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江
(大同市大同縣經管站 山西 大同 037300)
國外農村合作組織經驗對我國農村合作社發展的啟示
□劉德江
(大同市大同縣經管站 山西 大同 037300)
農村合作社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在農業供給側改革中起著重要作用,通過對農業供給端的改革,改善農業結構,提高農業水平。我國農村合作社的發展較晚,也存在諸多問題,因此通過借鑒國外農村合作的發展模式與經驗,來提高我國農村合作社的發展水平是實現現代化農業的關鍵。
農村合作組織;農村合作社;對策建議
第一種是農業協會金融組織,現在日本農協主要是通過農民帶頭人發動群眾,是基層的農業金融組織,他們主要是根據當地農業的發展情況如農業作物的種植范圍狀況,對農作物的種植進行規劃布局。第二種為縣組成的信農聯,主要是利用政府資源來解決農業發展的問題。第三種是全國的新聯協會,對農業發展的信息進行整合,通過及時的整理基礎信息保持農業問題處理的及時性,也擴大了影響范圍。德國和法國的農村合作社具有專一性,特定的農產品為對象,合作社由各個實體經濟聯合組成,建立合作社加強了組織的抗風險能力,減少個體利益受損,合作社逐漸壯大規范性也較強。美國和法國的農業合作組織的跨度較大,往往是不同的區域進行合作,交換其生產銷售信息,達到聯合銷售的目標。
新西蘭、以色列、南非、丹麥等農村合作社具有以下特點:合作社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服務的運營模式。對合作的發展服務比較完善,政府對合作社的幫助力度也比較大,財政支持到位,對法律、信貸的政策支持也相對完善,聯合發展的趨勢明顯。我國對合作社經濟的分析理論是從20世紀50年代初才開始的,以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人的思想為基礎,新中國成立前期的人民公社的發展阻礙了農合的發展,但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學者開始重視合作社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也一再強調其發展的重要性。
與西方國家發展相比,我國農村農業本身發展起步就晚,政府財政補貼較難爭取,社費大多是農民自愿入社的資金,由于產業發展較慢,產出的資金就少,收益也有局限性更不用說用來繳納社費的資金了。農村信貸發展緩慢,無法滿足農業發展需求,雖然有農村合作社,但是往往資金匱乏,影響整個的發展。合作數量雖多,粗而不精,對合作社的績效發展缺乏完善的體系。
我國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封建國家,雖然建國以來發展社會主義,但仍然存在著人情社會的往來,尤其在農村,組建合作社以后很多人礙于人情面子拉一些產業發展能力較弱的人濫竽充數,農民的素質本來相對就低當有利益沖突時,難以公平公正解決,非家族社員利益受損。在出現糾紛的時候,耗費時間成本較長針對農村合作社發展的法律法規還要抓緊完善。農村合作社的基礎設簡陋,有的貧困山區甚至沒有一臺電腦,全靠口頭開會來進行市場信息的補充,大大減緩了合作社發展的速度。
縱觀國際合作社的發展,日本農協的主要目的是服務于社員所以在制定相關法律政策的時候以保護社員的基本利益為主,加之政府對其的重視制定的法律章程更加有利于農協的發展。還準們設立了相關學校學習比如日本的:“日本農業經營學?!睂iT培養農業從業者,我國雖也有農科院校但是,培養的出來的人才走向基層的較少,轉行的較多,頂尖的學術專家在學校較多,田間地頭的專家輔導較少。我國許多農村合作社建立的初衷就是獲取大量的利潤。政府扶持的法律政策也未形成完整的體系,組織成員缺乏經驗,也缺少相關專家帶頭。
受歷史和宣傳等方面的因素,很多群眾不能從根本上了解和認知合作社制度,有很多群眾對合作社的了解還停留在改革開放前。因此,要推動農村合作社的發展,就要根據實際,積極建立和健全農村合作社法律制度,通過法律的約束和推動,使農民能夠真正了解、相信農村合作社,能夠從心底樂于和敢于加入農村合作社。
3.1.1 通過法律建立現代化的農村合作社制度?,F代化的農村合作社制度,不僅要結合全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還要積極吸取過去我們的成績和經驗,不斷的優化當前的合作社制度,通過法律促進現代化的農村合作社制度盡快建立。
3.1.2 完善現行法律法規保障農村合作社發展。當前我國法律法規針對農村合作社的部分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和不完善。比如當前憲法中,合作經濟和集體制的概念不好分辨;合作社類型沒有準確的定位等問題依然存在。因此,政府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修改過去存在的問題,促進農村合作社規范有序的發展。
只有不斷完善有關政策,加強政策的針對性、可行性和宏觀性,才能真正促進農村合作社的全面發展,要通過財政、金融、稅收等多種政策,積極引導農村合作社健康發展。
通過財政的支持,可以快速、見效的推動農村合作社的發展。我國政府要通過捐贈、投資、補貼等多種財政方式,對農村合作社進行支持,提升我國農村合作社的競爭力和生命力,也能夠使更多的農民敢于進入合作社的大家庭當中。
由于農村合作社以對內服務為主要目標,受益較低,利潤較少。所以引入金融支持模式,可以促進農村合作社的健康發展。當前,農村信用合作社為農村合作社提供了相關的金融支持,但因為其商業屬性,所以支持力度有限。因此,政府可以通過措施,鼓勵商業銀行為農村合作社提供低利率的貸款。還可以通過為農民提供更全面的農業保險、減免稅費等來保障農村合作社的權益。
農村合作社要不斷的發展,就要保持自身的自治性。政府既要將權利真正賦予農民,讓農民不斷發展自己的合作社。還要提供相關的支持和幫助。合作社內部也要加強相關管理和規范,認真執行社員監督制度,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合作社的自治性,促進合作社的發展和壯大。
因此根據與國內外農村合作組織的比較,我國發展農村合作社首先要積極的遵循市場規律、積極促成合作社之間彼此依存的關系,積極做到“平均化利益”減少社員存在的風險,探尋國家政策的完善,形成完善的法律機制,明確權責、產權、減少處理合作社摩擦的成本。推進農村合作社信息化的普及率,加大對農村合作社的資金支持,引進行業專業對合作社進行管理,推進民主管理。
[1]謝和生;李智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下林農合作組織研究綜述《林業經濟》2010-12-15.
[2]郭靜佳.基于地域特色差異的畜牧產業路徑優化研究——以山西省運城市為例[J].山西農業科學,2015(08).
[3]譚貴華.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法律制度完善研究《西南政法大學博士論文》2012-03-08.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1.049
1004-7026(2017)21-0071-02
F32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