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飛
摘 要:企業的風險管理與企業自身的內部控制體系是否完善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一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能夠幫助企業規避經營風險,提高管理水平,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作為煉化企業,對于風險的防范與掌控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結合目前我國經濟管理政策,分析與風險管理緊密結合的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并針對目前企業存在的不足,提出二者結合的改善策略。
關鍵詞:企業;風險管理;內部控制
一、企業風險管理含義
企業風險管理應視為一個持續的執行過程,緊密結合在企業經營戰略的設定之中,通過企業的管理層及其他相關人員共同協作執行,其理念及制度應貫穿于整個企業運營過程中,為每一名企業員工所熟知和運用,從而確保能夠及時發現企業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使一切風險都處于可控狀態,為企業經營目標的達成提供有力保障。企業的風險管理通常分為八點要素,相互關聯,相互協作,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始終。
二、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之間的關系
2004年,COSO經過4年的研究之后,在之前《內部控制統一框架》理論的基礎上發布了《全面風險管理統一框架》,為全面風險管理提供了執行標準和依據,在這一新的理論中,全面風險管理增加了三項內部控制目標,以及相應的管理戰略目標。由此可見,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日趨融合趨向。然而,全面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仍然具有一定的差異:
(1)全面風險管理作為一個持續性的執行過程,貫穿于企業管理始終,而內部控制則是企業管理職能中的一項。此外,全面風險管理內容包含了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合規風險等多項風險內容,企業能夠通過這些風險的分析和評估獲取機遇,規避或預知影響。而內部控制則沒有對風險和機遇進行明確的區分。
(2)全面風險管理理念中包含了風險偏好、風險應對策略、風險零容忍度等戰略要素,因此能夠對風險進行準確全面的度量和評估,確保企業在風險偏好及運營發展戰略方面保持一致。內部控制則是企業內部面對可能遇到的風險所采取的各種應對措施及方法,完全依據風險內容進行控制機制的制定及實施,內部控制措施的必要性與風險系數呈正相關的關系,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需要以具體的內部控制措施為有效手段,對各種風險進行控制和評估,從而將潛在的各類風險扼殺在萌芽之中。
三、我國企業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現狀
(1)未能充分認識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執行力度不足,對于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之間的關系概念模糊。部分企業將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分裂開來,視為兩種彼此獨立的管理體系,部分企業則僅僅將內部控制視為全面風險管理的一種手段,弱化了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這些概念上的模糊認識使部分基層管理人員產生了管理體系重復、冗雜的誤解,并使內部控制與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彼此脫節,不利于企業風險管理的完善和發展。
(2)偏重合規性,忽視實踐性。部分企業過分強調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制度及手冊等文件完善,卻忽視了制度的執行、監督、評估和反饋等實踐工作,從而不利于全面風險管理的執行報告及偏差糾正。
(3)運行機制不到位。在部分風險系數較高的運營環節、經營領域及關鍵風險控制點,對風險因素的預警、應對及追蹤力度仍顯不足,或存在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尚需做進一步的完善和補充。
四、完善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議
1.充分評估企業當前風險,設計切實可行的內部控制體系
內部控制體系必須緊密依據企業的風險評估結果,因此在制定切實可行的內部控制體系時,必須首先全面評估企業風險,并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從設計、執行、評估、完善等四個環節進行內部控制體系設計,其中,設計環節是極為重要的一環,這一階段關系到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是否科學可靠、切實可行,企業應當從自身經營情況及管理特點出發,注重全面性和科學性。
在執行環節,應當注重內部控制制度的可操作性,并根據企業各部門、各層級的技術特點,制定實質性的管理制度。在評估環節,應當注重內部控制預期目標達成率的評估,并確保評估的客觀性、公正性和透明度,以便為管理人員提供真實有效的決策依據。在改善階段,應及時對控制制度進行跟進和修正,并保持其改善的穩定性、科學性及實質性,并制定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監督機制。
2.根據企業特點,制定明確的可執行制度
建立起切實可行的內部控制體系后,還應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制定出細致而嚴密的執行制度,其中包括:①科學設定控制目標,詳細劃分控制責任,明確進行控制授權,使各部門、各崗位準確了解自己所承擔的控制職責,牢記被賦予的控制權限,從而使內部控制制度權責分明,目標明確,具有較高的執行力,同時,一個明確而詳盡的執行制度,能夠為企業各部門、各崗位提供行動指南;②分離不相容崗位,降低人為風險。此類分離應廣泛包含部門之間、機構之間、機構內部人員之間,從而掃清內部控制障礙,最大限度填補管理漏洞,防范和降低人為潛在風險。
3.完善組織機構,充分發揮內部審計部門職能
企業可根據自身特點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構:一是建立由企業負責人負責的全面風險管理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指導企業的風險管理工作;二是設立專職部門或確定相應職能部門,具體履行全面風險管理職責;三是發揮內部審計部門的作用,負責研究提出全面風險管理監督評價體系,開展監督與評價,出具監督評價審計報告。其他職能部門及各業務單位在全面風險管理工作中,應接受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和內部審計部門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
4.提高企業各部門協同能力
企業應培養內部各部門的整體意識,明確企業作為利益整體,工作必須從整體利益出發,內部控制不能狹隘地謀求部門或個人自身的利益,積極增進各部門、各層級間的信息共享,加強信息溝通,建立起相互協作、相互配合、彼此促進的團隊精神,在工作中互通有無,做到問題及時發現、共同分擔、共同商討,從而及時填補內部控制的漏洞,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
五、結語
面對目前日益復雜化的內外部環境,企業應高度重視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結合自身特點建立起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從而更好地規避風險、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增強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