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萌
[摘要] 該文主要對內分泌代謝疾病進行了概述,并詳細闡述了中西醫結合防治糖尿病、中西醫結合防治甲狀腺疾病、中西醫結合防治代謝性疾病的研究進展,總結了中西醫結合防治內分泌代謝疾病的良好療效,以期為廣大的醫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內分泌代謝疾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2(b)-0197-02
內分泌代謝疾病在成年人中的發病率高于5%。糖尿病、糖調節異常、代謝綜合征、肥胖癥、骨量減少及骨質疏松癥、血脂障礙和甲狀腺炎等都屬于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甲狀腺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在女性中的發病率較高,女性糖尿病患者也越來越多。對于這些內分泌代謝疾病,常用的治療方法是以西藥治療為主,該文對西醫防治、中西醫結合防治的優缺點進行了比較分析,指出了中西醫結合防治內分泌代謝疾病的獨到之處。
1 中西醫結合防治糖尿病
多種因素可導致糖尿病的病發,因此,糖尿病臨床治療的重點是綜合防治,這與中醫從整體上調節治療疾病的觀點相吻合,體現了個性化有針對性的治療原則,患者的各種情況不盡相同,相應的治療方法與藥物也各不相同。以臨床實踐為基礎,林蘭教授對糖尿病的中醫辨證規律進行了探索,參照前人的經驗,從微觀上進行檢測,并加以客觀辨證,歸納出糖尿病的演變規律與共性。參照宏觀辨證的觀點,總結出糖尿病具有的四大基本證候:陰虛證、熱盛證、氣虛證和陽虛證,并通過實踐對這一理論進行了補充。林蘭教授等[1]指出,糖尿病患者患病之初燥熱較盛,血糖值較高,此時應該及早控制血糖,充分應用控制飲食、中藥、化學合成藥、胰島素和運動等中西醫各種方法;將血糖控制相對平穩后,再重點預防和延緩并發癥的發展。中西醫各有優勢,西藥具有較強的降糖效果,起效迅速,而中藥具有較持久的降糖作用,改善癥狀好。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以辨證論治觀點為基礎,林蘭教授參照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根據病證合理加減藥物,收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林蘭教授還提出,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的方法對于糖尿病病情的緩解具有良好效果,有助于患者減少用藥量,對病情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預防和延緩作用。
除此之外,有效結合中醫的辨證規律和西醫一系列的客觀指標,在宏觀之中又有微觀形式的參與,提高了辨病辨證相結合的科學性,使得糖尿病的防治指導更加確切,有效提高治療效率和治療效果。目前,許多地方已逐漸應用了中西醫結合防治糖尿病的方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該方法受到醫生和患者的歡迎,成為當前防治糖尿病的一種十分理想的方法。中西醫結合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發癥上具有獨到的特點,優勢十分顯著。
程學軍[2]曾對2型糖尿病進行了分類,將其劃分為五大基本證候:陰虛熱盛證、氣陰兩虛證、肝腎陰虛證、濕熱內蘊證和陰陽兩虛證。經過臨床實踐發現: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中西醫結合組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中藥組;西藥組和中西醫結合組對FBG、PBG的治療效果優于中藥組,且中藥組和中西醫結合組對HbA1c的治療效果優于西藥組。該臨床實驗證明2中西醫結合治療2型糖尿病的效果顯著優于單純中藥治療和單純西藥治療。
周勇等[3]曾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對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中藥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益氣活血,改善患者病情,并預防并發癥發生;西藥主要起到控制血糖、血壓,降低血脂和抗凝的作用。94.0%的患者血糖控制超過一般水平,心電圖ST-T改變治療后達到了63.3%的總有效率,6例患者運動后心絞痛的癥狀得到緩解。由此可說明,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可取長補短,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2 中西醫結合防治甲狀腺疾病
對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治療方法進行簡單分類,主要包括3種:抗甲狀腺藥物、甲狀腺切除、放射性I。患者服用抗甲狀腺藥物以后,可能出現諸多不良反應。應用放射性碘雖然可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極有可能導致永久性甲狀腺功能減低。而應用甲狀腺切除手術療法對適應證的要求比較嚴格,同時也有較高的甲低發生率和甲亢復發率。而應用抗甲狀腺藥物與草藥相結合的方法治療甲亢,收到了顯著的療效。中草藥與抗甲狀腺藥物結合的方法與單純應用抗甲狀腺藥物相比,可有效降低甲亢的復發率,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緩解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狀,顯著調節甲狀腺功能狀態。
鄭曙琴[4]曾將69例Graves病患者進行分組,其中43例患者作為治療組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26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單純采用西藥進行治療,對這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率、甲狀腺功能的改善情況等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通過2個月的治療,治療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治療組。
將85例甲亢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為3組:甲亢寧組、甲亢寧加小劑量他巴唑組、他巴唑組。對3組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觀察,評估其總療效、癥狀緩解情況、甲狀腺激素及心鈉素水平等。結果顯示:3組藥物治療的總有效率沒有出現顯著性差異,而甲亢寧組、甲亢寧加小劑量他巴唑組改善甲亢癥狀的效果顯著優于他巴唑組,在調節甲狀腺功能、改善異常心電圖、降低心鈉素等方面出現了相似的結果。說明應用甲亢寧治療甲亢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中西醫結合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并且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很低。
在所有癌瘤患者中,甲狀腺癌僅占1%。甲狀腺癌又包括很多類型,例如濾泡狀癌、乳頭狀腺癌、髓樣癌、未分化癌等。在手術治療甲狀腺癌的基礎上,加以養陰清熱的中醫藥,可有效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對手術療效起到鞏固作用,預防病癥的復發;加上內分泌治療,可有效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3 中西醫結合防治代謝性疾病
將128例患者進行隨機分組,31例患者為治療組,應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采用壯骨方與鈣爾奇D配合治療;33例患者為中藥組,單純采用壯骨方進行治療;32例患者為鈣劑組,單純采用鈣爾奇D進行治療;32例為糖尿病對照組,單純進行降糖治療。3組的療程均為20周。結果顯示,與其他3組相比,中西醫結合組骨密度增加有顯著性差異,中西醫結合組治療骨痛的總有效率最高,為96.8%。
康傳其等[5]曾對中西醫結合治療97例中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97例患者全部應用口服α-骨化醇膠丸與內服自擬碎仙固疏湯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并對這97例患者進行1~25年的隨訪,97例骨折患者均已痊愈。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作為療效評價標準,治療前后P值呈現顯著性差異,97例患者骨密度的t值均有所提高,其中脊柱椎體的骨密度t值平均提高了0.032,股骨上端骨密度的t值平均提高了0.036。結果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質疏松癥可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王延須等[6]曾觀察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療效。令對照組患者服用別嘌醇片,3次/d,每次劑量為100~200 mg。對治療組患者,在服用別嘌醇片的基礎上,內服健脾祛濕中藥,并采用參附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靜脈滴注。結果顯示,中西藥結合治療組的有效率為96.7%,對照組有效率為87.0%。治療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主要是充分結合了辨病與辨證,按照患者病情發展的階段,采取有針對性的辨證治療方法,以中醫辨證分型治療為基礎,再加用別嘌呤醇、碳酸氫鈉片,可對關節疼痛癥狀起到緩解作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避免了單純應用中藥或者單純應用西藥的缺點,充分發揮了中藥和西藥的優勢,提高了療效。
4 結語
中西醫結合對于防治內分泌代謝疾病方面具有以下優點:①緩解病癥。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西醫治療后,患者的血糖控制相對平穩,但是仍存在例如倦怠乏力、口干口苦、自汗盜汗等癥狀。對此,可充分利用中西醫結合的優勢,進行辨證論治、因人施宜的方法進行治療,可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而中西醫結合治療甲狀腺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調節甲狀腺功能。②降低西藥的用量。西藥雖然起到了良好的降糖效果,但也會有不良反應產生。一些患者肝臟、腎臟本身就存在病變,若長期應用西藥治療,必將嚴重損害患者的身體健康。若加用中藥進行治療,可有效降低西藥的使用量[7]。中西醫結合治療甲狀腺疾病可降低西藥的用量,避免了長期大劑量應用西藥所引起的不良反應。③防治慢性并發癥。西醫并沒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對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進行治療,若在控制血糖的基礎上配合中醫辨證論治,可有效防治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8]。
[參考文獻]
[1] 王斌,林蘭,倪青,等.中西醫結合防治內分泌代謝疾病進展[J]. 醫學研究雜志,2011(8):19-22.
[2] 程學軍.2型糖尿病中醫辨病辨證論治方案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83-85.
[3] 周勇,高原福.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0):38-39.
[4] 鄭曙琴.中西醫結合治療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 2005,32(5): 449 .
[5] 唐傳其,陸強益.中西醫結合治療中老年性骨質疏松癥97例[J].四川中醫,2010,28(4):104-106.
[6] 王延須,郭德生,張愛琴.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療效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294-295.
[7] 湯益明,吳躍進,胡建平.中西醫結合防治代謝綜合征[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2(1):58-60.
[8] 姚俊. 中西醫結合治療代謝綜合征的臨床療效[J]. 中國醫藥導報,2013(1):85-87.
(收稿日期: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