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華倫
(重慶市涪陵區藺市鎮農業服務中心 重慶 涪陵區 408118)
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冉華倫
(重慶市涪陵區藺市鎮農業服務中心 重慶 涪陵區 408118)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各類新技術的涌現,促進了生產活動的順利進行。就重慶市來說,這些年來,水稻的育插秧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本文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的實踐經驗,以水稻育插秧技術的優點入手,對運用該技術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水稻機械;育插秧技術推廣
1.1 育插秧技術機械化
要讓育秧過程成為機械化,就應該加強對秧苗的培育。在育秧之前,需要選擇適合種植的土壤和品種,另外,還應該將水稻秧床的準備工作做好,然后運用機械化的播種方法來進行種植。運用機械化進行播種,一定要對播種量進行合理的控制。在育秧的過程中,采用機械化育插秧方式,能夠使秧苗的埋入深度控制在一個合適的位置。技術人員在實際操作時,首先要對插秧機反復檢查,對農田的含水量進行合理控制,保證機械化育秧技術能夠順利進行。
1.2 對本田大規模配套管理
第一,要對肥料的種類和數量合理控制和管理,選擇肥料時,技術人員需要根據農田的實際狀況和水稻品種來選擇;第二,合理控制農田水量,做到足水抽穗適時曬田。其次是適時防治病蟲害。
2.1 育插秧技術要求高
育插秧技術的運用是水稻種植體制上的一大革新,同時也是水稻高產栽培技術中的重要部分。依據不同類型的插秧機的性能特點,插秧機插秧特點如下:①農田中,每塊秧田大小要具有一定的標準,秧苗分布均勻,要能夠滿足機械插秧的需要;②秧苗要健壯,無病蟲害。而很多的農戶,只想運用比較省時、省力的方法來育插秧。因此,使得插秧機的技術推廣受到了影響。
2.2 機械育插秧技術配套設備不齊全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有兩種育秧方式,即是旱地育秧和濕潤育秧,旱地育秧主要因苗床地水分不易掌握,秧苗素質較差。濕潤育秧是水育旱管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軟盤育秧人工撒播和軟盤精播器育秧為主,這樣的育秧方式秧苗的質量和播種者有直接的關系,會出現播種不均勻,工作效率低下[2]。現在還還未引進先進的育秧設備,軟盤精播器育秧未大力推廣,只能靠人工撒播的方式來進行,大大降低機插質量。
2.3 機械插秧缺少相應的配套條件
第一,受地形的影響,農田大多分布在丘陵山區,機耕道修建難度較大,使得插秧機無路可走,再加之田坎太高不能夠順利移動,使機械的正常使用受到了一定的影響[3]。第二,農田都是低山丘陵,田塊面積大小不均,即大沖大壩田少,塝田多,加之農村體制限制很難對其進行標準田改造,一塊農田都被許多的農戶播種,田塊小,不能夠進行機械化農業生產,農業生產效率低下,達不到一定的經濟效益。第三,缺乏相應的插秧機維修制度,出售后很多的插秧機未得到及時的維護管理,尤其是“三包”期過后,缺乏完善的售后服務體制,這對插秧機的推廣和使用造成了嚴重的影響[4]。
2.4 插秧機服務組織落后
機械化插秧技術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包含農機與農藝兩個方面,操作具有一定的難度。雖然,近幾年都在不斷地推廣機械化插秧技術,但是沒有引起農戶們的重視,只是知道該技術,并沒有深入了解。隨著社會的不斷的發展,廣大的農戶們為了追求更好地生活,很多的農戶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大多是文化素質低、年齡較大、缺乏勞動力的老人和小孩,接受新技術能力較差和未形成規模種植經濟效益較低,阻礙了插秧機的推廣和使用。因此,需要一支具有高素質的插秧機服務組織來進行育插秧工作。
2.5 缺乏專業的技術推廣隊伍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的鄉鎮相應的農機推廣部門,農機推廣人員不足,很多的鄉鎮農機的推廣人員都是靠水利和農技人員來擔任的,缺乏一定的農機推廣經驗,專業技術水平較差,不能夠適應大面積農機育、插秧技術的推廣要求,這就需要當地政府部門加強服務培訓工作,使農機推廣隊伍的操作技術得到不斷地更新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降低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
3.1 研發符合丘陵地區特征的插秧機
雖然,近幾年來,重慶市引進了一些具有很高性能的插秧機,但是,價格普遍很高,昂貴的價格讓農戶們很難接受。所以,應該引進符合丘陵地區特征的高性能插秧機。在確保機器具有一定質量和性能外,還應該減少生產的成本和銷售的價格,實現國產化。
3.2 改進育插秧技術
要發揮育插秧技術的作用,就需要具備專業的育插秧技術,目前,插秧機在苗高13~18cm,秧齡期一般在25~30d。因此,根據插秧機的技術不斷地改進,使其適應不同秧苗種植的需要非常重要。若是運用插秧機栽種小秧苗,需要調好相應的檔位。若秧田水位高,要讓秧苗不被水淹沒,就應該運用高秧苗來栽植,同時調節好檔位。若是要減少秧苗倒伏的情況,就應該適當調節插秧深度,只有這樣,插秧機就能夠適應不同秧苗的需求進行栽種。改進插秧機的技術,擴大插秧機的使用范圍,能夠使插秧技術得到廣泛推廣。
3.3 強化補貼制度,創新發展與服務體制
由于,現在還處于育、插秧技術的推廣初期,需要政府的支持。第一,建議由當地政府組織牽頭,建立相應的農機服務合作機構,合作社主要采取免費提供秧盤、提供育(插)技術指導、農戶相對集中育秧、引導農戶自主參與后期苗床管理的方式開展工作。第二,強化財政資金補貼,不斷完善相應的育插秧技術推廣機制。同時要對插秧機更好更合理地進行插秧操作以及插秧機的維修保養等方面的知識都要進行詳細的講解并進行現場示范。第三,要對丘陵的農田進行改造,并完善相應的基礎設施,改變插秧機工作的環境。
3.4 引進大型育秧設備與工藝
雖然,重慶市在近幾年的工作中得出了相應的經驗,也形成了較為規范的育秧工藝,但是,依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是不能夠進行大面積的推廣與使用[5]。因此,需要采取相應政策,可以由政府組織牽頭建立相應的育秧工廠,引進大型育秧設備與工藝,并對插秧機的育插秧面積合理控制,確保購機農戶都能夠有相應的工作量,提升插秧機的使用率,相應的育秧工廠應該對農戶提供秧苗,提高農業工作效率。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類新的技術不斷更新,各類農業機械的推廣,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在水稻機械育秧推廣與使用時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有待調整和改善。因此,相應的政府部門應該研發符合丘陵地區特征的插秧機、應合理控制插秧機的財政補貼金額、強化補貼制度,創新發展與服務體制、引進大型育秧設備與工藝,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水稻育插秧技術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被廣泛推廣和使用。
[1]宋毅,夏明.重慶勇于擔當[J].中國農機化導報,2014(6):11-13.
[2]潘榮翠.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問題分析與對策[J].福建農機,2014(3):24-26.
[3]林添喜.淺談農機培訓工作的特點及對策[J].福建農機,2015(2):45-47.
[4]潘榮翠.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問題分析與對策[J].福建農機,2014(3):66-69.
1004-7026(2017)12-0053-02
F323.3
A
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2.043
冉華倫(1965.1-),男,重慶涪陵人,大專,中共黨員,農藝師,長期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植保等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