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要]大學生宿舍是大學生休息、娛樂、學習的重要場所。宿舍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與交流。近年來,部分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緊張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大學生宿舍成員在生活瑣事、人際競爭、小團體方面存在一些不和諧的現象,這些問題與現象主要是由城鄉大學生對待事物的態度、消費結構和消費心理以及集體意識強弱的不同而造成的。因此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學校要加強對大學生宿舍的管理和對大學生的教育,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修養,朋友與家長也要對他們進行適時適度的開導,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學生一定能構建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
[關鍵詞]城鄉差異 大學生宿舍 人際關系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2-0160-02
一、城鄉差異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影響
城鄉差異是人類歷史上一直都存在的社會文化與經濟差異。建國以來,農村發展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國家的戶籍管理制度,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等國家政策的傾斜使得城鄉在基礎設施、社會保障、生活水平、醫療衛生條件以及教育水平方面仍存在差異。同一宿舍的大學生分別在鄉村和城市中度過他們的童年和少年,有著不同成長背景,他們之間的這種差異會對宿舍人際關系產生一定的影響。
(一)城鄉大學生對待事物的態度不同
由于城鄉大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性格也會有所不同,比如農村大學生相對于城市大學生比較自卑孤僻、敏感多疑等。因此城鄉大學生對待事物的態度不同:農村大學生相對比較保守,而城市大學生更熱衷于創新;城市大學生雖然具有創新思維,想象力豐富,但是真正做起事情來往往會半途而廢,農村大學生因受傳統思想以及所處環境的影響較深,而且他們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生活與環境,所以會很難打破原有思想觀念的束縛,與城市大學生相比,更加循規蹈矩;與農村大學生相比,城市大學生對傳統道德價值觀念相對忽視,過于追求自我,對傳統道德文化的繼承有所缺失。對待事物的態度不同必然會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復旦舍友投毒案”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宿舍兩人對事情的看法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兩個共處一室的室友,因性格不合,彼此不在對方的網絡聯系人之中。后來又因水票起爭執,認為水費平攤的方式不合理。這次爭執激化了既有的矛盾,釀成慘案。嫌疑人林森浩投毒,心理是有憤怒和不滿的,這與他嫉妒、自卑、敏感、脆弱的性格缺陷和處理宿舍人際關系問題及情緒調節能力低有關。
(二)城鄉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和消費心理不同
首先,消費結構不同。調查顯示,農村的大學生消費結構按比重的大小依次為飲食、學習、服裝、通訊、交際等,而城市大學生消費結構按比重大小依次為交際、通訊、服裝、飲食、學習等。農村大學生的生活消費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學習用品為主。在生活費中,以飲食費為主。其次,消費心理不同。城市大學生存在著消費炫耀心理,有的甚至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例如,張紅的爸爸是某公司總經理,她花錢時從不猶豫,想花多少就花多少。她曾經給全班25位女同學每人買了一個包,給11位男同學每人買了一輛自行車。張紅說,買東西就是要隨心,不需要有任何顧慮。這種炫耀心理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而農村大學生有的為了少花一些錢會不顧營養的需要,去選擇廉價的飯菜。
不同的消費結構和消費心理造成了不同的消費狀況,城市大學生選擇隨心所欲、高標準的生活消費方式,而農村大學生生活貧困,有的甚至連基本的溫飽都無法保證。城市大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好的大多只愿意與自己的經濟條件相當的舍友在一起交往,他們甚至看不起農村的貧困大學生。而經濟條件差的農村大學生,心理有壓力,有普遍的自卑情緒,對周圍的環境比較抵觸,而且從性格來說,對外界比較敏感,個別同學有憤世嫉俗的心理傾向。因此,他們也很難與城市大學生有共同的話題,很難和諧相處。這種城鄉大學生消費狀況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會產生一定影響,使同一宿舍成員因消費狀況不同而無法進行友好交往。
(三)城鄉大學生集體意識的強弱不同
農村大學生相對來說具有強烈的集體意識,而城市大學生則比較關注自我,崇尚個性。城市里的大學生有很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更希望建立一個相對寬松、愉悅的環境,在這種寬松的環境中他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會比較傾向于選擇一種集體生活,他們在這種生活中會感受到快樂。城鄉大學生集體意識的強弱會使宿舍成員在集體活動方面產生分歧,影響宿舍人際關系。例如農村大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基本上高于城市大學生,活動過程中也更易于調配以及服從活動安排。相反,城市大學生表現較為消極,在活動過程中更多的是關注自我的價值體現,因此活動表現更趨于個性化。在宿舍人際關系處理上,農村大學生基本上會表現出的大無畏的精神,而城市大學生在幫助朋友做事情或為朋友打抱不平等方面一般會略遜于他們。
二、解決城鄉差異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影響的對策
宿舍是大學生休息、交流和學習的場所,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好壞,關系到各個高校學生管理的質量,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健康成長也有較大影響。因此,積極探索解決城鄉差異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影響的對策是十分重要的。
(一)學校要加強大學生宿舍管理和對大學生的教育
1.學校應該建立健全宿舍制度,完善管理模式
學校應該以一切為了學生,為學生服務為宗旨而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切實做好教育與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各項制度的作用。如建立健全宿舍公共財產的使用制度,宿舍用電、用水制度,宿舍衛生管理制度等,這樣都有利于宿舍成員更好地規范自己的日常行為,減少不必要的矛盾與摩擦。此外,建立宿舍定期溝通機制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為宿舍成員敢于提出宿舍內部存在的問題提供制度保障,使宿舍存在的潛在問題公開化、透明化,有利于問題和矛盾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還應該注重對大學生的心理疏導與教育。各個系部應該具有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盡量多組織一些關于人際關系方面的集體活動與講座,使大學生增強對人際交往的心理學認識,明白如何構建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
2.創建一支高素質的宿舍管理人員隊伍,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學校應該提高宿舍管理人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管理人員應該深入到大學生宿舍,及時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開展及時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領路人。此外,還要充分發揮宿舍長、黨員、班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
3.營造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圍
構建和諧宿舍人際關系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營造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圍。各個宿舍或宿舍內部之間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通過組織多種多樣的宿舍集體活動,如宿舍命名大賽、宿舍拔河比賽和宿舍內務評比等,樹立大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和集體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形成良好的宿舍人際關系。
4.多關注農村大學生
調查表明,農村大學生的宿舍人際關系較差于城市大學生。多數農村大學生要面對更大的家庭經濟壓力,這使得他們在宿舍人際交往中變得不自信,甚至產生悲觀情緒,所以常常把自己孤立起來,在宿舍人際交往中主動參與程度比較低。因此,學校輔導員、老師要對農村大學生的宿舍人際關系給予更多的關注。老師可以通過深度輔導的方式,鼓勵農村大學生主動參與宿舍的集體活動,引導他們積極構建宿舍人際關系網,并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幫助他們獲得價值感和成功感。除此之外,輔導員、老師也要經常對宿舍集體活動的組織者進行積極引導,使宿舍集體活動的開展充分考慮到每一位學生的特殊狀況,盡量消除因為經濟條件而產生的宿舍矛盾和隔閡。
(二)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修養
1.胸襟開闊
居住在同一屋檐下,難免會發生一些小矛盾。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只有心胸開闊,寬容舍友一時糊涂所犯的小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寬容、理解舍友,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千萬不要因為一件日常小事或一句話而去斤斤計較,而且態度也要委婉一些,否則,非常容易產生矛盾。事實上,寬容別人不僅不是軟弱,反而會獲得他人的尊重,贏得更多的朋友。此外,多一些幽默感也有助于緩和緊張的局面,就會創造一個健康和諧的宿舍氛圍。
2.換位思考
無論遇到什么樣的事情,我們都應該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問題,多為對方考慮,這樣自己就能夠了解為什么會和對方有不同意見,這樣就必然會少一些矛盾,多一些理解和體諒。例如,由于作息習慣的不同,有的宿舍成員喜歡學習到很晚才睡,而有的則喜歡早睡早起。習慣晚睡的同學,最好能夠慢慢改變自己的作息時間,盡量不要因為自己一個人的習慣而影響到其他舍友;當舍友午休的時候,動作要輕,不要弄出大動靜;自己聽音樂時戴上耳機;有舍友的朋友來時,要熱情一些。
3.坦誠待人
與舍友相處,要真誠和坦誠,摒棄偏見。真誠和坦誠,是構建和諧宿舍人際關系的前提與基礎。大學生舍友之間有矛盾是正常的,只有敞開心扉講出自己內心的想法,然后進行及時的溝通,才會有利于彼此互相理解,和諧相處,加深舍友之間的感情。當你坦誠的對待他人時,就會獲得對方的尊重與信任,而且,對方也會坦誠地對待自己,從而使自己的社交圈更加和諧。
4.互相幫助
互相幫助,是構建和諧宿舍人際關系的重要途徑。當一個人遇到困難時,最需要的就是友誼和幫助。這時,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笑臉,都會使他感受到溫暖,宿舍成員都應把舍友看作是自己的兄弟姐妹,當他們遇到困難時,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宿舍的溫暖和集體的力量。
(三)朋友與家長要進行適時適度的開導
在緩解緊張的宿舍人際關系中,朋友和家長的適時適度開導是必不可少的。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在化解矛盾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起到關鍵的作用。朋友之間有共同的心理基礎,很多大學生與舍友發生摩擦時寧可跟身邊的朋友抱怨,也不愿意尋求輔導員等老師的幫助。很多時候,朋友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更有利于矛盾與問題的快速、有效解決。因此,朋友之間要經常溝通與交流,釋放自己的內心,互相分享自己的意見與想法。家庭的和諧程度及父母的教育態度與大學生性格的形成、處事方式的選擇緊密相連。大學生在家庭中生活的時間較長,與父母接觸更久。所以,家庭氛圍及家長的引導對構建和諧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起著重要的作用。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人生導師,其言行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長要幫助并指導孩子與舍友和睦相處,當孩子與舍友發生摩擦時,要幫助孩子克服不良情緒,尋找自身原因,進行適度開導,在理性地幫助孩子化解矛盾的同時,還要幫助孩子提高調節情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黃艾麗,杜學元.關于我國城鄉家庭教育差異的比較分析[J].宜賓學院學報,2007(01).
[2]陳蘭,陳婷,趙飛,曹巧梅.大學生宿舍床簾風波[J].法律與生活,2001(02).
[3]張煥煥.高校大學生宿舍矛盾成因及解決策略探究[J].才智,2016(06).
[4]劉秀,艾露.淺析大學生宿舍安全及管理[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7).
[5]許擁旺,陳維澤.當前大學生宿舍和諧人際關系構建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14(06).
[6]黃高靜.簡論優化大學生宿舍的育人功能[J].新西部(理論版),2015(16).
[7]呂昶瑩.大學生宿舍文明建設[J].知音勵志,2016(11).
責任編輯:彭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