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燕
(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安徽 蕪湖 241000)
圍術期細節護理在對行手術治療的顱腦腫瘤患者進行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盧海燕
(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安徽 蕪湖 241000)
目的:探討圍手術期細節護理在進行手術治療的顱腦腫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腫瘤科在2013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間收治的55例顱腦腫瘤患者分為腫瘤I組(n=28)和腫瘤II組(n=27)。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腫瘤I組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細節護理。治護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VAS評分及其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進行護理后,與腫瘤II組患者相比,腫瘤I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及VAS評分均更低,其對護理的滿意度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接受手術治療的顱腦腫瘤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細節護理可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減輕其術后的疼痛感,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顱腦腫瘤;手術;圍手術期;細節護理
顱腦腫瘤是指發生在顱腔內的神經系統腫瘤。臨床上一般采用腫瘤切除手術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有研究證實,顱腦腫瘤患者手術的效果不僅取決于手術醫生,也與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及患者的心理狀態密切相關。因此,對接受手術治療的顱腦腫瘤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十分必要[1]。在本次研究中,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腫瘤科對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手術治療的28例顱腦腫瘤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細節護理,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選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間在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腫瘤科接受手術治療的55例顱腦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手術收治的27例患者作為腫瘤II組。將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手術治療的28例患者作為腫瘤I組。在腫瘤II組患者中,有男15例、女12例;患者年齡最小為30歲,最大為69歲,平均年齡為(51.3±5.4)歲。在腫瘤I組患者中,有男16例、女12例;患者年齡最小為31歲,最大為72歲,平均年齡為(49.6±4.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包括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對其進行常規的切口護理和用藥指導等。在此基礎上,對腫瘤I組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細節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為:
1.2.1 進行術前細節護理 1)術前護理。在手術開始前,護理人員應使其保持平臥位,以保持其呼吸道的通暢。同時,護理人員應及時為患者建立2~3條靜脈通道。護理人員應為患者進行持續性吸氧,以維持其血氧飽和度的平衡。在患者的心跳和呼吸保持平穩的情況下,護理人員應遵醫囑使用甘露醇為其進行降顱壓治療,以減輕其腦水腫的癥狀。患者若出現腦出血的癥狀,護理人員應遵醫囑使用止血藥對其進行治療。2)術前心理護理。在患者進行手術前,護理人員應與其進行積極的溝通,耐心、詳細地向其講解與顱腦腫瘤相關的知識、手術的方法、流程及預期效果,以提升其對治療的信心[2]。部分患者由于對疾病感到恐懼,在術前易出現緊張、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可通過與患者討論一些輕松的話題,使其放松心態。護理人員還可鼓勵患者與同病房手術成功的患者進行交流,以消除其顧慮,使其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
1.2.2 進行術中細節護理 在患者進行手術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尤其是其瞳孔和呼吸的變化情況。患者一旦出現瞳孔散大、呼吸變慢及血壓突然升高等現象,護理人員應立即報告醫生,查看其是否發生了腦疝,同時遵醫囑對其進行降顱壓、大流量吸氧等治療。患者若出現呼吸紊亂或呼吸急促等現象,護理人員應及時提醒醫生,查看其是否發生了腦干損傷。
1.2.3 進行術后細節護理 在患者術后進入ICU后,護理人員應盡量避免搬動其身體,同時對其進行24小時生命體征監測。護理人員應固定好患者的引流管及導尿管等管路,以免發生管路打折及堵塞的現象。護理人員應定時為患者清理呼吸道,以免其發生墜積性肺炎。另外,護理人員應定時為患者按摩、清潔背部及下肢,以防其發生壓瘡及下肢深靜脈血栓。
對比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VAS評分,同時比較其對護理的滿意度。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并將調查結果分為十分滿意、滿意和不滿意。在進行護理前和護理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分,采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對其疼痛程度進行評分。患者焦慮、抑郁及疼痛的程度與其SAS、SDS及VAS的評分呈負相關。
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兩組患者的平均年齡、護理前后其SAS評分、SDS評分和VAS評分均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進行檢驗,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用百分比(%)表示,用χ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護理后,與腫瘤II組患者相比,腫瘤I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和VAS評分均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和VAS評分的對比 (分,±s)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和VAS評分的對比 (分,±s)
注:與護理前相比,*P<0.05;組間比較,#P<0.05
組別 時間SAS評分SDS評分VAS評分腫瘤I組(n=28)護理前61.72±6.5162.32±5.976.19±1.73護理后41.23±4.89*#40.28±4.16*#2.01±0.82*#腫瘤II組(n=27)護理前59.85±6.5261.75±5.876.33±1.65護理后51.04±4.73*50.16±5.23*3.94±1.21*
腫瘤I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6.4%(27/28),腫瘤II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81.5%(22/27),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對比
顱腦腫瘤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系統腫瘤。該病患者可因腦血管及腦神經受腫瘤組織的壓迫而出現顱內壓升高、頭痛及認知障礙等癥狀。該病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也給其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目前,臨床上一般采用手術的方法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不過,由于顱腦損傷患者的病情危重,故臨床上在對其進行手術治療的同時,還應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以提高其手術的效果。
細節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為患者提供規范的、優質的護理操作技術,還要對其進行人性化的關懷,從生理及精神等方面滿足其需求[3]。在本次研究中,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對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手術治療腫瘤I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圍手術期細節護理。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進行護理后,腫瘤I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和VAS評分均低于腫瘤II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腫瘤I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6.4%(27/28),腫瘤II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81.5%(22/27),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接受手術治療的顱腦腫瘤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細節護理可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減輕其術后的疼痛感,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1] 周海英,白小艷.心理護理干預對顱內腫瘤患者圍手術期心理健康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0):163-164.
[2] 張軍萍.顱內腫瘤患者圍手術期心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 2015(19):163-165.
[3] 馬霖.顱內腫瘤患者圍手術期心理護理干預的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1):92-94.
R473.5
B
2095-7629-(2017)16-0274-02
盧海燕,女,護師,學歷為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