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大海
(重慶市長壽區云臺鎮農業服務中心 重慶 長壽 401237)
植保技術在無公害蔬菜種植中的作用
□馮大海
(重慶市長壽區云臺鎮農業服務中心 重慶 長壽 401237)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不斷提高,這對蔬菜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近幾年食品安全問題事件頻發,使得無公害蔬菜的市場需求日益增加。本文以無公害蔬菜種植的現狀入手,就植保技術的應用分析在無公害蔬菜種植中的作用。
植保技術;無公害蔬菜;種植
重慶市現人口眾多,工業發展迅速,城市面積正在逐漸擴大,對無公害蔬菜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在政府重視“菜籃子”工程的推動下,無公害蔬菜的種植已成為農業研究的重點對象。越來越多的農業科技人員、科研組織等都對無公害蔬菜種植進行研究,將研發的植保技術積極應用到蔬菜種植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1 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體系建設滯后
前幾年,我國蔬菜因過分追求產量,過度使用激素、農藥、化肥以及蔬菜產地工業廢水、廢渣、廢氣的危害,嚴重污染蔬菜。調查表明,全國目前至少有(1 300~1 600)萬hm2耕地受到農藥的污染。作為百姓“米袋子”、“菜籃子”的耕地土壤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污染,甚至威脅到我們每天食用的蔬菜、水果、糧食等“舌尖上的安全”。全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檢測出來蔬菜農藥超標情況很突出,現有的存在可操作性不強、標準體系不健全 、產品質量標準與檢測方法不完全配套、現行標準中所列的農藥有很多在生產上使用并不廣泛等問題。生產中使用的部分農藥由于沒有限量標準,嚴重影響到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1.2 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研究比較落后
無公害蔬菜種植存在對產品形成與環境控制技術、蔬菜生長發育規律、蔬菜重大病蟲害發生規律的研究不夠深入。蔬菜單位面積產量低、產品質量不高、無土栽培、節水灌溉、科學施肥、營養配方、病蟲害防治技術等還沒大規模應用于無公害蔬菜種植。
1.3 無公害蔬菜的質量得不到保證
無公害蔬菜的市場需求逐漸增加,因無公害蔬菜會給種植戶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其無公害蔬菜種植的面積也在不斷地增長。從蔬菜生產的總體情況來看,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正處于推廣期。目前,參與無公害蔬菜種植的農民數量也呈現不斷上升趨勢。由于無公害蔬菜種植的病蟲害影響程度較重,且病蟲害種類各異,極大的降低了無公害蔬菜種植的質量。在處理病蟲害的問題上,為降低對蔬菜種植的影響,保持蔬菜的成色、形體等,種植戶加大了化學農藥使用的次數,影響了無公害蔬菜的質量。由于我國植保技術較落后以及種植范圍的影響,使得無公害蔬菜種植并不能完全杜絕使用化學農藥,所以無公害蔬菜的種植還未實現完全無公害的水平[1]。
2.1 優化無公害蔬菜的種植環境
對于無公害蔬菜的種植培育基地,首先應注意其種植選址必須遠離工廠、醫院等帶有污染源的地方,其次是要保障灌溉水源的無污染和潔凈,保證土壤、大氣等環境各項指標符合國家相關的標準。無公害蔬菜基地的面積要保持在五公頃以上,且種植規劃應落實連片性的原則,以此實現生產運輸的便捷性。規劃中還應考慮灌溉的便利,完善基礎灌溉設施,田間道路縱橫錯落有致,土壤肥沃,進而實現無公害蔬菜種植的良好生長環境。
2.2 提升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的先進性水平
根據無公害蔬菜的栽培技術要求,其種植技術應用無公害處理措施來進行蔬菜成長期的“健身”。通過深入分析總結不同類型無公害蔬菜的生長規律,研究其環境調節控制和產量形成的規律,加大對無土栽培、設施栽培、節水灌溉及這些技術的應用與病蟲消長的關系。不同科蔬菜之間輪作技術、茬口安排技術、清潔田園技術和引種試驗推廣抗病蟲品種技術的綜合,根據實際的種植情況,制定出適合當地種植的不同類型、不同品種蔬菜種植的技術規范。
2.3 物理技術和生物技術得到重視
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無公害蔬菜的生產技術不斷完善,色板誘殺、生物農藥、防蟲網覆蓋、天敵、燈光誘殺、生物農藥藥性信息素誘殺等各種物理技術和生物技術受到種植戶的重視,部分技術已實現了直接取代化學農藥,就能夠達到防病蟲害效果,甚至效果更好。在后續無公害蔬菜種植中,需要擴大物理及生物技術成果的應用,進一步降低使用化學農藥使用的范圍[2]。
2.4 優化無公害蔬菜病蟲害的化學處理技術
在無公害蔬菜的種植中,杜絕各類化學有毒的藥物以及高殘留的藥物進行蔬菜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對不同品種的無公害蔬菜的病蟲害周期進行嚴格的掌控,使用農藥處理時也應適當、適量、適時,切忌盲目的使用,盡可能減少農藥在種植中使用的次數,確保蔬菜質量的安全性。在使用農藥時應針對病蟲害情況針對性的選擇藥物,在噴灑藥物操作時應合理正確,以此提高農藥的效率和控制藥物的使用頻次,降低無公害蔬菜的農藥殘留。
2.5 實現無公害蔬菜產品農藥殘留的有效監測
借助快速檢測技術對無公害蔬菜的農藥殘留進行檢測,從產品生產到上市全過程防止蔬菜的污染,采用動態監測對污染進行質量把控,從種植戶、生產單位環節等入手,加大對相關禁止使用農藥、不超標使用農藥等相關規定的執行力,將動態監測工作充分涉及到無公害蔬菜上市前的全部環節,防止農藥殘留超標的不合格無公害蔬菜種植和上市[3]。
3.1 提高物理以及生物技術的聯合應用
物理技術方面,可以充分借助溫度、光線以及顏色等特點集中吸引害蟲并捕殺,建立適合蔬菜生長但不適合害蟲生存的環境,在防治成效由于其能力有限,并不能從根源上消除病蟲害。生物技術主要是防治害蟲的天敵,通過其保護作用來實現抑制害蟲。這種技術具有周期性長,且效果不夠顯著的特點,雖然保障了蔬菜的安全性,但是不能完全有效的降低害蟲對蔬菜的不利影響。由此可見,單獨使用物理技術或者生物技術在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成效并不理想,但是種植戶可以在實際的種植中,加大物理和生物技術的聯合使用,以此提升防治的效果[4]。
3.2 加大對種植戶種植技術培訓
現階段,較多的種植戶對于無公害蔬菜種植缺乏專業性的認識,其種植技術普遍落后,無法在無公害蔬菜種植中借助植保技術提升無公害蔬菜種植的質量和產量。因此,當地基層農業技術小組應對種植戶進行植保技術在無公害蔬菜種植中的相關要點培訓,提高種植戶對植保技術優點認識,進而提高種植戶在實踐中學以致用的能力,針對種植的現狀適時的進行調整,以此充分實現無公害蔬菜種植的產量和質量。另外,完善蔬菜產業的銷售網絡,與當地的經銷商建立緊密的聯系,借助連鎖配送、直銷等多種模式,發揮其在蔬菜流通中的作用[5]。
基于我國農業長遠發展的角度分析,無公害蔬菜在未來會占據關鍵的地位,并且其地位不可取代。現階段我國大多數地區在種植無公害蔬菜時,其種植環境、品質檢驗等存在一定的不足,相關制度不健全。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需要相關部門加大對植保技術的研發和培訓力度,從物理以及生物防治等方面入手,實現無公害蔬菜生長的良好環境。
[1]雷緒國.植保技術在無公害蔬菜種植中的作用探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02:82-83.
[2]金敬輝.淺析植保技術在無公害蔬菜種植中的作用[J].農業與技術,2014,12:99.
[3]魏燕竹,韓永莊.植保技術在無公害蔬菜種植中的作用探析[J].福建農業,2015,03:81.
1004-7026(2017)12-0042-02
S436.3
A
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2.035
馮大海(1966.5-),男,重慶長壽人,大專,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技、植保、農產品安全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