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妤慧
(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沈陽110122)
沈陽市營商環境的優化對策思考
□劉妤慧
(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沈陽110122)
良好的營商環境有助于留住區域內生產要素、吸引外部生產要素,優化生產要素的配置,為經濟發展提供現實基礎。本文討論了沈陽市營商環境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優化營商環境的對策建議,旨在促進沈陽市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構建,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沈陽市;營商環境;對策
“營商環境”的概念來源于世界銀行2002年建立的營商項目(doing business project)數據庫。自2003年世界銀行發布第一份《營商環境報告》以來,該報告成為國際公認的評估營商環境的權威指標體系,涉及創辦企業、申請施工許可、獲得電力、注冊登記、信貸、投資者保護、納稅、跨境貿易、合同執行、申辦破產、營商環境便利度等11個領域的指標。2016年底發布的《2017營商環境報告》對全球190個經濟體進行了營商環境評估。
學界對營商環境較為一致的定義是:企業在籌建、設立、經營運作、關閉各環節遵循政策與法規所需付出的時間和成本等條件,是企業活動中的經濟、政治、社會與法律環境的綜合反映。
《沈陽市當前營商環境整體評估報告》顯示,沈陽市營商環境前沿距離分數為62.5分,相當于190個經濟體中的第92位,處于中游水平,在各項評估指標上,與排名靠前的經濟體存在較大差距。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由于經濟體制歷史性累積的結果,沈陽市民營市場成長的土壤尚不充分,計劃經濟的慣性思維仍然存在,市場配置資源時常讓位于權力配置資源。在各類招投標中,對企業的行業資質、資金規模等方面設置了嚴格的限制條件,使得一些民營企業被直接取消投標資格,或成為事實上的陪標者。
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是在政府行政審批制度下所需支付的成本,從廣義上說,土地、原材料、能源、人力、物流等生產要素,以及納稅、行政審批等成本都與政府管制有關。當前,沈陽市已經實行一系列簡政放權措施,政府的直接收費有所減少,企業很多顯性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所降低,但生產建設中一些許可、評估條件和程序仍然很繁雜,企業要達到相應條件仍需向一些機構支付費用。
企業執行合約成本偏高,主要表現在對違約現象的法律訴訟成本較高。例如企業間拖欠貨款問題,由于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不健全,導致法律訴訟成本較高。相關訴訟案件普遍審理周期長、執行難度大,提起訴訟后需墊付的相關司法費用也很高。即使勝訴,也因執行難而使一些合約糾紛最終不了了之,進一步加大企業損失。
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制,構建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友好型政府管制環境,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途徑。
構建新型政商關系,應摒棄東北地區文化中的一些糟粕,遵循“親”和“清”的原則,樹立重商、親商、富商、安商的理念。營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市場環境、法制環境、政策環境,淡化所有制差別,清清白白、合法合規地為民營企業真誠服務。打破在市場準入條件上對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型民營企業的歧視,堅持按市場規律辦事,完善不同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的政策。通過構建新型政商關系,使政府與企業的互動實現良性循環。
一方面,應加大力度落實國家、省、市制定的對企業給予扶持優惠的政策。相關職能部門應設立專門的政策咨詢服務窗口,明確具體的辦理流程,并通過網站、公眾號、微博等信息化手段加強政策宣傳,使企業更方便地掌握相關的政策與制度,促進各項優惠政策得以有效落實。另一方面,應切實簡化審批程序,壓縮審批時間,逐步實現行政審批的信息化,使更多的審批程序能夠在線完成,構建公開透明、便利高效的行政審批制度。
完善法律環境,是法治政府建設的題中之義。地方性政策法規應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法律法規的制定過程應公開透明,營造誠信法治的營商環境。同時,應有效地構建社會誠信體系,完善對失信者的懲戒手段,對未依法履約的企業,及時列入征信系統黑名單,降低企業依法執行合約的成本。
[1]楊志安,李國龍.沈陽市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探析[J].沈陽干部學刊,2017(8):5-9.
1004-7026(2017)20-0075-01
F276.3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0.056
2017年沈陽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關于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沈陽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對策研究(SYSK2017-23-02)。
劉妤慧(1983-),女,遼寧丹東人,專業工商管理,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