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巧艷


[摘要]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診斷價值。方法 將于2014年9月——2016年2月期間到該院就診的60例糖尿病患者納入此研究中,設置為觀察組,選取同期到該院進行體檢的健康人員60名,設置為對照組,兩組受檢人員均選擇彩色多普勒超實行診斷,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價值。結果 觀察組以及對照組受檢人員進行檢測之后,頸總動脈、頸總動脈分叉、頸內動脈以及頸外動脈斑塊發生率經對比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總動脈內徑以及血管阻力指數經對比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頸總動脈內膜的中層厚度數據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選擇彩色多普勒超聲進行診斷,并對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防治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彩色多普勒超聲;糖尿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 R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2(b)-0079-02
糖尿病常見的一種并發癥為糖尿病血管病變,此疾病的患病率較高,病情嚴重的患者會產生死亡[1]。而血管病變分為并發微血管病變以及并發大血管病變,其并發微血管病變的位置為腎臟、視網膜等,其病理為毛細血管基底膜有所加厚,而并發大血管病表現為心腦血管病變,其主要發病因素為動脈粥樣硬化[2]。然而糖尿病患者患有動脈粥樣化的患病率較高,此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診斷價值,現將研究過程以及結果進行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于2014年9月——2016年2月期間到該院就診的60例糖尿病患者納入此研究中,設置為觀察組,男性患者例數為38例,女性患者例數為22例,年齡區間為44~76歲,經計算后平均年齡為(53.4±6.8)歲,并選取同期到該院進行體檢的健康人員60名,設置為對照組,男性36名,女性24名,年齡區間為42~78歲,經計算后平均年齡為(54.7±7.1)歲,選擇相應的統計學軟件對兩組受檢人員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計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之間的臨床比對性有所加強。
1.2 方法
選擇西門子公司生產的X300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器,將探頭頻率設置7.5 MHz,受檢人員經超聲診斷后其影像均進行保存從而有助于臨床分析。受檢人員選擇仰臥位置,并在雙肩位置墊一軟枕,頭部位置偏向對側位置,角度為45°,對左右兩側的頸動脈予以檢查,在對頸總動脈、頸總動脈分叉、頸內動脈以及頸外動脈是否存在斑塊等進行檢測,進行檢測的過程中遵循自上而下原則,對總動脈內徑、頸總動脈內膜的中層厚度情況予以嚴密觀察,同時對血管阻力指數進行相應的測量。
1.3 統計方法
將SPSS 19.0統計學軟件應用于此研究中,并對觀察組和對照組中的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和計算,頸總動脈、頸總動脈分叉、頸內動脈以及頸外動脈等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用χ2進行檢驗,總動脈內徑、頸總動脈內膜的中層厚度以及血管阻力指數等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兩組受檢人員的斑塊發生率以及發生位置
觀察組經檢測后,其斑塊發生率經計算后為80%(48/60),對照組經檢測后,其斑塊發生率經計算后為20%(12/60),數據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詳見表1。
2.2 分析兩組受檢人員總動脈內徑、頸總動脈內膜的中層厚度以及血管阻力指數
比對觀察組和對照組受檢人員的總動脈內徑以及血管阻力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比對觀察組和對照組受檢人員頸總動脈內膜的中層厚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詳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對人類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且此病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患病率。經過多數臨床研究證實,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患病率較高的疾病為動脈粥樣硬化,然而腦供血的主要位置為頸動脈,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產生對心腦血管疾病形成一定的影響,不利于其健康[3]。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其病理過程為糖代謝出現紊亂現象,并且糖耐量產生異常,其脂質代謝同樣出現阻礙等,而代謝出現紊亂會使大動脈自身的結構以及功能出現變化。糖尿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具有較高的患病率,且出現加厚現象產生斑塊,伴隨斑塊的不斷發展致使管腔出現狹窄現象,使其進行支配的位置無充足的血供,當病情有所發展時,斑塊會出現破裂脫落現象,致使患者出現血栓,由此能夠看出此疾病對人類的影響較為重大[4]。
糖尿病主要并發癥為動脈硬化,而主要累及血管為頸動脈。動脈粥樣硬化的產生機制是因為血液以及動脈壁間的關系產生異常現象,而糖尿病引發動脈硬化的主要作用機制為:①血糖高。血糖較高能夠對血管內膜細胞產生損傷效果,從而加強其血漿蛋白的滲透性,并使得血小板出現凝聚現象,而細胞外基質出現的糖化現象會使纖維出現交聯,從而削弱了其自身的彈性,直至其消失[5]。②脂質產生異常。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會出現變化,其患者自身血糖的不斷升高會導致非酶糖基化反應的出現,致使糖基化低密度脂蛋白出現增生現象,同樣能夠使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出現增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以通過吞噬細胞進行區別以及吞噬,聚集了細胞中的膽固醇,從而產生泡沫細胞,對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產生起到促進作用[6]。③高胰島素血癥。糖尿病中常見高胰島素血癥,胰島素能夠對動脈肌細胞自身的有絲分裂現象起到作用,從而加速其增殖。然而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發病位置為頸部動脈,此處的病變和冠狀動脈以及腦動脈相比較而言,發病較早,因為頸動脈處于淺表位置處,極易進行探查,因此可將其作為對全身大動脈進行評估的窗口。
此研究將該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納入此研究中,并將其設為觀察組,并選取同期到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人員60名,將其設為對照組,兩組受檢人員經過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后,其觀察組頸總動脈、頸總動脈分叉、頸內動脈以及頸外動脈斑塊發生率均高于對照組,同時頸總動脈內膜的中層厚度明顯厚于對照組,數據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比對兩組受檢人員頸總動脈內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由此能夠看出,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為糖尿病。在頸動脈多項檢查中,彩色多普勒超聲對患者未產生創傷性,能夠直觀的呈現頸動脈壁自身的結構,可將動脈粥樣斑塊進行有效檢出,對動脈狹窄程度以及范圍可以進行正確的評估,有助于對病變血管進行早期發現,從而對動脈硬化的程度以及性質進行充分了解,對心腦血管并發癥所產生的風險予以評估,此外還能夠將檢測結果作為預測數據對冠心病進行評估,說明彩色多普勒超聲可為臨床提供正確的檢測數據[7]。
綜上所述,經動脈粥樣硬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進行檢查,具有無創性,同時操作較為簡單,且此方法能夠對斑塊進行相應的評估,并能夠為臨床治療老年血管性病變提供準確的數據,可在臨床中進行推廣以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侯愛勤.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臨床價值[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4):134-135.
[2] 孫更財.彩色多普勒超聲評價2型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應用價值探討[J].首都醫藥,2014(8):33-34.
[3] 羅俐聰,潘新珍,廖鏡波,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2型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價值[J].微創醫學,2016,11(2):177-179.
[4] 廖麗婭,鄧紅艷,姜紅峰,等.厄貝沙坦對老年H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損害的相關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7(8):873-875.
[5] 杜健.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頸部血管檢查中的價值[J].心理醫生,2016,22(14):21-22.
[6] 譚杰琳.超聲評價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的關系[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5(4):324-327.
[7] 江保衛.糖尿病患者頸動脈血管粥樣硬化情況的觀察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5(8):25-26.
(收稿日期:201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