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可英
(山東省曹縣第二人民醫院內科,山東 菏澤 274413)
用含羥基喜樹堿的預激方案誘導治療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由該征轉化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療效
石可英
(山東省曹縣第二人民醫院內科,山東 菏澤 274413)
目的:探討用含羥基喜樹堿的預激方案誘導治療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由該綜合征轉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臨床效果。方法:對山東省曹縣第二人民醫院內科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90例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由該綜合征轉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對這90例患者均采用含羥基喜樹堿的預激方案進行誘導治療。在患者進行化療期間和化療的間歇,對其進行對癥支持治療。記錄這90例患者治療的效果和毒副反應的發生情況。結果:這90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治療,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2.22%(65/90)。這90例患者在化療期間最常見的毒副反應為胃腸道癥狀,其發生率為100.00%(90/90)。結論:用含羥基喜樹堿的預激方案對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由該綜合征轉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進行誘導治療可獲得較理想的療效,且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
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羥基喜樹堿;預激方案;誘導治療
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由該綜合征轉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都是嚴重的血液系統疾病。對該病患者進行及時的診斷和積極有效的治療是保障其療效及預后的關鍵[1]。為了進一步提高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由該綜合征轉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山東省曹縣第二人民醫院內科對該院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90例該病患者均采用含羥基喜樹堿的預激方案進行誘導治療。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山東省曹縣第二人民醫院內科收治的90例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由該綜合征轉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這90例患者中,有男52例、女38例;其年齡在20~8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26±2.11)歲;其病程在1個月~2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02±0.67)年;其中,有16例由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轉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74例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
對這90例患者均采用含羥基喜樹堿的預激方案進行誘導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為:1)將5~10 mg的羥基喜樹堿(生產廠家: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1252)加入到50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中,用該藥液為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滴注的時間應>5 h)。每天治療1次,連續治療14 天。2)將100~200 mg阿糖胞苷(生產廠家:哈爾濱萊博通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3021805)加入到25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中,用該藥液為患者進行靜脈滴注(在1 h內滴注完)。每天治療1次,連續治療14天。3)將2~4 mg的三尖杉酯堿(生產廠家:安徽江中高邦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原淮南福壽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批準文號:S20020007)加入到25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中,用該藥液為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每天治療1次,連續治療14天。以14天為1個療程。在治療完1個療程、并使患者休息3周后,再次對其進行骨髓穿刺,檢查其白血病細胞的改善情況。患者骨髓白血病細胞下降的指數若≥60%,則繼續對其進行1個療程的治療。患者骨髓白血病細胞下降的指數若<60%,則改用其他方案對其進行治療。在化療期間及化療的間歇,均對這90例患者進行保肝、止吐、護胃、護心及堿化尿液等對癥支持治療。
觀察、記錄這90例患者臨床治療的效果和毒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采用《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2](由張之南主編)對這90例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定,并將結果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未緩解(NR)。其中,完全緩解(CR):指治療后,對患者進行血常規檢驗的結果顯示,其血紅蛋白的水平≥90 g/L,其中性粒細胞的絕對值>1.5×109/L,其血小板的計數≥100×109/L,且在其外周血中未發現白血病細胞。對其進行骨髓檢查的結果顯示,其骨髓中原始細胞的含量≤5%,且其紅細胞和巨核細胞系正常。部分緩解(PR):指治療后,患者的骨髓檢查結果達到上述CR的標準,但其臨床檢驗或血常規檢驗的結果未達到上述CR的標準。未緩解(NR):指治療后,患者的骨髓檢查結果、臨床檢驗結果或血常規檢驗結果均未達到上述CR的標準。治療總有效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2)根據WHO制定的化療相關不良反應評價標準對這90例患者毒副反應的發生情況進行評定。
這90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治療,其治療的總有效率達72.22%(65/90)。其中,治療結果為完全緩解患者的例數為21例,占患者總數的23.33%。治療結果為部分緩解患者的例數為44例,占患者總數的48.89%;治療結果為無效患者的例數為25例,占患者總數的27.78%。在治療期間,這90例患者均出現嘔吐、惡心及食欲不振等胃腸道的毒副反應,其毒副反應的發生率為100.00%。另外,有16例患者出現肝功能損害(可逆),占患者總數的17.78%;有11例患者出現口腔黏膜炎(II度以下),占患者總數的12.22%;沒有出現心肺功能及腎功能異常的患者。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臨床上常見的獲得性造血干細胞疾病。部分高危的MDS患者 [即其IPSS(國際預后積分系統)的評分不低于1.5分]其病情可轉化為以急性髓細胞(髓系)白血病為主的白血病。這部分患者具有治療困難、預后差、耐藥性強及療效不理想等特點,嚴重威脅其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3]。目前,進行骨髓移植仍是臨床上治療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由該綜合征轉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首選方式。不過,由于多數該病患者身體的機能較差,無法耐受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療法,故臨床上多選擇化療的方式對其進行治療,比如用含羥基喜樹堿的預激方案進行誘導治療。
羥基喜樹堿(10-hodroxycamptothecine,HCPT)屬于拓撲異構酶I抑制劑。該藥在進入人體后可與拓撲異構酶I-DNA復合體(存在于細胞核內)相結合,從而促使細胞凋亡程序啟動,破壞S期細胞DNA雙鏈,最終達到抗腫瘤的目的。有研究結果表明[4],羥基喜樹堿是目前臨床上已知的唯一一種對DNA拓撲異構酶I具有抑制作用(選擇性)的抗腫瘤藥物。該藥不僅在細胞周期的S期發揮關鍵的作用,在M期和G2期邊界仍可發揮一定的延緩細胞增殖的作用。而且,羥基喜樹堿與其他的抗腫瘤藥物不會產生交叉耐藥性,故具有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用含羥基喜樹堿的預激方案對90例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由該綜合征轉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進行誘導治療后,其治療的總有效率達72.22%,且其均未出現心肺功能及腎功能異常等嚴重的毒副反應。這說明,該療法的效果和安全性均較為理想。這一研究結果與曹海武[5]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用含羥基喜樹堿的預激方案對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由該綜合征轉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進行誘導治療可獲得較為理想的臨床療效,且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
[1] 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159-162.
[2] Hofnlann wK,Heil G,zander C,et a1.Intensive chemothera py with idambicin,cytar8bine,etoposide,and G-CSF priming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nd highri sk acute myeloid leukemia[J].A肌of Hematol,2004,83(8):498.
[3] 陳偉豐,李永謙.地西他濱聯合小劑量 HAG 方案治療老年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療效觀察[J].北方醫學,2015,12(3): 43-44.
[4] 唐加明,陳安薇,李濠德,等.羥基喜樹堿誘導HL-60細胞凋亡的研究[J].白血病·淋巴瘤,2000,9(4):214-216.
[5] 曹海武,王智,趙曉紅,等.地西他濱聯合半量 CAG 方案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31): 131-133.
R551.3
B
2095-7629-(2017)16-0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