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群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2-021-01
摘 要 為了更好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開展多樣化的校園文化活動提供參考。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了贛州市3所高校600名大學生,分析贛州市大學校園街舞運動開展的現狀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贛州市大學校園街舞以各種方式開展,受到學生的喜愛,硬件設施有待進一步加強。影響街舞運動開展的因素有開展的硬件和校園街舞社團的氛圍等,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大學生 校園街舞 社團
一、問題提出
街舞以主張自我個性、展示青春活力和它所具有的良好健身、娛樂作用而深受年輕人的追捧。街舞以街頭文化又稱為“嘻哈文化”為主,是黑人文化的一個主要方面,已成為美國文化非常主要的組成部分。由于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人們對于新鮮事物的感知能力越來越強,為了減輕生活壓力、學習、工作方面的壓力,很多人都會去尋找一種更狂暴激情的減壓方式,街舞就逐漸成了人們喜歡的一種方式,人們在滿足精神需要的同時自身也得到了鍛煉,完全符合了現代教育所倡導的“健康、快樂學習”。通過對贛州市高校校園街舞運動開展現狀的研究,為街舞運動的發展提供一定參考,并為豐富校園文化和完善街舞運動的開展,具有一定的現實價值。
二、大學校園街舞運動開展現狀分析
(一)校園街舞課開展情況
調查可知,校園街舞運動較時尚,受到學生的歡迎,有85%開設校園街舞的必要性。同時,對校園街舞課的教學方法及成績評級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街舞課首先是教師安排學生做一些最基本的律動練習,讓學生可以慢慢的運動狀態,從而慢慢進入其中街舞的學習中;然后開始整節課的教學內容,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同學不斷的模仿和自我練習,強調在音樂伴奏下舞動嘻哈文化;最后是教師讓學生分組進行本節課的成果展示,學生則根據自我風格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從整體上說,方法符合體育運動的要求,但方法較單一。
(二)校園街舞社團情況
調查得知,街舞運動學習場地設施相對來說并不是特別好,街舞課的場地是去健美操館上課,這為學生學習街舞制造了一些麻煩;其它街舞器材平時也很少對外開放,只在上課時間才可以使用,街舞社團活動時只有利用校園內的室外場地。這種因素對學生學習街舞的熱情有一定的削弱性,所以場地器材的缺乏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街舞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三)影響大學校園街舞運動開展的因素
街舞課開設的資源匱乏。調查可知,高校沒有專業的街舞老師,學校街舞社團也并沒有專業的街舞老師來給社團成員進行專業的組織和指導,缺乏教師的帶領,社團組織的無紀律性,使得街舞運動的發展一直受阻。老師在上課過程中,只是單單的結合自身的街舞經驗,沒有任何的參考教材。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沒有結合教材的參考,依靠老師自己的經驗安排課程計劃沒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嚴謹性。街舞對場地器材的要求并不高,可還是需要一定的場地器材,從調查可知,贛州高校街舞場地還是不夠理想,街舞上課基本上在健美操館,器材只在上課時被允許實用,平時是不對外開放的,這種現象滯緩了街舞的發展。
街舞運動的氛圍不夠。調查可知,街舞社團的制度化管理不夠,合理的制度是一個機構順利進行下去的保障。學校街舞社團的活動都是由學生自發組織運行管理的,因此在管理上因為經驗的缺乏會導致一些管理方面的問題。街舞在校園生活中也總是有著一些影響力的,然而學校沒有加強重視對街舞課程的開展,也沒有加強對街舞的宣傳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街舞課程在常規教學中的發展。
(四)大學生街舞課開展措施
加強硬件建設。加強對街舞老師引進和授課老師的培訓。積極引進街舞的老師,對學校授課的街舞老師進行更加專業和多方面培訓,讓他們在已有的街舞的基礎上再更上一層樓,這將為街舞的開展提供很大的幫助。編寫規范化的街舞教材。規范的街舞教材能夠指出街舞的發展方向和為街舞的學習提供巨大的幫助。加強對場地設施的配置,學校應該結合學生的需求,為學生提供一些保障,為我校街舞運動的開展提供幫助。
構建街舞運動氛圍。任何團體要想發展的更好更穩定,都離不開這個團體的組織管理方式。學校街舞社團的訓練方式和教學方法因為沒有專業老師的參與顯現出了許多不科學的地方,也因為組織管理不到位,讓很多成員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學習或者訓練的。所以學校要實行統一管理,讓社團制定更加規范、行之有效的計劃,提高街舞的質量化。加強街舞的宣傳力度。
三、結語
大學校園街舞以各種形式的方式在校園里開展,受到學生的喜愛,校園街舞以多種方式進入校園,影響校園街舞開展的因素有硬件和街舞社團因素。為促進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需要大力發展校園街舞運動。
參考文獻:
[1] 楊曉艷.高校健美操教學模式現狀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4):59-60.
[2] 丁世勇,吳延年.對街舞運動的分類及其主要動作特點的分析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25(5):44-46.
[3] 汪波.影響街舞的舞蹈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2,09(09):24-27.
[4] 劉懌.街舞的淵源、流變及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展望[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8(1):44-46.
[5] 黃璐,孫平.街舞運動“吸引力”探微[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4,19(3):22-24.
[6] 黃璐,吳印波.普通高《街舞》教材整體框架設計[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21(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