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喬俏 朱 琳
(太原師范學院,山西 晉中 030619)
淺析《美妙時刻即將來臨》的藝術風格和演唱分析
楊喬俏 朱 琳
(太原師范學院,山西 晉中 030619)
在莫扎特的音樂創作生涯中,《費加羅的婚禮》是創作于古典主義時期的一部非常經典的藝術作品。這部歌劇中,莫扎特用他獨特的音樂語言給每一個角色輸入了生命,讓每個人物都被塑造得鮮活靈動而豐滿。并且,每個人物都有了自己個性。在歌劇中,每個重要的角色都有其個性化的詠嘆調或獨立唱段。《美妙時刻即將來臨》就是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女主角蘇珊娜的精彩唱段。本文從藝術風格和演唱分析兩個角度出發,來論述該作品。
莫扎特;藝術風格;詠嘆調;費加羅的婚禮;演唱分析
在西方音樂的歷史中,奧地利作曲家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是一位非常傳奇的人物。而歌劇是這位大師音樂創作中最重要的表現形式。其中《費加羅的婚禮》是莫扎特最杰出的幾部歌劇中的一部喜歌劇,這部歌劇取材于法國18世紀文學家博馬舍的話劇,在1786年莫扎特把《費加羅的婚禮》這部歌劇搬上了舞臺。其中,詠嘆調《美妙時刻即將來臨》是這部歌劇的第四幕,表達了女主角蘇珊娜為了懲罰費加羅對自己的不信任和懷疑,以及自己對美好愛情的憧憬。這是一首非常動人的詠嘆調。
在劇中,所有的角色莫扎特都能用音樂生動的表達出來,并且表達的恰到好處,情感細膩。例如,對劇中好色的伯爵的諷刺嘲謔、對高貴的伯爵夫人的贊美、以及費加羅的勇敢機智和蘇珊娜的活潑可愛都被大師用生動準確的音樂語言表現的更加鮮明。而《美妙時刻即將來臨》主要是以蘇珊娜這樣一個不畏強權勇敢捍衛自己愛情并對愛情忠貞的人物形象為主線而展開的。
這首詠嘆調是由宣敘調和詠嘆調兩個部分組成。在莫扎特的歌劇中宣敘調總是有一定的詠嘆性。從四個小節的前奏后開始為宣敘調,曲調為C大調,4/4拍的小快板。在第18小節中,出現了一個降B音,樂曲的調性在這里由原來的C大調轉為了F大調,并在F大調上結束。曲調也逐漸柔和委婉起來,為之后的詠嘆調做了鋪墊和過渡。
詠嘆調是并列單三部曲式(A-B-C),為F大調,6/8拍,行板。它的旋律優美,富有歌唱性。并且出現有很多裝飾音,使音樂更優美,且更富有律動性。
(一)氣息
結合我自己演唱這首作品的感受和認識我先從氣息部分來分析。意大利美聲學派有這樣的說法:“呼吸是歌唱的基本和動力,誰懂得了呼吸誰就懂得了歌唱。”而在我國的聲樂理論中有“氣動則發聲”也同樣形象的說明了呼吸對歌唱有多么重要。由此可見,想要演繹好作品必須要先有好的氣息支持,在演唱時讓氣息流動起來,保持作品的連貫和完整就要靠我們平時加強氣息的訓練了。
(二)語言
在學習和演唱意大利聲樂作品時尤其要注意的是歌詞語言的標準和規范,這是對藝術對作品最起碼的尊重和歌者應該有的素養。在演唱作品前,首先應該先大聲的,用上氣息來朗讀歌詞,這也是我的老師一直教導我的,在朗讀的過程中要做的不僅僅要注意歌詞的準確性,重要的是要注意語言的語氣和連貫。宣敘調演唱時像說話一樣,在氣息支持下,感情充沛,注意讀音的清晰還有情緒上的表達。
(三)作品處理與情感表達
處理作品上首先遵循古典音樂的特有的特征來演唱,既要優美、從容,還要注意連貫,聲音要柔和,并且注意音量要適中。要嚴格按照譜面準確地演唱,音的時值、附點。比如19小節里的后十六,宣敘調雖自由但不能太隨意,還是要跟著節奏來,我自己在演唱這里的時候開始就忽略了這點,以至于節奏稀里糊涂。還有最后結尾23小節,演唱時格外注意語氣的變化,想象在花園中,靜謐的夜晚,心動的感覺,一系列的情緒。宣敘調部分是快板所以唱的稍快,并且要注意語氣結合呼吸的變化來表現蘇珊娜對愛情的憧憬還有被愛情圍繞的幸福的感覺。在轉入F大調是出現變化音降B,此時只有一個和弦來伴奏,在注意音準的同時還要用訴說的語氣來表達旋律,并且要有氣息的支持。
詠嘆調開始,人物情緒由興奮變為歡快,曲調相對優美抒情,演唱時要注意八六拍的節奏韻律“強弱弱”、“次強弱弱”。聲音在氣息的支持下要富有一定的彈性,并且以情帶聲的同時盡量控制好聲音的力度,表達出詠嘆調的波浪式的旋律線條的連貫,注意母音之間的連接和過渡。首先是四度音程的跳進,之后的附點、三連音的節奏型也是我們要格外注意的地方。在中間段中出現的一些裝飾音。【見譜例1】
譜例1

演唱時要注意時值和速度,可以先按照三連音的節奏放慢練習,直到自然不生硬,再回到原來的速度,用氣帶過。裝飾音在這里增加了音樂的律動,也是為演唱增添色彩的一筆。
演唱到最后歌曲高潮的部分,一共出現三次“vie-ni”,這里的處理要細致,第一個“vie-ni”有四拍,緊跟三連音,第二個“vie-ni”五拍,第四拍時要打開,唱時候不能虛,在氣息支持下到“ni”要收住一些,最后一個“vie”是一個延長音,并且歸韻到“e”上,所以要在氣息支持下順著聲音送出去,不能隨意的給力,之后到達最高潮的部分,要準備好呼吸,同時也是全曲最高音的位置A,“nar”在字形上咬住并打開口腔,氣沉,且微笑著將高音送出。緊接著重復“di vo’la”時逐漸墊起,氣息做足,并送到最后一個音。【見譜例2】
譜例2

這里我認為需要專門拿出練習,因為是最出彩也是情緒最飽滿的地方。全曲最后倒數第五個小節在終止上有個延長音也是我們不能忽略的一個的地方,我覺得“此時無聲勝有聲”形容這里再貼切不過了,雖然這里要停頓一下,但卻是為了之后的表達更充沛而積蓄的情緒,所以演唱時不能忽略這一個小小的休止。
莫扎特的這部作品具有典型的古典主義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點,體現了他在音樂上的完美追求和他對音樂的一種純真理想。我認為在演唱這首作品時不單單要弄清楚歌詞的意思更應該將歌劇的里面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以及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都熟悉和了解,才能更好地演繹和表現出蘇珊娜活潑開朗樂觀的個性。淺析這首作品,并結合我自己對這個作品演唱后的理解,我相信今后在演唱這首作品時,我對于蘇珊娜的人物性格有了一定的把握,并形成一定的心理感受從而可以再現人物的歌劇形象,也使我更加了解詠嘆調的藝術風格,更加了解莫扎特對藝術的追求。■
[1] 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198-201.
[2] 康俊麗.淺談聲樂演唱中的氣息.北方音樂,2011,01:69-70.
[3] 賈娟娟.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四首詠嘆調的教學研究.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4] 郭安妮.淺析詠嘆調《美妙時刻即將來臨》的藝術特點.音樂時空, 2013,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