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宜奇
(云南師范大學泛亞商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關于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問題分析
□陳宜奇
(云南師范大學泛亞商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全球化經濟的發展、自由化金融的深入,增大了商業銀行本身經營的不穩定性,致使銀行業風險向著多樣化、復雜化的趨勢發展。因此,為了應對國際銀行業的激烈競爭,中國的銀行業必須從國際先進銀行風險管理的經驗借鑒。此篇文章首先介紹了商業銀行風險的定義、特點和該發展過程中風險管理的概念與實際意義,并就這些問題進行詳細的探究,從而研究出相應的改善措施和解決辦法。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操作風險
1.1 商業風險的定義
商業銀行風險就是在它的信用活動中,由于各種事先無法確定的因素使銀行資金的安全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或者是銀行的實際經營收益和當初預設的收益標準有所出入,從而導致這些商業銀行出現資金虧損或是收益缺乏穩定。
1.2 商業銀行風險的特點
商業銀行的風險與一般工商企業內涵有別;商業銀行經營的性質決定風險具有雙重性;商業銀行的風險影響面大。
1.3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概念
我國各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實際上是指各公司或各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所需要的貸款與存款,其商業銀行會實施有效的控制措施,通過風險識別,用最低的成本付出來實現風險最小化的管理舉措。所以,所謂的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實際上是指,我們要保證盈利同等的情況下,把銀行的風險率降到最低;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保持風險程度一致,就要把銀行的盈利提高到極致點,這一“安全”與“盈利”平衡發展是盈利性最大化的重要保證。
2.1 銀行風險意識淡薄
我國現今的商業銀行并沒有根除過往的陳舊經營理念,這一轉變也是換湯不換藥。我國仍然遵循守舊的信用風險管理,而沒有改革創新的實際行動,所以,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在管理過程中仍然是豪無用武之地。
2.2 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
我國在實行商業銀行的管理體制的層面上來看,這一垂直領導型的構造有很多的不足與弊端,這一體制在行政獎勵方面的特色與官本位意識使企業管理往往只講究最終的結果,卻忽略了管理的實際過程,這樣的一種視距短的行為不僅會導致大量的資金虧損,還會嚴重抑制銀行的可持續發展。信用管理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缺乏約束,擺脫懲罰的權利和責任。
2.3 在風險管理上缺乏創新
在最近的這些年,我國的創新科技日新月變,在每一個行業或是每一個行業都是新品層出。在這個社會整體市場中就要保持金融行業這一核心保持平穩向上發展,創新是一個行業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3.1 完善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組織結構
我國的商業銀行要構建適合自己的創新式的特色風險管理體系,制定明確的內部管理機制,還要擴大風險管理范疇,做到嚴謹細致,把我國的風險管理落實到各商業銀行的總部以及各地分支部門,創建必要性的風險管理機構(委員會),通過研究委員會,并提出相應的措施。
3.2 建立全方位風險監控系統
(1)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指標體系(2)建立內部評級制度,保證內部評級過程的完整性。(3)將非信貸資本放入囚系范疇,按期對非信貸資產舉行風險評級。
3.3 加強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技術
我國在對各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方面仍然固守陳規,在管理技術方面缺乏創新。因此,我們需要引進一些國外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不再墨守成規,對這一管理采用取長補短的辦法來實施銀行的風險管理技術的不斷創新改革。我們可以對原來的風險管理進行詳細的研究分析,汲取有用可行的優點與新社會、新形勢的特點進行創新融合,這樣做可以把繁冗的管理工作更加簡潔化、高效化。我們還要把風險管理與風險預測與控制進行有效融合,實現風險管理的全面科學化、技能化。
3.4 加強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創新
我國在創新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方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所以,我們要對其進行全面、具體的強化與創新,我們可以構建一套完善、新穎的風險管理體系,可以具體落實到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等形式上來預防未知的風險。再者,我國商業銀行應該發揮帶頭作用,要重視自己的戰略眼光和長遠發展,不能鼠目寸光,要使自己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1004-7026(2017)10-0075-01
F832.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0.052
陳宜奇(1994.2-),女,漢族,河南開封人,云南師范大學泛亞商學院,2016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