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路 雷伊婷 羅 娟
(重慶三峽學院 重慶 萬州 404000)
我國農業供給側存在的問題研究
□劉 路 雷伊婷 羅 娟
(重慶三峽學院 重慶 萬州 404000)
目前我國在農業供給方面存在許多問題,本文具體闡述了我國農業供給側所存在的問題,并基于此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以期能夠促進我國形成切實有效的農業供給。
農業;改革;供給側;發展
近年來,我國糧食不斷增收,不論在糧食的量或是庫存,進口方面都屢創新高,越來越大額的供給使得價格方面的壓力也增大從而影響農民的收入。基于此,國務院要求發展新理念并以此解決我國農業供給側存在的難題,以此提高農業供給效率。對農業供給側進行改革可以緩解農產品供給的矛盾,促進農民增收,然而目前依然存在著農產品供給矛盾,它們嚴重阻礙了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發展。
第一,我國目前對農業的需求和農業供給不夠匹配,比如大豆需求缺口過大,玉米,稻谷,棉花等卻長期積壓在庫存中。缺口和過剩的并存使得我國農業資源錯配現象廣泛存在。此外,我國的農產品供給基本處于中端或低端的層次,大量的農藥和化肥的使用使得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都存在隱患。
第二,和國際水平相比較,我國的農產品的成本過高。化肥利用率低,過度使用農藥等行為增加了成本數量,也會導致環境污染。據污染普查,我國農業總磷、氮含量巨大,足見農業污染問題十分嚴峻,農業生態面對惡化的風險。
第三,目前我國推行的農村城鎮化以及農業減業化使得農民比例相對減少,老年農民在農民人數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很多的農民開始不以農業為主,這就會使得我國農業發展的根基發生轉變。我國的農民持續性地增收乏力,糧食價格持續的低迷使得農民獲得高收入的可能性驟降,與此同時我國投注在農業上的財力也是有限的,這些財力難以持續提高收購糧食的價格,進一步惡化了農民收入不足的情況。再者,經濟的增長速度持續放緩使得在外務工的農民工也面臨收入下降的壓力。基于此,怎樣對我國的農業供給側進行改革,促進農民的收入增加,同時解決農民工收入不足的困境,是我國面臨的一個難題。
第一,要想方設法擴大我國農產品交易的規模,規模的擴大能夠減少交易費用,還能夠使農戶得到大批量交易的相關利益補償。此外,還應該構建好市場的交易秩序,保證交易環境的正常化和合法化,這樣也有助于交易成本的降低,要構建市場網絡,使農民擁有足夠的信息來源,提高科學決策的能力。為了使不同的農產品的供求關系得以勻稱,要調和不同農產品的生產比重。比如,我國的大豆供不應求,就應該鼓勵農戶去適當對大豆進行更大數量的種植,這樣就能使得農戶所種植的大豆都存在市場,反之,目前供過于求的玉米,大米,棉花等就應該適當控制種植,讓農戶們適量減少這些供過于求的農產品的產量,可以減少農產品的浪費,此外,還能夠使得農戶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種植供不應求的農產品,從而有效提升農戶的收入水平。
第二,要優質化農產品的品質,通過控制化肥,農藥等的使用,把農產品生產的過程進行標準化的管理,要把品種,用藥,施肥,管理,銷售等各個步驟都安全有效地規范化管理。應制定相關法律,通過法律約束去落實農業生態的監督管理,同時要把與農業環境有關的法律進行具體化處理。比如可在《土地管理法》中加強對涉及土壤和水污染以及生態農業相關的立法。此外,還應完善與農業生態相關的體系,并向農戶宣傳綠色環保地發展農業的重要性。
第三,目前我國針對農業一般只作防洪防災的投資,基于此,國家應該分配更多資金到農業,提高農民的收入,給農民以合理的待遇,摒棄歧視農民工的思想,要將農業進行產業化的合理經營,增加農民產業化經營的收入,要發展非農產業,在各方面提高農民的穩定收入,同時通過發展電子商務降低農民進行農產品交易的交易成本,使得農民可以得到更多的盈利收入。結束語
我國農業供給側存在的問題有很多,因此進行農業供給側改革是極為重要的。本文通過分析目前我國農業供給側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系列能夠幫助我國進行合理的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策略,對我國當前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點和方向提供了參考,以期為我國農業的發展做出一些建議。
[1]楊俊.談新經濟形勢下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時代金融,2017,(21):16-17.
[2]常穎.農業供給側改革下的產能過剩問題[J].經濟研究導刊,2017,(22):17-19.
1004-7026(2017)21-0016-01
F320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1.010
劉 路(1987.3-),女,重慶巫溪,漢,研究生在讀,重慶三峽學院。
雷伊婷(1994.4-),女,甘肅寧縣,漢,研究生在讀,重慶三峽學院。
羅 娟(1987.8-),女,重慶梁平,漢,研究生在讀,重慶三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