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馳
(閩南師范大學 福建 漳州 363000)
淺析高校基建管理存在的問題
□宋 馳
(閩南師范大學 福建 漳州 363000)
近年來,工程項目管理模式日趨多樣化,但由于高校固有的管理體制,基建管理與專業市場結合較低,項目多以自建方式為主,在建設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弊端。如建筑使用功能定位模糊、建筑風格景觀雷同,質量、工期、投資與預期目標存在差距等。在招投標等環節,對政策把握不準或插手干預,影響公平效率,出現違規違紀,嚴重損害高校利益,制約辦學發展。將高校基建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有助于提高高校基建管理水平。
高校;基建管理;存在問題
一般高校均設置專門的基建部門,承擔校舍建設和維修改造的任務。基建管理的主要職能有:研究制定與學校辦學規模和培養方向相適應的中長期建設規劃,以及滿足現有辦學規模的近期建設計劃;制定校園總體建設規劃,并分階段實施完善;做好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工程招標、施工管理、竣工驗收、決算審計、工程檔案管理等基建全過程工作。由于基建工作周期長,專業性強等特點,高校基建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高校屬于事業單位,人員編制受到嚴格控制,而且基建部門又需要有一定專業背景的人員。據統計平均一所高校有工程專業背景的在編基建人員不足3人,有的甚至都是非專業人員。這些非專業人員是從其他崗位調整過來,需要邊工作邊學習,有一個較長的適應過程。高校新進人員門檻高,如果聘用社會人員,雙方都存在不穩定的因素。除此之外,基建部門也存在輪崗問題,項目管理的連續性和工作銜接如果未處理妥當,甚至出現“后任不理前賬”的尷尬局面。高校人事關系給基建事務帶來了不小的工作阻力。
高校基建項目涵蓋土建工程、水電安裝、裝飾裝修、設備采購等專項,需要熟悉的專業人員承接辦理。不僅是工程現場施工管理,還有項目立項報批、工程招標、工程概預算、工程決算等工作任務也相當繁重,要與教育主管部門、發改審批部門、規劃部門、住建部門、環評節能等部門,還有參與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編制環節的中介咨詢機構等單位打交道。一些新建項目還涉及到征遷交地工作,項目推進實施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求經辦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養。基建工作人員數量少、專業技術性強,造成管理力量薄弱。項目責任主體不明確、執行不力、溝通不暢,政策把握不準,工作難以推動,使得項目完成質量差,各方滿意率低,形成“被動挨打、疲于應付”的局面,無心考慮如何做好的問題。
溝通協調也是影響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高校與主管部門、行政審批部門溝通會比較順暢,但與技術服務部門溝通會存在問題,工作任務不明確,時常出現漏項、返工。因此,基建管理人員需要保持相對專業性和固定性。
基建項目的大小由高校自身需求和財力決定,應采取限額設計。但目前的項目設計費和有關咨詢費用是按總投資計取,設計單位通常會按最高價來設計。一旦有設計變更或漏項,就會超過計劃投資。按照基建程序,項目投資過程有:匡算、估算、概算、預算、決算這五步,主要控制點有概算、預算、決算。如果投資控制不當,則會出現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決算超預算、超概算的“三超”現象。
國家規定概算是控制項目投資的最高限額,初步設計如果超過原項目可研批復估算投資的10%以上,或者建設內容出現重大變更等主觀原因,原可行性研究報告則需要重新審批。工程概算是項目投資的最高標準,一般不予調整概算。如果遇到不可抗力,如重大自然災害,或者工程材料價格上漲超過一定幅度的,造成項目投資發生重大偏離,應事前申請概算調整。對未經批準而自行調整變更設計,即調整建設內容、超規模、超標準建設等主觀因素而導致超概算的,投資主管則部門不予受理,并追究建設單位責任。
因此項目投資要估足,否則出現“三超”現象,增加審批環節,將會嚴重影響項目進度。
基建部門一直都處于敏感崗位,從校內檢查到上級部門檢查,基建處都是監督管理的重點對象。因為基建項目資金量大,涉及的社會單位和個人多,關系復雜。有時候為了加快建設進度,在各方壓力下,會出現“越級越位”現象,程序上不規范,難以把握“超常規、不違規”的說法。在選擇支配權利的把握上,容易忽視公平和效率,存在一定的隨意性,感情用事、利益輸送等,稍不注意就會出現違紀違規的問題。
因此,基建工作人員一直在高壓態勢下工作,經常做檢討,很少受表揚。久而久之,會產生負面情緒,形成工作倦怠,認為只要不出事就萬事大吉,不利于學校基建事業發展。在市場化高度發展的今天,高校基建管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改革創新,通過購買服務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技術性管理等措施,優化資源配置,或許能破解目前基建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1004-7026(2017)12-0110-01
G647.24
A
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