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濱 張雨迪
(1.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2.哈爾濱廣廈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高職新型外貿人才培養的若干問題思考
□王海濱 張雨迪
(1.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2.哈爾濱廣廈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高職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加入WTO以后,促進我國外貿企業的快速發展,現在我國外貿企業需要大量應用型外貿人才,而我國高校培養的外貿人才不適合現代外貿企業發展需要,必須改變教學模式,以培養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解決外貿企業人才緊缺問題,為外貿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人才作為保障。本論文從不同方面闡述高職新型外貿人才培養的若干問題思考,希望為研究外貿人才培養的專家和學者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高職;外貿人才培養;問題思考
1.1 數量需求
我國經濟發展很快,尤其中國加入WTO以后,為中國外貿企業發展提供了機遇和挑戰,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因素,外貿企業的大力發展,促使外貿方面的專業人才緊缺,而我國高校培養出的外貿相關專業畢業生不能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造成現在外貿企業需要大量應用型外貿人才,應用型外貿人才涉及多個領域,多個學科交叉,外貿人才需要懂外語、金融、經濟、法律、人文等。
1.2 質量需求
外貿企業對員工的質量有一定要求,主要從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具有較強的溝通交流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熟悉國際規則和國際慣例這幾方面進行人才培養,以適應企業的發展需要,外貿企業需要與國際企業接軌,對人才質量有一定要求,必須符合國際規則和國際慣例,讓世界認識我國外貿企業,展現我國外貿企業的實力。
2.1 忽視對實踐及對手能力的培養
外貿企業對員工的實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我國高職教育現在的教學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應用型高級人才,但在實際培養的過程中,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不夠,沒有達到企業的要求,沒有根據企業實際工作崗位能力要求去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適應工作職責需要,必須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現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職業性,實踐性、應用性,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2.2 缺乏對外語應用能力的培養
外貿企業對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有一定要求,外貿企業需要與國外企業進行貿易合作,對員工的外語的應用能力有嚴格要求,必須符合國際標準。良好的專業外語應用能力是外貿人才的必備素質。在經濟日趨一體化的條件下,沿海地區加大同中東和非洲等地貿易往來,對小語種外貿人才需求逐漸升溫。但多數高校國際貿易專業過多的強調外語理論知識的學習,不能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專業外語應用能力訓練,更缺乏對小語種專業知識的傳授,尤其是專業基礎和外語能力“雙優”的教師短缺,配套措施不夠健全,很難營造講外語和用外語的氛圍。因此,大多數學生的外語水平仍停留在閱讀階段,聽、說、寫的能力普遍較弱,難以在復雜的國際經貿環境中與外國客戶進行暢通地交流。我國高職學生英語整體水平弱,對于外貿專業學生英語要有目標的進行訓練,提高學生外語的實際應用能力,達到外貿企業的要求。
2.3 師資隊伍不夠完善
師資隊伍建設是人才培養的根本,教師是學生培養的關鍵因素,高校必須完善師資隊伍建設,有利于專業人才培養。最近幾年我國大力發展高職院校,高職院校一直在擴招,促使高職院校師資不足,尤其外貿專業這幾年是學生比較喜歡的專業,各類高職院校為了生源都開設外貿專業,有的個別學校師資嚴重不足,讓一些與外貿相關專業的教師進行授課,體現出師資隊伍不夠完善,有條件的院校,外貿專業需要進行雙語教學,提高學生外語的應用能力,以適應現代外貿企業對人才質量的要求,為外貿企業培養合格人才。
總之,高校外貿人才的培養,要適時轉變教育觀念,及時調整培養方案,培養高質量的外貿應用型人才,為我國從貿易大國轉變為貿易強國做出貢獻。高職院校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根據外貿企業的需求,及時進行教學模式改革,以外貿企業對人才質量要求標準,有針對性的對外貿專業學生進行培養,解決外貿企業人才緊缺問題,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1]王海濱.基于協同創新的高職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 [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6):36-38
[2]劉瑞榮.阿里巴巴與高職新外貿人才培養的契合點研究[J].職業時空,2016(04)
[3]楊瓊.創新型高職外貿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5(06)
[4]王亞莉.基于市場需求的應用型外貿人才培養規格研究[J].商,2015(16)
[5]張蓓.實現校企深層次合作,創新高職外貿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4(12)
1004-7026(2017)12-0107-01
G712;F740-4
A
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2.086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課題“黑龍江省跨境電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養對策研究”(16Q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