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濤
(眉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眉山620020)
淺談高職農村學生的就業心理指導
□陳松濤
(眉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眉山620020)
就業是每個人踏上工作崗位,融入社會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業選擇卻是社會對我們每個人在職業能力、職業素養,尤其是心理素質的一次大檢驗。當前高職學生、特別是高職農村學生,因為學歷層次、成長環境和家庭經濟困難等多種因素,導致高職農村學生在就業心理上存在著某種畏懼、依賴和擔憂。就業選擇往往顯得被動和無賴。研究高職農村學生生存發展和就業心理,引導他們正確選擇就業和樹立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職;農村學生;就業;心理指導
隨著國家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現代高職農村學生呈快速增長趨勢。然而,就讀內地高職學校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家庭文化比較落后、家庭經濟也不寬裕,對現實社會的工業發展和社會人才需求狀況不甚了解,專業選擇存在較多盲目性,入校后面對網絡信息泛濫和城鄉差異的對比,心理往往會產生不自覺的失落,對前途的寄望也會顯得無助。然而,就業是每個人踏上工作崗位,融入社會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業選擇卻是社會對我們每個人在職業能力、職業素養,尤其是心理素質的一次大檢驗。如何調節高職學生、特別是高職農村學生心理,避免產生畏懼、依賴和擔憂,激發學生專業自信、發展專業能力,是擺在當前高職教師面前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由于國家經濟發展和人口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各地人才培養的盲目性,導致市場就業的環境不能達到一種理想的供需要求。一方面,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與社會用人單位需求的標準差距較大,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現代科技和工業革命的發展,智能機器人和現代大工業機器設備的投入使用,就業崗位面臨減少和壓縮,對于文憑低、技能弱的高職畢業生,自然會面對“就業難”的選擇。這樣,不少高職學生會缺乏自信心,產生畏懼、依賴和擔憂,有的學生從入校開始就會抱著混日子的態度學習。而另有一部分學生面對變化發展的社會也顯得無所適從,缺乏積極向上、勇于開創精神,缺乏責任感、使命感等,就業的選擇也會顯得被動和無耐。在這種兩難卻又充滿競爭的狀態下,學生如何參與競爭,融入社會,這是值得每一位學生、家長,乃至學校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對此,本人認為學生在就業問題上存在的一定的心理偏差,也是防礙學生就業選擇的原因。具體分析,學生就業選擇大概會有如下表現:
個別學生由于家族或自身條件比較優越而自視過高,在就業過程中好高鶩遠,往往表現出怕吃苦,求功利,求閑避難的心態。其結果是這個工作不適,那個工作太難,或者報酬待遇太低,總是這山望那山高。
一些學生缺乏主互動性,把就業寄望于自己的父母和親友。認為父母輩分高,年齡大,有見識、有關系,出主意找工作都比自己容易,自己已習慣于父母的一切安排。要么認為現在外出找工作難,學校有推薦就業的義務,不如等待學校給予推薦等等,都表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心理,缺乏把握時機創造機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有些高職農村學生文化功底較差,專業技能相對薄弱,或因性格較內向等多種原因,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在就業時缺乏自信心,不敢大膽地推薦自己,幾次求職受挫后,便產生失落甚至產生絕望。
有些高職農村學生在求職的知識、能力、心理準備上不充分,臨畢業時就產生一種恐懼心理,一提就業就心理緊張,生怕自己找不到工作。于是,在求職時表現出草率和急躁,對用人單位不作詳細了解,草草簽約,一旦發現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高職農村學生的這種急躁心理,常常使他們煩躁不安,缺乏自制力。
第一,讓每一個高職畢業生首先認清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自我定位,客觀評價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其次是認清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同時樹立職業的社會意識和長遠意識,在求職和就業的過程中,既有對自己正確的評價,也有對社會的長遠認識和判斷,從而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
第二,引導學生保持良好心態。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同時作為社會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應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職就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面對求職失敗,應該認真反思,吸取經驗教訓,努力爭取新的機會。
第三,樹立學生創業和成才意識。艱苦創業、立志成才是高職農村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實現理想抱負、獲取成功與幸福的必須途徑,只有不斷努力、不斷進取、不斷付出才能獲得豐厚的回報;只有從小做起、從具體事做起、從基層做起才能最終取得輝煌的成就和業績。
第四,強化學生就業本領,增強就業競爭力。高職農村學生從一進校門就要自覺把自己的專業與以后的就業聯系起來,認真學習,刻苦鉆研,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培養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科學思維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第五,克服學生就業的心理障礙。有的學生對以后的工作缺乏勇氣,擔心自己能否勝任,對就業存在著疑慮、恐懼、缺乏自信等心理障礙。我們應該采取各種形式幫助他們,如聽聽已經就業的學生談體會;找準機會到學校和企事業單位參觀,打消就業前的思想顧慮,然后滿懷信心地走上工作崗位。
第六,要轉變學生角色,建立新型的人際關系,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從學校到工作崗位,每個學生都要盡快轉變角色進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員。在學校,學生言行有了缺點和偏差,能得到老師及時的糾正,進入社會,學生更應該增強社會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隨時檢點自己的言行,出了問題及時糾正。
第七,要使學生具備任勞任怨的敬業精神。敬業,簡單地說,就是干一行愛一行。對自己從事的職業要有高度的熱情,要有主人翁的工作態度。應該看到,隨著新舊體制的轉變,許多企業面臨著資金短缺、缺乏市場競爭力、產品銷路不暢、內部管理機制混亂,因而存在生產困難,破產甚至倒閉的可能性。加之目前就業人數的增加,企事業內部競相減員增效,很多高校本科畢業生就業都較低,我們的高職農村學生就業就面臨更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選擇職業,主要面向偏遠地區的中小學和個體企業,私營企業,生產加工企業等,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首先要有不怕苦、不懼競爭的精神,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和職業,分析自己所在企業的潛力,不應該只為表面現象所迷惑,稍不滿意就盲目跳槽。
第八,要讓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社會上的一些消極影響。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當前的國家對外貿易、信息革命和全民創業號召,給中國大地注入了勃勃生機,然而,也有一部分社會不良現象,給剛進入社會的學生帶來了不少誘導,使學生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所以,加強學生的道德意識、法律意識的培養,不斷提升高職農村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能力,自覺遵守國家法令政策,培養合同意識和契約精神,做一個嚴于律已,待人寬厚,忠于職守,遵紀守法的人。
現代社會的生產、生活范圍十分廣闊,職業崗位千差萬別,不同職業對就業者的個性特征有著特殊的要求。高職農村學生要根據自身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分析個性特點,大膽作為,勇于創新,才能避免產生就業畏懼和依賴,從而樹立專業自信、發展專業能力,找到符合自己性格,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
[1]高宏麗.淺談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7).
[2]劉濤.淺談高職高專大學生就業心理及調適[J].科學大眾雜志,2017(07).
1004-7026(2017)20-0114-02
F126.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