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李恒強
[摘要]體育即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而培養學生對運動的興趣及運動習慣的形成也成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重要前提。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落實學生素質教育,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發展趨勢。為了能更好地推行這一方針的實施,“體育”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體育能夠鍛煉出一個人的耐力與抗壓力。如:跑步時揮灑的汗水可以舒緩人的神經。為了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習慣,老師們圍繞:如何激發和保持學生對運動的興趣,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體育鍛煉;怎樣在重視學生運動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我們體育教師共同探討的問題。本文將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素質教育 健康意識 學習潛能 體育意識
[中圖分類號]G8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4-0146-02
一、怎樣滿足學生在運動方面需求
教師能否在學生參與活動中先行設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中的程度。例如:在讀高中的學生來說,因為每個人接受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都會有一些學習方面的壓力,但體育課與文化課相比,體育課的壓力還是比較小的。因此,在兩者互相聯系的情況下,體育老師就會在讓學生積極參加活動方面找到樂趣,讓學生在體育方面發揮自己的優勢,找到更多的自信,使學生在體育課上把學習上的壓力得到更好的緩解,所以這就需要體育老師在這幾方面完善每一項環節,因此,體育的每一步策劃都很重要,必須讓學生在每一方面都有著積極向上的作用。如果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使學生面對體育項目真正做到投其所好,就像每次觀看比賽時那種欣喜若狂,切身投入其中感受樂趣,一切發自內心,無需強制,沒有條條框框的約束,真情實感,積極參與的體育愛好者一樣。假如體育老師能夠讓學生在長期的體育鍛煉中慢慢地接受體育并且讓學生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并喜歡上運動,即使他們不了解真正的體育精神,久而久之就會伴隨他們的一生。所以,體育課教學的每一步環節就是讓每一個學生積極并帶著興趣愛好參加活動中舉辦一些健康積極的競賽,讓學生把自己的優點發揮出來,從中得到樂趣與自信,孩子們知道了體育能夠給他們帶來樂趣并使他們開心快樂的成長,就愿意參加學校開設的每一項體育活動,慢慢把被動化接受體育變成自己愿意接受并養成一個長久運動的好習慣。
二、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
在學生上學期間,會一個星期開設一節體育課,只有一節課能夠了解到體育方面的內容,學生鍛煉的機會也會隨之變少,那么,怎么才能讓學生加強這種鍛煉意識,使運動伴隨他們一生呢?這就在于體育教師怎么能夠更好地把學生的運動與平時上課的方式聯接恰當,在體育鍛煉中,能夠更好地將運動與教學管理結合起來。在體育課上,教師不僅要注重教學方式,還應該注重學生對體育的認識態度,讓學生了解到體育鍛煉的諸多優點和體育知識,并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從體育鍛煉中得到更多樂趣,健康快樂的成長;再者,要把體育課堂的主動性變成被動性,讓學生自己喜歡上鍛煉,每天都能夠堅持做鍛煉,在做鍛煉的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的鍛煉頻率、時間,以及易犯的不規范動作,不僅調節好自己的運動時間,能夠積極地自我鍛煉,還要被動變成主動,堅持鍛煉,形成一種習慣,使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為以后主動并堅持做鍛煉奠定基礎。這正是目前我們“體育鍛煉與身心健康”所提倡的:通過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和健康的運動技能,選擇自己熱愛的項目,體驗運動的快樂,提高體育興趣,形成每天鍛煉半小時的習慣,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強壯,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在體育教學方面,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一系列活動及方式方法便成為主流。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有著許多古典的教學方式。例如:探索法、實例教學法、追尋教學法及自我學習教學等。但是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各種百變的科技式教學法逐漸加入了體育教學的課堂,使教學方式不斷推陳出新,教學的含金量也大大提升。如:教師可以在課余之時先將講課的內容錄制下來,將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容易出錯的加以標記,不但節省了課堂時間,也提高了學習效率,甚至可以直接分享給學生。現代式的教學主要以多媒體為主導教學,有多種因素構成,利用呈像,光、聲、音多方式代替了傳統方法下的言傳身教,直接做到不出戶知天下,將各種體育事情直接搬到講臺,如:奧運、NBA、足球等體育信息,充分體現了信息一體化,發揮現代科技作用。因此,這些潮流的教學方式,大大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實現了由被動教學到主動教學的轉度,從而充實學生的體育知識,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四、教師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
每一位體育教師,無論有多么好的體魄,多么高超的技術。都不會做到面面俱到的,所以必然有特長和短處。鑒于我在體育教學中有多年的經歷,自然也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就如同人的十指,高低各有不同,每個人的所喜歡的也是不同的。學生會根據自己喜歡的去探索,在探索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方向就會主動地來找老師尋求答案。例如:部分同學喜歡打網球;部分同學喜歡乒乓球,部分同學喜歡打籃球;還有的對學校開設其他各種項目教育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又都不甚了解的。從這方面,每個體育老師的教學質量高低便顯而易見了。對那些自我擅長的就容易得多了,但是對自己不擅長的,便成了自己的一個難關,不容易做到。所以,作為一名體育老師,要全面的提升自我綜合素質,不斷豐富自我,成為學生了解知識的寶庫,這樣,不僅能得到學生的支持和喜愛,也是對自己的教學生涯問心無愧。高新技術發達的如今,時代飛速發展,多媒體、網絡教學等等已經進入學生的課堂,作為一名教師,不僅僅是學識淵博,還要跟上時代的發展,不斷地自我學習和完善,多查閱資料來使自己的知識和技術跟上時代的步伐。一名體育教師還應有鉆研和探索的能力,并在教學中加以利用和開發,給賦予好奇的青年學子一個不一樣的教學環境,使教學標新立導,更好地把新知識傳授給學生,成就一個有意義的課堂,那是一個洋溢著許多知識的課堂,也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造就一個真正的學習氛圍。
五、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個高素質大學生的培養,不僅僅只是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還應傳授其創造方式和方法,提高創新是中學時代的內容,也是為未來打基礎地基。沒有創新意識的人便會舉步難行,只有擁有創新意識,并把持好創新的方法,才會有所成果。創新意識是指人們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展的需要,引起創新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觀念的動機,并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向、愿望和設想。創新意識便是是一種驅動推動力,是內心中的渴望。創新意識還具有獨立性,開拓進取性、構思性等特征。一個真正具有創新意識的人,能夠不被外在事物所干擾,不被其他事物所左右,敢于在事物、事情上勇于創新,標新立異,想人們不敢想,做人們不敢做的事情,有獨到見解,豐富思想,從中開辟新的思想,克服習慣心理和迷信心理,培養問題意識和懷疑意識。
牛頓,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他在1687年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對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他由一個落地的蘋果而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小的時候就因為看到了水壺開了蓋子被頂起來這樣一個現象,人們都覺得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他卻發明了蒸汽機……所以,處處留心皆學問,凡事能問個為什么,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懷疑意識和問題意識有相通之處,兩者互相聯系有了懷疑意識就有問題意識,懷疑意識是對課本上的答案和老師的答案有質疑,把這些質疑提出來,所以,懷疑意識更具有挑戰性。有些學生就以課本和老師的標準答案為標準,不敢跨出半步,對老師說的話,不敢有半點的懷疑,這些都是阻礙學生創新的壁障。有句話這樣說:讀書應該在還沒開始讀的時候就應該有疑惑,帶著問題去讀書,問題越來越多,過了一段時間,問題都解除了,書也便讀通了。朱熹讀書的總原則是:“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他認為,只有這樣讀書,才會“意定理明,而無疏易凌躐之患”;才會使書上所言、心中所想、口中欲述融為一體;才會讀有所得,“記了無去處”。可見帶著疑惑去讀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懷疑意識是多么重要。
教師對學生的培養問題意識與懷疑意識,應該做到三點:
1.積累疑惑
勤學好問,積累疑惑,是指在學習的時候,要把一些有疑問的問題記錄下來,養成一個收集疑難問題的好習慣,這樣就需要準備一個專門記錄疑難問題的筆記本,隨時記錄。每天要抽出幾分鐘時間整理疑難問題,針對問題進行思考,或請教同學、老師,并將思維結果記錄在案。許多學生一個學期還提不出一兩個問題,或者有了問題,等老師來了,他又忘了問題是什么,半天想不起來,這些都不利于學習和創新。
勤問就是要多問,首先是問自己,其次是問別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害羞,要學會不恥下問,如果遇到問題不去問,那么問題就會越攢越多,最后積累成山,等到想問的時候便覺得多,懶惰得不想再問了,所以平時遇到問題就要多問,對自己提出的問題會加深記憶,經常提問題的學生,使人們大腦具有邏輯性和探索性,在上課的時候,開發學生的大腦智力和探索能力,都是問題意識的體現。所以,教學過程就是學生跟老師一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一起來解決所提出的疑惑。
2.大膽的去懷疑,善問
大膽地去懷疑,不管是課本還是老師說過的話,還是其他的,都應該提出質疑,不要拍被人笑話,不要怕挨罵。從一開始讀書時有了懷疑就應該提出來,再去向老師或他人請教,也許會有更完美的答案;即使最后的結果是不理想或者自己是錯誤的,也不要灰心,因為你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再向老師或他人請求的過程中,要學會善問,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要有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精神,把自己的問題徹底的解決。再問問題的時候,要盡情地討論,因為激烈討論會激發一個人的大腦思維,同時靈感也會隨之而來,這樣更容易得到答案。有一句法國的名言,“真理多半是從各種意見的沖突而來的。”學生通過爭論來激發每個人的大腦,這樣既能表現出集體的團結還能互相得到啟發,得到答案。
另外,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設計每一步環節都是很重要的,多設置一些讓學生自己動腦的環節,提出一些適合學生思考的問題,同時不要給學生一些太大的壓力,從而使學生能夠大膽地發表自己對問題的一些看法和意見。要善于觀察學生上課時的一些矛盾,仔細地觀測他們的“疑惑”。找到他們的這些問題,就是找到一把開啟他們思維的最好鑰匙。課堂上,老師不再是直接將答案講出來,相反的是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思考與發現他們的疑惑點,最后,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鼓勵學生對某一事件大膽提出自己的質疑與假設,更要充滿理解與寬容,從而達到學生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激發創新欲望。課下,可以適當的留有作業以此鞏固,把課堂從“一問一答”的舊模式變為“先思后講”新模式;變“老師講、學生聽”為“師生共同尋求答案”的創新性教學模式。
總而言之,樹立學生養成對體育活動的能力和高昂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校園生涯中有一個好的回憶,并學到“一技之長”,做到始終鍛煉的習慣和意識,真正的體會到體育運動的價值,讓人生和體育結合起來,懂得體育會帶來無窮的快樂和興趣。因此,一個高素質的教師變成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學生,從而不僅讓學生擁有精良的體魄,更多的是培養學生受益終身的習慣和能力。
【參考文獻】
[1]邢登江,劉國慶.大學體育[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4.
[2]謝銀兒.論體育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3(03).
[3]馬彥.健身運動對心理疾病治療的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6(03).
[4]俞宏光.成人體育活動對情緒健康的影響[J].中國成人教育,2007(02).
[5]張苓.體育活動心理健康與提高學生素質[J].體育教學,2000(05).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