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經濟建設的發展及信息化技術的進步,我國金融創新產品不斷更新。金融創新產品在推動社會各個領域變革的同時,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一旦監管不力,不僅會對社會公眾財產造成損害,還會影響社會的穩定性。本文在闡述金融創新產品類型及特征的基礎上,分析我國金融創新產品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探索金融法律對金融創新產品監管的對策。
關鍵詞:金融法;金融創新產品;監管;問題;對策
一、金融創新產品的類型及特征
目前,關于金融創新產品還沒有明確統一的概念,自20世紀60、70年代以來,西方社會金融業迅猛發展,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金融市場不斷開發出新的金融工具、產品、服務等,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不同國家、區域的金融往來日趨頻繁,金融創新速度加快,總體來看,金融創新產品的內涵主要體現在對金融產品的某一個特性或某一部分進行增刪、修改等,使其功能更加完善。對于不同層面的機構,金融創新產品的表現也不盡一致,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投資者而言,金融創新產品的分類有所差異。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金融長信產品的類型主要有連貫性金融創新產品,如浮動利率定期存單;動態性創新產品,如網上銀行系統;費連貫性創新產品,如抵押貸款證券化等。對于金融機構而言,金融創新產品可以從功能的改進程度上作出分類,包括功能全新的金融產品、在現有金融產品功能上作出部分改進的金融產品、具有附屬功能的金融產品綜合性功能的金融產品等。
從金融創新產品的發展實踐來看,金融產品具有逐利性、創新性等特點。金融產品的開發及運用是為了追求更大的利潤,金融產品的創新不僅是社會金融需求及技術進步雙重作用的結果,也反映了政府監管及市場競爭環境下金融企業發展的訴求。
二、我國金融創新產品監管存在的問題
1.監管主體層面的問題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金融市場體制變革力度逐步加深,金融企業競爭日趨激烈,目前,我國許多金融機構通過混業經營的方式來增強競爭力,在進一步增大金融風險的同事,也對監管主體的質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我國金融創新產品交易還沒有明確的機構,但是交易活動的影響范圍廣,在加大金融市場穩定性風險的同時,也加大了金融監管部門的壓力。
2.監管模式層面的問題
當前我國對金融領域的監管主要由央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四大機構負責,雖然四大機構分工明確,在社會金融監管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機構之間缺乏協調有效的監管政策、制度,導致對金融監管的效率低下,金融創新產品的發展促進了不同金融機構、金融部門的聯系,而相關法律法規缺乏對這些聯系的規范,導致對金融創新產品的監管出現法律空白。另外,在金融監管體系中,還缺少權威性的部門管理,導致黨金融監管機構、地方政府部門等在金融創新產品監管上容易各自為政,監管效率自然難以提升。
3.法律制度不健全
近年來,不同形式的金融創新產品大量涌現,在增強社會經濟建設活力的同事,也增加了金融風險。然而,與金融創新產品相比,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滯后,而且在法律監管層面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導致對金融創新產品的監管效果不佳。
三、金融法對金融創新產品的監管措施
1.加強法律監管責任理念
作為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金融創新產品的發展對社會物質文明建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為充分發揮金融創新產品的正面效益,加強金融創新產品的風險防范水平,確保金融創新市場高效、安全運行,在金融法律制定過程中,應明確責任意識,從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角度出發,制定有效的法律制度,激勵金融市場的創新與責任意識,同時,針對現代社會金融創新產品的復雜性、趨利性等特點,加強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避免因金融創新產品的過度風險轉嫁給消費者。雖然我國改革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強,但并不意味著完全由市場主導金融發展,而是應該利用法律、行政等監管手段,使金融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在金融法體系建設中,應進一步明確金融創新產品的法律監管責任主體,促進各個部門協調互補,對監管主體的監管范圍、職權、失職等行為作出法律層面的規定,將責任追究制度納入到金融法律建設中,以更加全面地保障金融創新產品監管的有效性。
2.健全法律法規體系
通過健全金融法律法規體系,既能夠為金融創新產品的長遠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也能夠保障金融監管順利、高效開展。一方面,要盡快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明確金融創新產品交易的法律地位,為金融創新產品交易的合法、順利推進提供科學合理的法律指導和依據。另一方面,在相關金融法規、制度制定、修改、廢止工作上,應加強不同法律規章的協調性,既要在不同的法律中體現不同層次的金融創新產品活動要求,也要滿足金融創新產品交易的條件、需求,從而為金融創新產品合法交易行為的規范操作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
另外,在稅務、會計等制度上,也要結合金融創新產品的發展進行完善,使金融創新產品的結算、征稅既符合國內金融市場的特點,也與國際金融環境相契合,進而為推動我國金融創新產品建設創造切實有效的環境。
3.變革法律監管體制
我國傳統金融領域的監管以分業監管為主,然而由于金融創新產品交易涉及范圍廣、復雜性較大等原因,在監管上應變革傳統的監管模式,采用四位一體的統一監管模式,既能夠促進金融創新產品市場的全面統一,也能夠充分利用資源,提高監管的效率。這就要求在加強金融部門內部控制的基礎上,從法律層面來促進金融監管不同部門、機構之間的聯系,如以法律形式確立一元化的金融監管機構,全面、及時地協調不同監管部門出現的矛盾,并結合社會監管來規范金融創新產品市場的秩序,創造和諧、高效的監管環境。
四、結論
綜上所述,金融創新產品是現代社會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內容,隨著全球化經濟一體化的來臨,金融創新產品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而帶來的風險不容忽視。針對我國金融創新產品監管中存在的各個層面的問題,相關部門、機構應結合金融創新產品發展要求,增強法律監管責任理念,健全法律并變革法律監管體制,以完善、嚴謹的金融法律體系為金融創新產品的健康、長遠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
參考文獻:
[1]祁敬宇.金融監管學[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2]岳彩申,楚建會.論金融創新領域法律責任制度的改革與完善—美國次級貸款危機的教訓與啟示[J].法學論壇,2009,(3)
作者簡介:
余游(1988.4~),女,籍貫重慶,中國政法大學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