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殷超+歐慧欣+郭松巖
當前,國內高校學生管理多采用輔導員制。學生的一切事情都要經輔導員處理,而且每個輔導員所帶學生數均高于300人,輔導員工作量嚴重超載。這種情況下,培養高素質的班干部顯得異常重要。在學生管理中,班干部起著樞紐的作用,因他們與班里同學同齡,在價值觀念、興趣、愛好、語言體系等方面更加有同質性,所以他們比輔導員更加了解班級每個人的真實狀況。然而,優秀的班干部團隊需要一個較長的培養過程和舒適的成長環境。在此,筆者從如下四個方面提出班干部的培養策略供廣大同仁參考。
一、班干部的篩選
如何選班委?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然而這個環節非常重要,人選得當,事半功倍,人選失誤,事倍功半,而且會喪失掉班級塑形的最佳時期,甚至會將班級帶偏。目前,班委人選主要通過三個渠道產生:第一,學生自薦和老師推薦;第二,輔導員自己物色挑選;第三,班級競選。三種途徑各有優缺,第一種辦法產生的人選充滿自信,具有較強參與班級管理的意愿,但群眾基礎與管理能力有待驗證;第二種辦法挑選的人選適合輔導員的評價標準,但是因接觸時間短,難免看走眼,有失偏頗;第三種方面,可以把群眾基礎較好的同學推出來,但也會產生人緣好能力差,缺乏主見與能力的班干部。工作中可以綜合使用三種辦法,首先,公開招募班委,讓大家填表報名競選。然后,輔導員觀察,選取合適人選試用。最后,確定最佳候選人班級競選。班委人選產生后,同樣需要一個試用期來觀察考驗。一般情況下以培養為主,輕易不再更換,但是班委如出現原則性問題如:考試作弊、打架斗毆等,仍當果斷替換以免對班級造成負面影響。
二、班干部職責明確
大學的班干部和高中的班干部職能和工作方式完全不同。為此,班干部人選確定后需盡快明確每個人的工作職責。班干部職位設置不宜過多,少而精,一班四人最佳,分別為:班長、團支書、學習委員、文體委員,職位不同,工作范圍職能不同,具體如下:
班長:總領全局,負責班級管理,要求思想覺悟高,管理能力強,善溝通,能自律,能夠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執行力強,積極向上。
團支書:主要負責黨團建設,輔助班長班級管理,要求工作踏實負責,善寫作,字要好。
學習委員:負責班級學習工作,輔助學習弱的同學,要求成績優異,有奉獻精神,溝通能力強。
文體委員:組織班級文藝活動,要求活潑開朗,具有一定才藝,擅長文體活動組織。
各班委各司其職,各盡其能,責任到人,同時四班委并非獨立個體,要建立團隊意識,互幫互助,團結協作。
三、班干部團隊建設
1.建立信任體系
班干部之間,班干部與輔導員之間要建立牢固的信任體系。信任是創建優秀團隊的前提,然而信任的建立是在團隊具有相同目標,共同完成互動的過程中建立的。在此,輔導員既是參與者,也是監督者:參與者的身份使自己與班委可以同甘共苦,榮辱與共;監督者的身份可以在發現班委團隊問題時及時予以化解與糾正,師生間亦師亦友。班委對班級工作要向輔導員負責,同時輔導員要做班委的堅強后盾,遇到問題勇于擔當。
2.創建交流渠道
所謂交流渠道不僅是指建立班級通訊錄、QQ群、微信群等通訊技術平臺,還包括更廣闊的內涵。班委間交流主要是指引導班委建立交流意識。現在班委均屬于90后,且大多數為獨生子女,個性較強,思維與行動方式以自我為中心。為此,輔導員需要引導班委全面考慮問題,學會交流與合作。班委與輔導員間交流包括交流內容、交流平臺、交流模式三個方面。交流內容是指班委與輔導員間可以交流的話題范圍。學生與教師之間存在一條天然的鴻溝,學生潛意識里對教師存有戒備,為此,輔導員需要主動闡明,班委與輔導員間可以無話不談。交流平臺是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時間根據輔導員情況而定,空間既可以是網絡平臺也可以面談。交流模式是指師生交流過程中各自的角色與地位,傳統模式為教導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師主動,學生被動,久而久之學生會失去交流興趣甚至抵觸。班委與輔導員間建議采用傾聽式,輔導員以傾聽者的姿態,傾聽學生傾訴,幫助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四、班級管理常規問題培訓
班級管理中既包括常規性事務,也包括常規性問題。常規性事務如發布通知、收發材料、數據統計等,步驟簡單,可操作性強,只要強加練習都可勝任。常規性問題是指那些出現頻率高,但沒有標準解決方案問題。針對常規性問題,輔導員需要對班干部進行專業性培訓,才能發揮其應有作用。在此,我們以宿舍矛盾和學生心理健康兩個問題為例,加以闡述。
1.宿舍矛盾問題
宿舍屬于公共生活空間,同學間產生沖突與矛盾在所難免,如何及時發現和化解矛盾是班干部培訓的重點內容。重點關注對象包括四類[1]:(1)成績優異的貧困生。一般而言他們是自尊與自卑的一個矛盾體。優異的成績是他們驕傲的資本,但是面對拮據的經濟難免自慚形穢。(2)自由散漫,擁有不良習慣的學生,他們以自我為中心,不會為別人考慮。(3)性格內向,不善交流的學生。(4)特殊學生。特殊學生包括行為特殊和精神特殊兩類。
宿舍矛盾的解決步驟與方法。首先,調查矛盾原因,確定矛盾性質。分析矛盾對象是否為如上四類學生。第二,矛盾調解,矛盾對象不同,調解方式不同。調解人一定要客觀、公正、謹言慎行,切忌感情偏頗。一般采用多方了解,雙方座談的方式,以事實為依據,明辨是非,化解矛盾。第三,針對矛盾不可化解的宿舍,采取空間分離的辦法,防止宿舍矛盾升級。
2.心理健康問題
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成為輔導員工作的重中之中,在班委層面重點是增強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認識和班級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為此,從心理危機產生因素和易發群體兩方面對班委培訓。
(1)學生心理危機形成和發生主要有如下三方面因素[2]:個體面臨危機源,主要為生活事件如遇到挫折、失戀、精神疾病等;個體的心理危機承受能力弱;個體缺失社會支持。
(2)心理危機重點關注人群包括家庭離異或家庭關系惡劣的學生;來自偏遠地區的貧困生;患有精神類疾病的學生。
大學生產生心理危機實屬正常,最終要的是及時發現,及時干預。在干預過程中,班干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結語
班干部是輔導員的得力助手,班干部的培養歸根到底是對人的培養,如何培養人是教育界永恒的話題。正如葉瀾老師所說,先成人,后成事,班干部成長需要的一個周期,輔導員同仁一定要有信心,有愛心,有耐心,切忌拔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