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榮
[摘要] 目的 探討綜合康復護理對腦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方法與護理效果。方法 從該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收治療的腦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選取120例納入該研究,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分別采用綜合康復護理與常規護理的方式對其實施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以及護理前后的空腹血糖濃度、日常生活能力。結果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濃度的改善情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的顯著性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而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高達95%,對照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僅為66.7%,低于觀察組(P<0.05),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取得了更顯著的效果。結論 針對腦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綜合康復護理方式展開護理工作,有助于更明顯地降低患者空腹血糖濃度,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取得了很好的護理效果,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綜合康復護理;腦梗死;2型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1(b)-0169-02
2型糖尿病是當前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因為患者體內胰島素作用和效果較差,使得胰島素較為匱乏,而這種疾病中比較常見且嚴重的并發癥之一便是腦梗死,誘發并發癥的患者表現為語言障礙、肢體障礙和認知障礙[1]。針對腦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及治療效果進行深入的觀察與探討,對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該研究在該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間收治的腦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選取120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深入對比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間進入該院接受治療的120例腦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根據對患者施行的不同護理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61~76歲,平均年齡(68.9±5.6)歲,對照組中,男43例,女17例,年齡56~75歲,平均年齡(65.5±6.3)歲。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2]
納入標準:(1)患者入院時經顱腦CT掃描、MRI檢查顯示均符合腦血管疾病中腦梗死的診斷標準;(2)納入此次研究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無其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
1.3 護理方法
該院為對照組患者提供常規護理,針對患者入院后的具體病情展開規范化的藥物治療,并執行日常基礎的護理工作。該院為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提供綜合康復護理,主要包括飲食護理、用藥護理、心理護理以及肢體的康復鍛煉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1)飲食護理、用藥護理。在對患者糖尿病治療后的護理工作中,飲食護理應該成為護理的核心與基礎,護理人員必須詳細告知并指導患者注意飲食問題,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并要求患者家屬加入監督與照看的行列中,共同幫助患者進行飲食護理工作。針對腦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的食用主要以高纖維食物,以增加腸蠕動的方式預防患者因長時間臥床治療而出現的便秘情況。此外,護理人員還要強化對患者家屬關于合理安全用藥知識的宣傳力度,要患者家屬明確合理與及時的用藥時預防糖尿病出現的意義,患有糖尿病的人需要按時檢測自身的血糖情況,同時學習自己注射胰島素,患者與家屬必須在了解有關糖尿病的所有常識的基礎上進入治療與預防階段,并注意關于降壓藥與腦梗死治療藥物服用的基本原理和事項。(2)心理護理。很多腦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出現在老年人身上,心理承受能力較為脆弱,疾病認知水平的弱化也使其產生過多的擔憂與焦慮心理,甚至對生活失去希望與信心。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通過主動熱情接觸患者,加強溝通,傳播疾病知識等方式,逐漸幫助患者消除消極緊張的負面情緒,增強生活與治療信心的同時,提高患者治療護理過程中的配合程度。(3)肢體康復護理。由于腦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長期臥床,因此護理人員要注意患者臥床的體位,保持良好肢位,盡量將肢體擺放在舒服的功能位置,預防出現僵化和變形的情況。經常幫助患者進行翻身,約2 h為患者變換1次體位,有助于預防出現褥瘡等并發癥。還要盡量減少患者患側處于臥位的情況,保持側臥位與平臥位。每天使用溫水為患者擦拭2次患肢,在進行肌肉的放松按摩時要保持動作的緩慢與輕柔,讓患者患肢功能得到更快的恢復。注重每天的關節被動活動,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決定活動的范圍與力度,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保持由小到大的范圍和力度。待患者的病情逐漸穩定以后,護理人員要盡早讓患者進行功能恢復性訓練,比如身體的平衡訓練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種基礎活動訓練。在日常護理中要積極鼓勵患者從臥位的姿勢改變為坐位和立位。在患者下地行走訓練過程中要注意輔助,預防出現摔倒等情況,日常協助患者進行刷牙、穿衣等訓練[3]。
1.4 觀察指標[4]
針對采用不同護理方式的患者在護理前后測量空腹血糖濃度,并進行改善情況顯著性的比較。采用PSMS軀體生活自理法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分,根據分數的高低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況進行比較,分數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強。同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
1.5 療效評定標準[5]
(1)顯效:患者經過護理后臨床癥狀得到顯著的改善,同時空腹血糖出現較大程度的降低;(2)有效:患者經過護理后臨床癥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時空腹血糖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3)患者經過治療后臨床癥狀與治療前無變化,甚至出現加重的趨勢,空腹血糖降低程度不明顯,甚至較護理前升高。
1.6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1.0軟件對數據進行研究,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n(%)表示,分別采用t檢驗與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濃度情況
觀察組患者護理前空腹血糖濃度為(14.7±3.6)mmol/L,護理后為(5.8±2.6)mmol/L,對照組患者護理前空腹血糖濃度為(14.6±3.5)mmol/L,護理后為(8.4±3.8)mmol/L。兩組患者在護理前的空腹血糖濃度情況較為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濃度改善情況更為顯著(P<0.05)。
2.2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觀察組患者護理前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為(35.5±4.4)分,護理后為(64.7±3.9)分,對照組患者護理前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為(35.8±4.2)分,護理后為(45.2±3.9)分。兩組患者護理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護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顯著性更高(P=0.013)。
2.3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顯效33例,有效2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達到95%,對照組患者顯效14例,有效26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為66.7%。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P=5.623)。
3 討論
有研究資料顯示[6],在腦梗死患者中,血糖是其最為重要的獨立性危險因素,在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下的患者機體出現腦梗死疾病的概率是沒有糖尿病人體的5倍,且兩種疾病之間具有相互影響的作用。對腦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嚴格地控制患者的飲食,注意合理用藥是關鍵,對患者的疾病治療性效果有很大的影響。該研究中,采用綜合康復護理的觀察組患者更注重飲食與血糖的控制,與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在入院時空腹血糖濃度較為接近的情況下經過護理,血糖濃度下降的幅度更大,兩組患者分別為(5.8±2.6)mmol/L和(8.4±3.8)mmol/L,而護理后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分別為(64.7±3.9)分與(45.2±3.9)分,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比對照組更顯著(P<0.05)。在臨床護理總有效率的比較上,觀察組患者33例顯效,24例有效,3例無效,總有效率高達95%,對照組患者14例顯效,26例有效,20例無效,總有效率僅為66.7%,護理效果明顯比觀察組差(P<0.05)。
綜上所述,采用綜合康復護理,對腦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為顯著的作用,很大程度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濃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取得更好的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丹.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的護理干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12):117-118.
[2] 宮靜.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7(13):189-191.
[3] 劉雪竹,王建枝.個性化護理對2型糖尿病并發腦梗死患者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0):161-163.
[4] 張艷茹.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的68例護理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4,13(17):412-413.
[5] 周健.腦梗死合并糖尿病的臨床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6, 21(2):41-42.
[6] 陳偉民,王彩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特征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刊,2013,12(9):22-23.
(收稿日期:2016-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