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梅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朝陽100015)
京津冀地區城鄉收入差距現狀及對策探析
□石玉梅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朝陽100015)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不均衡,使得京津冀三地區城鄉收入差距仍然較大,影響區域協同發展效果,需從提升本地經濟發展水平和推進協同發展機制等方面入手改善京津冀地區城鄉收入差距。
收入差距;城鄉;京津冀
北京作為京津冀發展的核心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9 073元增加到52 859元,年均增長率為12.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3 262元增加到20 569元,年均增長率為9.2%。城鎮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速比農村居民高3.5%。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15 811元增加到32 290元,差異額年均增長率為15.8%。
天津市在2010~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 639元增加到31 506元,年均增長率為2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5 580元增加到17 014元,年均增長率為27%。城鎮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速比農村居民低3%。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7 059元增加到14 492元,差異額年均增長率為21%。
河北省2010~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 263元增加到26 152元,年均增長率為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5 958元增加到11 051元,年均增長率為13.5%。城鎮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速比農村居民低3.5%。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10 305元增加到15 102元,差異額年均增長率為8%。
從年均增長速度來看,2010-2015年間京津冀三地城鄉居民收入均增長較快,年均增長率基本都在10%以上,其中天津市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都達到20%以上;從城鄉增速對比來看,北京地區保持了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快于農村居民的態勢,而天津與河北兩地則是農村居民收入增速超過了城鎮居民;從城鄉收入差異額增長率來看,北京和天津都在10%以上,而河北地區差異額相對平穩保持在8%左右,可以看出北京和天津在京津冀經濟發展圈中發展速度快、經濟水平高,城鄉收入差距也相對較高,而河北省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其城鄉收入差距也較小。
京津冀三地市場規模差異較大,直接影響了三地區經濟發展規模和水平。北京作為全國的首都,人口聚集密度和收入水平都要高于天津和河北,北京的市場規模也要遠大于天津和河北。北京借助于自身獨特的經濟和文化底蘊,聚集了大量資金和優質資源,這些優勢是天津、河北兩地所不具備的。
從人均GDP看,2015年,北京、天津人均GDP均超過1.7萬美元,而河北僅為6 481美元,還不到京津兩地的一半。從產業結構看,北京以三產為主,2015年北京市比重達到79.7%,并呈明顯的高端化趨勢;天津三次產業結構為1.3:46.7:52.0,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首次超過50%;河北省三次產業比重分別為11.5%、48.3%和40.2%。由此可以看出,北京已進入后工業化階段,天津處于工業化階段后期,而河北尚處于工業化階段中期。
2015年,京津冀三地城鄉居民構成情況也各有不同,河北省人口數量大,城鄉人口比重分別為51.32%和48.68%,農村人口比重基本占到一半左右;而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城鎮人口比重分別為86.51%和82.61%,城鎮人口比例明顯高于河北省。從城鎮化率看,京津冀三地城鎮化率分別為86.4%、82.3%和49.3%,京津兩地與河北省城鎮化發展水平差距較大。
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要關注短板,改善三地區內部和區域間城鄉收入差距問題。首先,從各地區內部來看,天津和北京需關注本地區內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而從區域間來看,河北省需提高本地區城鄉居民收入,縮小與其他兩地區的收入差距。雖然河北省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穩定增加,城鄉收入相對差距縮小,但與京津兩地的絕對差異仍然較大。在加之外部市場規模和投資額的作用下,京津與河北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有可能會繼續擴大。因此,在未來實現京津冀地區協調發展的過程中,中央政府需要加大對河北的政策傾斜,并在政策、技術、資金、管理等多方面給予支持。其次,三地區要準確把握京津冀發展的內涵。京津冀協同發展就是要通過優化資源布局,推動公共服務均衡化,實現各種優勢互補,整體提升京津冀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影響力,促進本地區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和諧進步。第三,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效機制建設。探索跨行政區劃的經濟協同發展體制機制,關注欠發達地區的利益表達,不斷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共識。
1004-7026(2017)20-0020-01
F124.7;F249.27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0.012
石玉梅,女,湖南衡陽人,管理學博士,副教授,工作單位: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