,對照組單純采用胰島素治療,觀察組采用胰島素聯合自擬中藥方劑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對照組患者中,治愈8例,顯效17例,有效12例,無效18例,有效率為67.27%;觀察組患者中,治愈13例,顯效20例,有效14例,無效8例,有效率為85.45%,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有效率之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治療效果和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結論 中藥輔助胰島素辨證治療糖尿病的療效顯著,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中藥方劑;胰島素;2型糖尿??;療效觀察;臨床作用
[中圖分類號] R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1(b)-0141-02
糖尿病是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發病機制主要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伴有胰島素依賴和胰島素抵抗,機體出現糖代謝紊亂,導致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和免疫功能紊亂,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近年來糖尿病的發病率和患病率水平呈現逐年升高趨勢,其中約90%為2型糖尿病[1]。以2014—2015年筆者經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患者,對照組單純采用胰島素治療,觀察組采用胰島素聯合自擬中藥方劑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4—2015年筆者經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診斷標準。按照隨機化原則將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各55例患者。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齡范圍在31~74歲之間,平均(48.63±6.46)歲;病程范圍在1~16年之間,平均(5.49±1.62)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齡范圍在32~75歲之間,平均(49.85±6.58)歲;病程范圍在2~19年之間,平均(5.62±1.58)年。兩組患者的性別組成以及平均年齡和病程等一般資料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胰島素治療。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血糖和/或(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值情況情況合理調整用藥劑量,持續用藥3個月。觀察組采用胰島素聯合自擬中藥方劑治療。方藥組成:丹參、黃芪、益母草、烏梅、五味子、沙參、元參、紅花、麥冬、山藥、花粉、玉竹和知母,根據患者辨證情況合理確定用藥劑量。上述諸藥水煎1000 mL,早晚2次服用,持續用藥3個月。
1.3 觀察項目
治療開始至出院后1年期間內,遵醫囑定期檢測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含量,檢測應用同一方法、同一儀器在同一醫院完成,所得檢驗值符合質量控制標準。根據檢測值,按照以下標準判定研究對象的治療效果。
1.4 療效判定標準
依據相關文獻[2]制定療效判定標準,療效分為4個等級:①治愈是指患者經過治療后,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值均恢復正常,且1年后不升高;②顯效是指患者經過治療后,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值均恢復正常,但1年后高于正常;③有效是指患者經過治療后,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值恢復正常,但3個月后上升;④無效是指患者經過治療后,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無明顯變化甚或進一步加重。
1.5 統計方法
兩組患者的療效以絕對數和相對數[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組內觀察例數×100%]表示,分別應用秩和檢驗和χ2檢驗比較兩組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和有效率之間的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根據治療和隨訪期間兩組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值,按照1.4項下的標準判定的療效結果為:對照組患者中,治愈8例,顯效17例,有效12例,無效18例,有效率為67.27%;觀察組患者中,治愈13例,顯效20例,有效14例,無效8例,有效率為85.45%,見表1。
結果表明,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有效率之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治療效果和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說明中藥輔助胰島素辨證治療糖尿病的療效顯著,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3 討論
糖尿病是由糖代謝紊亂引起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聚集、高血壓、高粘滯、免疫功能紊亂等導致氧自由基的大量釋放,微小動脈壁脂質沉積,血小板聚集,大動脈硬化,臟器血供受阻等一系列癥狀。如果單純采用胰島素治療,部分患者會產生胰島素依賴,導致患者的依從性較差,嚴重影響治療效果。而中藥價格低廉,用藥方便,可以實現規律用藥,并且解決了并發癥無法解決等問題,起到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該研究中的自擬中藥方劑以活血化瘀藥物為主,能發揮降脂、降糖、降血壓的作用,能消除糖代謝紊亂引起的高聚集、高血糖、高血壓、高血壓狀態,從而起到保護臟器,疏通經絡,預防腦梗、心梗及糖尿病并發癥的作用。自擬方劑中,丹參能擴張心臟冠狀動脈并增加其血流量,保護缺血心肌,縮小梗塞范圍,促進微循環,清除自由基,擴大微動脈直徑并增加其血流量,有利于預防和治療糖尿病足等并發癥的發生;黃芪可生津止渴,補中益氣,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誘生干擾素,提高自然殺傷細胞活性,降低免疫黏附有腦子活性,還可改善心功能,調節血糖,清除自由基,降低尿白含量,保護腎臟;益母草能活血化瘀,提高冠脈血流量,降低心率,提取物能夠抗血栓形成,降低紅細胞聚集,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烏梅能夠生津止渴,刺激唾液腺分泌,有效改善患者口渴癥狀;五味子可生津止渴斂陰,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刺激防御和機體細胞免疫能力;沙參可生津止渴,降血糖,調節免疫失衡;元參能夠降壓,生津止渴滋陰,提高冠脈血流量,提高心肌耐缺氧的能力;紅花可活血化瘀,降血脂;麥冬可降血糖,生津止渴;山藥可益氣生津健脾;花粉能夠生津止渴,降低血糖,增強免疫;玉竹可養陰,擴張外周血管、冠脈,改善心肌缺血癥狀,還具有抗氧化、降血糖作用。諸藥聯用可生津止渴養陰,活血化瘀,調節免疫功能,降低血脂及血糖,改善微循環,治療糖尿病效果顯著。
中醫研究消渴病歷史悠久,學者傾向于使用固定的藥物處方來治療糖尿病?,F代醫學已認識到單從降低血糖入手并不能根治糖尿病,還應該從整體入手,綜合調節患者身體各方面功能。而整體調整,追求身體的平衡一直是中醫所倡導的,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可行性。中醫中將糖尿病分為了不同的中醫證型,而這些固定的專方便是根據證型來進行治療。證型主要分為3種[3]:①以陰陽氣血為據。中醫強調氣血陰陽的均衡,而糖尿病則被認為是從陰虛發展到氣陰兩虛而后又發展成陰陽兩虛的過程。因而在治療糖尿病時,以治療氣陰兩虛為主,針對此癥狀開具專方,如益安降糖散、金芪降糖片等。②從病變臟腑論。有中醫藥學者認為糖尿病是由于部分身體內臟發生了病變而導致的,強調從病變的內臟器官入手進行治療,如針對胃熱型患者使用白虎人參湯,對于心肝郁熱患者使用清肝泄心湯。③辯證論治。有學者提出通過一種方法來治療各種不同類型的糖尿病。
臨床研究表明[4],中藥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處方中用量較大的藥物包括山藥、甘草、丹參、茯苓、黃氏和枸杞子等,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藥物為益氣養陰藥物;中藥藥理活性成分包括黃酮類、多糖類、皂苷類和生物堿類,中藥藥性主要包括解表藥、補益藥、利水滲濕藥、活血化瘀藥和清熱藥等;臨床上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以應用補益藥最為廣泛,其次為活血化瘀藥、清熱藥以及利水滲濕藥等。這說明目前臨床上治療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患者主要采用益氣養陰藥物,活血化瘀、補腎健脾以及滋陰清熱等藥物為輔,中醫辨證治療以氣陰兩虛型為主。中醫認為糖尿病屬于消渴癥范疇,主要病機為氣陰兩虛與陰虛燥熱,發病部位主要為肺胃脾腎,與肝臟具有密切的關系。糖尿病具有氣陰兩虛、氣滯致瘀以及陰陽兩虛等特點,采用益氣養陰藥物為主,活血化瘀、補腎健脾以及滋陰清熱等藥物為輔的方式具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該研究目的在于觀察自擬中藥方劑在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效果的臨床價值,為此以2014—2015年筆者經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患者,對照組單純采用胰島素治療,觀察組采用胰島素聯合自擬中藥方劑治療,其中照組患者治愈8例,顯效17例,有效12例,無效18例,有效率為67.27%;觀察組患者治愈13例,顯效20例,有效14例,無效8例,有效率為85.45%,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有效率之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治療效果和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符合相關文獻報道[5]。
綜上所述,自擬中藥方劑可生津止渴養陰,活血化瘀,調節免疫功能,降低血脂及血糖,改善微循環,聯合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經濟方便,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杜新芝.益氣健脾法聯合艾塞那肽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島素功能的影響[D].成都中醫藥大學,2014.
[2] 陳云國,陳斌,陳斌國,等.胰島素與中醫中藥在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療效對比[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 12(8):184-185.
[3] 穆紅武.中醫藥對糖尿病的治療現狀[J].醫藥前沿,2016,6(19):336-337.
[4] 林曉珊,劉利娜.中藥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應用分析[J].醫藥前沿,2016,6(24):323-324.
[5] 馬立新.中藥治療2型糖尿病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綜述及方法學評價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2.
(收稿日期:201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