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梅
(江蘇省如皋市磨頭鎮初級中學,江蘇 如皋 226551)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
張 梅
(江蘇省如皋市磨頭鎮初級中學,江蘇 如皋 226551)
物理學是一門研究自然界的物質構成,以及各種物體之間相互作用、物體運動一般規律的自然科學,學生對其的良好學習有助于將其知識點應用到生活中去,做到學以致用.本文結合現階段初中物理教學的實際情況,聯系生活化教學模式的自身特點,對教師如何開展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展開論述,并提出相關建議.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對學生的要求不再僅限于知識的良好掌握,而是更加注重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形成需要良好的教學方法引導,因此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其在教學中的良好開展不僅有利于學生更輕松的理解知識,更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具有重要作用.
學生的問題意識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發現并解決問題,是學生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體現,不僅對學生短期內成績的提高有促進作用,更有助于學生今后的良好發展,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并引導學生去思考、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物態變化》一課時前,教師可以在班級內對學生進行隨機提問:你在生活中見到的物體狀態有哪幾種?對于這個問題學生不難得出有凝固的、液體的和氣體的三種,在引導學生去思考那么這三種狀態可以進行相互間的轉化嗎?在學生去思考過程中不斷為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這些問題,并對之感到疑惑,想要解決這些問題.
在初中階段,部分學生會出現對知識點死記硬背而不甚理解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存在會使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只停留在表面,理解不夠透徹,也會使學生對其記憶難度增加,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將教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以達到促進學生理解、加深學生記憶的目的.例如在教學《牛頓第一定律》時,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當物理沒有外力作用或者所受外力平衡時,將一直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兩名學生在光滑地面上,同時在兩邊用相同大小的力推一件物品,那么這件物品將會怎樣運動?讓學生去自行思考,在思考結束后,教師再進行統一的講解:當兩邊力大小相同時,這件物體將保持靜止,是因為他所受的兩個力是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兩個平衡力,此時物體處于受力平衡狀態,因此它會保持靜止.
學生對于物理科目的良好掌握,不僅要求其對知識點有熟練的記憶和準確的理解,更離不開不斷的練習,教師應在對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注重練習題的布置和及時講解.而物理題目考差學生對于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部分學生會在解題時沒有思路,不知從給何下手,因此教師要將習題的講解與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解題思維,使學生對于題目的解答愈發得心應手.如在教學平面鏡反射方面的題目時,此階段學生對于照相機、放大鏡、平面鏡等多種物體成像的記憶可能出現混淆的現象,記憶的不準確可能致使解題過程中一步錯步步錯,從而降低學生解題的效率,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促進學生對于題干的理解以及對于其中所需知識點的記憶.拿平面鏡的成像問題為例,平面鏡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常見的鏡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發現,鏡子呈現出來的自身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像,因此學生就可以減少在平面鏡的成像問題中出錯.對于其它問題的解答也是同樣,教師將問題的解答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有助于學生對于題目有更好的理解,對解題所需的知識點有更好的記憶.
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使知識真正運用到生活中去,在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使知識發揮用途,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這種教學模式越來越被廣大教師群體所提倡,本文結合生活化教學的本質及實際意義,從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的能力、將教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以及將練習題的講解與生活相結合三個方面對如何開展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展開論述,旨在培養學生將知識與生活相結合的能力,并不斷提高現階段初中物理教學水平.
[1]歐陽小梅.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0, 02(3):91-93.
[2]劉亮. 探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J]. 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 2013(2).
[責任編輯:閆久毅]
G632
A
1008-0333(2017)29-0078-01
2017-07-01
張梅(1972.02-),女,江蘇省如皋市,本科,副高級,從事物理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