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珍
【摘要】隨著教改的不斷發展,創新性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的發展中,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組際交往互動模式顯得尤為突出。組際合作學習包括個體自學、自愿結合、互幫互學、小組交流、各小組代表進行匯報,同時進行組際之間的交流和討論。在這種組際交往互動的學習方式下,學習較好的學生會對學習較差的學生進行提高和幫助,這種互幫互助是一個雙向提高的過程,對自身的認知和推理水平進行全面的提高,同時也加深理解了知識,同時也對自身的責任觀和從屬感進行了全面的提升;學習較差的學生接受了來自教師以外的幫助,使得焦慮感得到了降低。本文針對組際交往互動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組際交往 互動模式 初中英語教學
一、組際交往互動模式
組際交往互動是以六到七個人的小組為單位,在自學和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組際交流與競爭的互動活動。這種模式建立在平等與民主的師生觀上,對學術進行全面發展的基礎之上,把教學看做是信息動態化與多維化互動的交往模式。在這種組際交往互動模式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溝通是動態的,理解是相互的,學習知識只是其中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對思維的開拓,以及對意志的磨煉和對情操的陶冶。
二、組際交往互動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課程應用
教材不是課程內容的唯一,學生應是課程的主體。教師以成人的認知結構為標準,人為設計情境。凸顯問題,不是“自然”合乎學生認知規律和認知情感的。真正要培養學生想學的情感、會學的能力,應著力降低學習內容的坡度,整合教材,建構一個合乎科學的課程,并運用教與學的互動機制,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給學生“制造”一個聽與說、讀與寫以及合作與競爭的學習平臺,并使之成為實踐的內容、活動的內容、開放的內容,這是有效促進組際交往學習的關鍵,能展示學生不同的“思想”。組際交往探究促學,使教學不再是停留在表面顯性的知識點上,不再是圍繞知識的點擊周旋,而是促進學生依據簡單知識,又一次再生想象,并促使個體、群體富有生命活動的學習不斷展開,在開啟智慧、人性潤澤和人格陶冶的交往活動中構建富有生命力的教學內容。
比如:譯林版八年級上冊Unit2 School life中的 Reading,“Life in a British school”和“Life in an American school”可以把內容分別由兩組負責,一組負責英國學校生活,另一組負責美國學校生活。然后不同的組際之間進行全方位的合作與創新,同學們既能在組際交往中展示自己,同時也能在組際交往中學到有關英美兩個國家不同學校生活的知識。
總之,教學改革強調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教學內容在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溝通中展開,并以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和創造的形式,不斷強調“做中學”的價值,即以“做”為中心,安排讀書與講解、操作與歸納、應用與拓展。組際交往應成為“做”的內容,成為課堂教學中有意義的內容。
三、優化組際交往學習過程,改進組織形式
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重視知識生成過程的開放,積極改進傳統教學僵化的組織形式,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對培養學生文化素養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實踐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
1.拓展思維空間,激發組際交往學習。教學中結合新知識的“生長點”,開放教學過程,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己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所思考,不斷豐富教學的內容。如教學“填條件、補問題”時,不同學生有不同的想法。對此,教師應激勵學生個別學習、獨立思考,讓每位學生找到自己“會與不會”之處,且讓其在“懂與會”的內容上,表現出學習的創造性,從而促使自己發現知識的缺漏和方法的不當。悅納自己和接納別人成為學習過程的需求,有效地激發了組際交往學習的興趣,喚發了學生自信自尊和團結合作的積極情感。在英語教學中,要巧妙應用教學機智,改進教學組織形式,不斷優化教學過程。
比如在Unit7 Shopping中的Reading:可以讓不同的組際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扮演顧客和營業員進行出演,可以組際之間進行相互競爭,同時不同的組際進行質疑,考察隨機應變的能力。
2.設疑激趣。在英語教學中,通過游戲、競賽、演示、圖片、幻燈和多媒體課件等多種手段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引發動機、激勵行為、激發情感,真正做到為學生的學來設計教師的教。
例如:在教學行程中,教師請學生做相遇游戲表演,學生對此很感興趣,爭先恐后。接著教師在引導表述意思的基礎上有步驟畫出示意圖,并引導學生思考相關的。就此,教師請學生表演從同一地點相背而行的情形。這樣,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3.討論理解。討論有利于調動全體學生投入探索,有利于師生間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維撞擊和智慧火花的進發。討論包括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師生討論和全班討論等。討論可在學習重點、難點時,在比較歸納、拓展延伸時。等等。讓教向學真實有效地轉化,適時引導驗證驗算,培養其實踐能力。
例如:在譯林版八年級上冊Unit 4 Do it yourself的Reading中,“Many people like DIY. Andrew likes DIY too. He is crazy about it .Do you think he is good at DIY”通過這個提問,開展了本篇課文的討論,組際之間進行交流。“No,he isnt. He caused a lot of problems when he did things himself”可以針對此,不同的組針對 Andrew在DIY 過程中所做的事情及所造成的問題,然后組際之間進行評價與討論。
4.存疑拓展。英語課堂教學中,適當存疑。能有效地將知識拓寬,并引向課外實踐。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探討知識的積極性。教師適時表揚學生大膽探討規律的精神,引導學生課后舉例驗證、反向思考和總結歸納。
例如譯林版七年級上冊:Unit6 “Down the rabbit hole”中,“Alice saw a white rabbit in a coat passing by. The rabbit took a watch out of his pocket and looked at the time. If you were Alice,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see such a strange rabbit?”除了課本中的幾點存疑以外,還可以根據課本的存疑進行拓展,在不同的組際之間進行相互問答。比如,“What happened to Alice when she jumped into the hole too?”課本的中的回答是:“She fell for a long time and hit the ground,She found herself alone in a long,low hall which doors were all locked. She saw a small key and opened one of the doors”文章到此就結束了,每個組可以進行拓展發言猜測或自己發揮想象編寫Alice進入之后所發生的事情,然后由其他的組進行重新質疑,從而完成互動的組際交流。
5.評價激勵。在中學英語教學中,重視利用活動實踐的可操作性。有效地開展交流評價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素養和健全的人格。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做,允許學生這樣做,也允許學生那樣做。不同的思維活動,才能進發出創新的火花。其次,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表揚激勵學生,失敗是成功的母親,培養學生自重、自信、自強。第三,開展自評、他評、互評活動,組織學生自由辯論。培養良好的實踐習慣和學習品質。如教學圓柱體積時,教師演示割拼過程后,引導學生說:我是這樣想的.你是怎樣的。
四、總結
組際交往互動模式是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較為先進的應用,同時也是激發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方法。在組際交往互動模式中,教師的主動權給學生,學生根據自身的優勢和任務要求,對學習方式進行針對性的選擇。小組成員對角色進行不同的分工,遇到難題首先是進行小組內的交流與商討,而不是依賴老師,這就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機動性。小組討論后,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進行組際之間進行交流,然后全體學生針對觀點進行評論,通過整體的辯論小組的結論會深刻,在獲得更深刻的認識的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整體能力,其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由于學生能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自己喜歡的內容,所以學習效率必定會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方玉清.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4.
[2]婁萌.小組合作學習在綜合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04).
[3]朱卉.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讀報課上的初步嘗試[J].文教資料,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