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浚
(海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淺論海南“互聯網+熱帶特色農業”優勢對策
□胡國浚
(海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十二屆全國五中全會中,李克強總理提出“要推動實體銷售和網購融合發展,共同進步,加快推進農村社區電商服務建設、快遞進社區進農場。”隨著南繁育種的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落實完善,具有特色性質的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占海南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70%。本文立足海南實際,在分析海南發展“互聯網+熱帶特色農業”現狀優勢基礎上,分析當下海南農村電商化的優勢并提出相應對策,力圖為促進農民收入增長、新農村建設出力。
互聯網;熱帶特色農業;農村電商
1.1 海南發展熱帶特色農業優勢
特殊的熱帶季風性氣候決定海南具有豐富的物種資源。海南省因其農業資源稟賦具有先天優勢,建立起特有的農業生產體系。海南省是我國的冬季瓜菜種植基地,瓜菜品種豐富,冬季可彌補內陸供給不足。農業的生產能力受到光合作用、氣候生產潛力和光溫生產潛力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海南熱帶氣候的稀缺性決定其土地承載力強。
海南擁有綠色寶庫之稱,擁有花卉、林木、水果、藥材等豐富的生物資源。全島植物物種超4 200種,其中可做經濟作物的超過2 800種,可做藥用生產的超過2 400種。
1.2 電商迅猛發展
2015年12月28日,農村淘寶正式的進駐陵水,陵水成為海南省首個農村淘寶落地試點區,同時也是首個縣域發展農村電商的市縣。陵水電商從零開始,做到年交易額4 371.5萬元,交易件數46.53萬件,上行交易額達到2 160萬元,交易件數31萬件。幫助村民節約資金達1 134萬元以上,有力促進農村貧困戶增收。2016年1月,陵水圣女果試點開始網上銷售,三周時間網銷達到6 000箱。2017年1月舉辦了首屆陵水電商節,在開幕現場上30家電商企業簽訂2 000萬元圣女果銷售訂單。同時,通過結合村淘站點,構建農村公益志愿服務體系,組建鄉村義工隊伍,建立農村電商專項資金,并不定期舉辦助學,慈善活動。村淘站點通過天貓魔盒定期實現在外務工的父母和留守兒童的視頻電話,了解感情缺憾,廣大群眾好評如潮。一年多來,陵水電商發展創造出新的消費需求,開辟出就業增收新渠道,與此同時也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新空間。農產品電商發展迅猛,涌現出一批如海口菜籃子公司在線商城、農產品O2O線上線下體驗店等農產品電商,并建成一批互聯網農業小鎮。
1.3 氣候優勢
海南島位于我國最南端,大部屬熱帶季風性氣候,屬國內稀缺資源,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海南發展熱帶特色農業擁有先天優勢。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大部地區可超2 000h,山坡草質優良。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可達1 640mm,冬季無霜凍期,全年均可生長,農業生產周期短,稻谷小麥等農作物一年可三至四熟。土地資源豐富,宜農宜牧地區約670 000hm2,是我國南繁育種基地、冬季瓜菜生產基地。
2.1 建設標準化的農產品電子供應鏈網絡結構
農產品產業鏈通過講農民、農產品加工企業、物流公司、批發零售商和消費者串聯起來,對產業鏈中的上下游參與者進行“搭線”和提供信息等服務,使各個環節的參與者形成密切關系,從而形成一個高速運轉的有機系統。農產品具有強烈的季節性,直接導致農產品的地區供給不足,流通環節缺乏系統性會導致整個系統無法有機運轉,從而要對農產品的質量、品種、規格、產地、生產日期進行標準化處理,完善農產品中間商信息和流通信息的公示機制,制定相關技術標準,對不合格農產品進行排查,實現供應鏈各個環節的互通互查。
2.2 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資金支持
成立農村淘寶項目工作領導小組,設立電商辦,每年安排互聯網專項資金,加強農村五網建設,進行農村寬帶提速,提高光纖覆蓋率。加強服務設施建設,完善網點平臺布局,建設倉儲物流中心,互聯網創業園以及電商公共服務中心,搭建互聯網銷售平臺特色館,特產網,微信商城等。加大資金建成村級服務站,覆蓋所有鄉鎮,農場,行政村。培養電子商務人才,促進萬眾創業創新,解決就業,促進增收。
2.3 制定完善電商扶持政策,搭建農產品配送體系
打通縣到村的“二段物流”,建成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解決“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頸,實現快遞物流全覆蓋,建成熱帶特色農業產品集散中心,統一產品的包裝,貼標,配送等一條線流程,實現物流管理體系的規范化。出臺促進電商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鼓勵農村農產品電商道路建設。
[1]2017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全文].海南新聞.新聞中心.海口網.
[2]蔡東宏.海南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建議[N].海南日報,2016-01-12(B06).
1004-7026(2017)12-0017-01
F327
A
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