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布次仁
(山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山西環境現狀分析及治理對策建議
□普布次仁
(山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本文對當下的山西省的環境現狀進行分析,對環境的主要問題進行論述,得出一系列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針對環境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可行性對策。
山西省;環境問題;治理
山西省在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騰飛給山西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城市的現代化舉措有目共睹。當代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人類從自然環境中獲得了大量的物質能量,促進了當今社會的持續前進發展。與此同時,人類對自然界生態環境的影響也開始擴大,影響深刻,特別是現代工業、農業和國防的發展,對自然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影響,環境問題越來越大,影響到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經濟活動。交通運輸的現代化,各種交通工具,特別是機動車輛燃燒汽油,柴油等排出大量的尾氣,污染大氣,所產生的光化學煙霧使受害者加速衰老,縮短人體壽命、各種交通工具在運行中發出的噪聲直接破壞了居民的安靜環境和產生其他副作用。現代農業對環境的消極作用也是相當大的,表現在濫用土地資源、使植被破壞造成水土流失,濫墾草原或過渡放牧導致草原沙化,不合理的灌溉使土壤次生鹽漬化,化學藥物的使用造成污染,破壞自然生態平衡。
當前世界面臨的主要問題便是自然環境和人類之間的問題。人類對周邊環境的利用和影響對可持續發展有著直接作用。人類社會發展,經濟和現代工業、科技業發展迅速,有利就有弊,嚴重破壞了自然界的循環和發展規律,致使環境污染惡化,還威脅到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要處理這些已經形成的生態環境問題,制止新的環境問題產生,需要做到總結經驗教訓,依照自然規律行事,這樣做才可以從根本上治理環境污染問題。
近年來,全球污染問題日益加劇。山西省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獲得了璀璨的成績,但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環境問題日益加劇。山西省近幾年來,山西省委、省政府下大決心要采取大措施使山西的環境面貌有大改觀。以實施藍天碧水工程和削減排污總量為主線,大刀闊斧地對重點污染源實行摧枯拉朽式的整治,取締、關閉、治理、改造,多管齊下,取得了明顯成效。這樣繼續下去,環境狀況還會有進一步改善。但是,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隱憂。
一是大量的煤化工產業的上馬,給惡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和危害,埋下了隱患。特別是對地下水的污染危害造成了潛在威脅。
二是采煤對水資源的破壞。采煤要對地下形成一個個的大窟窿。當降水穿過地表下滲時,就滲到大窟窿里,破壞了地下水上下的連通。使地下水位下降,泉源衰竭。目前,山西全省大多數泉源已干涸,人們主要靠從淺層地下水取水飲用,維持生活。
三是工業化污染加劇。現代工業發展迅速,對人類文明建設至關重要。現代工業生產對于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快速加強環境中物質循環速度。現代工業生產中所需要的各類礦物,按照其自然環境循環所需要的地質年代來計算時間,而人類的利用卻在時間上縮短了無數倍,除此以外,人類各種農業機械、化學肥料和農藥的使用,加強了人們對土地資源的墾殖利用,也加大了物質循環量。人們這時樂于改造自然的能力加強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物質和能量,卻忽視了對白然環境保護和對一些環境問題治理。
總之,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環境影響不斷增大,環境問題顯得愈來愈嚴重。只有充分認識環境惡化的主因,通過現有的科學技術,改善環境惡化,忽略環境問題教訓,防止新的自然環境出現,有效利用自然環境,這樣才能為人類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當前山西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僅僅是對污染進行整治,也不是僅僅對生態進行整治。環境問題的核心是查出污染源,并對污染源進行根治,這樣往往起到不錯的效果。用科學發展觀與生態文化的信念,不管是經濟構造、產業規劃還是正當區域性能定位的高層面上,進行統一規劃。總體而言,通過追求經濟和產業結構的平衡,經過經濟活動發展對生態環境承受能力的均衡,去促進實現人類與生態自然環境和睦發展,環境質量與人類環境的和諧共融。
在山西環境整治重點項目中,主要是將當地能源、重工業產業和人居區域分開布局。一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將人居環境作為主導功能的基本定位,實現以人為本,環保優先的整治理念。將滿足于人類居住環境的基本要求作為當下山西環境整治的主要要求,將會對人居環境行成污染的社會生產行為活動設立為紅色高壓線。對于山西省當地的重污染企業或者生產設施地點,應當進行充分整治。加大對工業污染的整治,生活污染以及垃圾的歸類處理。充分發展集中供熱、供氣,增加綠地和景觀水域,建設優美的人工環境,并大力發展無污染產業。二是響應當前綠色環保的基本精神。充分利用環境容量,充分發展循環經濟,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山西。
破除慣有思維,能源重化工基地不僅僅發展能源重化工。要認識到能源重化工的產業構造一方面浪費生態環境資源,污染生態環境。另一方面,成本較高,稅收高,地方政府實惠不多。要大力發展無污染或少污染、低能耗、低稅收、多留成的產業。一是大力鼓勵第三產業的發展政策,結合當下環境,積極鼓勵發展無污染、少污染、多收益的產業結構。與此同時,對于傳統的煤炭和煉鐵行業加以控制,將經濟產業調整為環保型產業結構的模式。二是爭取中央對山西省環境整治的資金支持和優惠政策,讓當地政府在做好環境整治的同時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實惠。三是在實現山西各個產業之間的平衡的同時,必須使得生產活動對環境影響和環境承載能力達到平衡,充分保證排污總量和環境容量能夠達到一個和諧平衡點。
山西自古以來便是煤炭行業的重工業區。如何制定符合山西特色的產業政策和技術政策,這是我們需要嚴格討論的。山西是一座重污染工業密集的地方,必須制定出一套有別于其他省市甚至高于其他省市的產業環保政策,從嚴治理,從根治理,刻不容緩。我們要與時俱進,更新技術發展。當今世界環境保護技術日新月異,得從各個階段進行根治,需要有一套系統的理論與技術革新,用適應潮流的最新技術去抓好環境整治,對于山西省環境治理,大有裨益。
當前的山西省環境治理需一套可行的環境考評體系指標,將環境治理量化,精細化,對于環境衛生的知己事半功倍。在此基礎上要按照科學發展,優化結構、改善民生、改善環境,增加地方收益的思路,制定考核指標體系,引導、推動山西的產業結構得到良性調整,環境得到改善。山西省的環境問題是當今社會熱點問題,需要對其進行分析,并在這個基礎上實行環境整治之路,任重而道遠。
[1]王虹揚,王立剛.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分析及對策[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1(05).
[2]蘇明.農村環境治理的政策構建——基于規制經濟學的視角[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07).
[3]楊期勇,黃南婷.基于生態文明的鄱陽湖農村環境問題分析及污染防治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1(14).
[4]夏玲,吳勇.安徽省農村環境問題研究[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4).
[5]鞠洪良,孫鈺.我國農村環境保護投融資機制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2010(11).
[6]王婭麗.論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與改善農村環境之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0(06).
1004-7026(2017)21-0049-02
F323.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