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萍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杭州310018)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在心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周亞萍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杭州310018)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獨特性和特殊性要求我們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激發學生的潛力和創造性。課程目標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本文引入了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并在心理課堂中加以應用,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可取并值得保留的優點,但也發現一些在教學方法上的問題。對課堂應用效果進行了分析。
自主探究;課堂教學;應用效果分析
本次教學效果對照選取6個班級學生作為對照組,3個班(147人)、3個班(138人)學生作為差異對照組,其中,一組學生用的是傳統教學法,另一組學生開始應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方法。教師將決策責任的逐步轉移到學生把知識建構的權利賦予學生,在教學之初確定了學習目標,明確學習內容,設計學習問題,引導學生形成清晰的學習思路,賦予學生探究與建構知識、質疑與批判知識、鑒別與選擇知識的權利。幫助學生獲得權力意識和能力,努力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具有建構意義和知識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我監控和管理能力明顯提高。在課程的學習中需要師生共同設計和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更突出學生能獨自完成自我調節。
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能主動反思自身與其他同學之間的差距,不斷整合自己與他人的見解的合理性,忽視學生的體驗分享知識掌握和問題解決的程度,把握自己學習的進度,檢驗自己的決策是否正確、是否符合經驗事實。在這樣一個自主的學習環境下,同學的興趣要被動接受更加積極。我們從對照組和被對照組的興趣測試中發覺,學生的學習興趣表現的更加濃厚。
大學生參與活動強化和激勵了自主學習,學生經過自我剖析,自我認知,通過在參與過程中逐漸形成自我評價,主動發現、探究和解決問題。活動主體的成功或失敗體驗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自我潛能,實現自我的超越。同時,教師和同學的激勵性正向評價也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
課堂的自主探究學習模式注重學生與教師對話與同學合作。小組成員共同制定自主探究學習的計劃,按照各自能力優勢分工、協商完成學習任務、相互配合,協同行動,共同反思總結學習成果,從而形成學習的共同體。課程自主探究學習的共同體成員深入交流,在溝通討論中產生思想的碰撞,允許質疑和批判,在爭辯中達成共識,在開放而彼此接納的氛圍中密切合作。不僅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了大學生的情感教育和能力訓練。學習共同體成員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觀點,熱情地參與討論,交流、分享個人的經驗。認真地傾聽別人的觀點,尊重不同的文化價值取向,接受不同的觀點,彼此欣賞。
自主探究學習能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扮演角色和心理游戲互動等形式得到更多的體驗和探究機會。但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是在以后的教學互動中需要注意的。自主探究學習能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課堂中學生的參與常常流于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心理游戲,團體心理活動的形式。但是過于注重活動的安排,有時活躍的學習氣氛并未真正體現自主探究學習的教學理念,需要注意提煉課堂中需要學生體驗的部分。
探究內容泛化無新意,學生參與情況總體不均衡。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但是從對課堂觀察發現,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學生只是一部分,被動參與的學生表現并不積極,而其他學生因為各種原因并不愿意參與到心理課堂的互動。課堂學生參與情況總體不均衡。學生未意識到主動探究學習對自身發展的影響,缺乏主動參與的動機。而學習任務難度大,而心理課程學分總體不高和專業課的心理地位不同,課堂安排往往是大班教學,活動不易開展。
[1]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2]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徐錦芬.大學外語自主學習理論與實踐[M].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1004-7026(2017)20-0106-01
G424.21;G444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0.083
周亞萍,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