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然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意識形態的多元化和新思潮日益多樣化發展,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對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不動搖,已經成為了當前我國大學生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全新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被首次提出,在十七大時被進一步深化,強調了其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重要地位,這也為當前我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教育教學,已成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和需求。
一、思想政治教學中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意義
1.理論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理論上講是價值觀教育的理論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能夠保障社會系統的正常運轉,維護社會秩序,更能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等諸多層面對人們產生“三觀”上的影響。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與發展,與社會、歷史階段關系密切,核心價值體系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通過漫長的歷史實踐,由我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產生、發展和總結出來的思想精華,也是當前我國人民努力奮斗的不竭思想動力源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其中涵蓋了信仰指向、精神、道德規范、共同目標,不僅能夠幫助人們尋找更加科學的思想基礎,更能樹立良好的價值追求。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能幫助學生了解自我,幫助學生確定成長方向、設立成長目標,更為學生提供了精神動力,約束學生的行為,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不斷發展和優化。
2.現實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能夠真正引導學生的價值方向。現階段,在我國社會發生巨大變革的環境下,大學生面臨的發展機遇和社會矛盾局面日益復雜。雖然當前我國大學生的主流思想依舊健康向上、積極樂觀,他們不僅具有強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熱愛黨、人民和社會主義,對中國共產黨高度認同和敬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希望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但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環境的劇變,經濟體制的不斷變化帶來了社會結構的調整,利益格局隨之發生了變化,給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在這種環境之下,大學生更加注重個性化的發展,強調自身的差異性,能夠容納多樣性的思維,對各種思潮能夠更加獨立地去選擇。同時,在一些大學生中間也存在不少問題,如信仰的缺失和心理的迷茫、對前途理想的不確定、責任感淡漠、集體意識差、心理素質差等。多元化的價值觀念相互碰撞又彼此聯系,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人生選擇和價值選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好能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價值標準,對引導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品質情操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思想政治教學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課堂教學的融合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通過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來完成,這也是大學生在校園內的必修課之一。將社會主體核心價值體系充分融合到課堂教學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融合必不可少。應確保核心價值體系真正與教學進程、教材內容、學生思想充分融合,將核心價值體系納入大學課程改革與教學改革,發揮其引導功能。在具體實踐中,應先對教學方法進行更新,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強化實效性與針對性,以提升核心價值體系的凝聚力、感召力、說服力。不僅如此,更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合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發揮育人功能,從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全方位改革發展。同時,更要不斷深入挖掘教育教學資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思想政治教學的備課、課堂設計、課堂實施、課后和考試等每一處教學細節之中,在對學生進行知識理論的引導的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其充分融合,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素養,提高大學生政治覺悟。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實踐的融合
社會實踐是學生真正接觸社會的良好機會,也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合的良好契機。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親身體驗社會與國情,在提升自我的同時鍛煉品格素質,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等良好的綜合素質。在社會實踐中,學生會深入鄉村、企業、社區等社會組成單位之中,在改革開放不斷推進的大環境下進行社會實踐,能夠使學生在了解國情的同時加強對小康社會構建的全新認識,提升大學生的自我覺悟和對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要和奮斗目標的理解;而在邊遠山區、貧困地區,由于近距離接觸社會弱勢群體,更能幫助學生深刻體會科學發展觀的意義,構建對和諧社會的更深層次認識,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大局意識;也能通過參觀烈士陵園、毛澤東紀念館等活動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弘揚民族精神;讓學生參加生產勞動或勤工儉學,更能鍛煉學生自立自強、樂善好施、艱苦奮斗的品德。可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實踐進行充分的結合,對學生具備更大的引導力與感染力。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校園文化的融合
社會的靈魂是文化,而價值觀念則是社會文化體系的核心。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育人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校園文化進行充分的融合,即以和諧文化為總體目標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堅持以核心價值體系為主要方向,把握校園文化的多元化的良好發展。在校園文化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能夠引導先進文化穩步前進,更能融合不同的思想聲音,是具備高度引領能力和整合能力的指導性思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結合,就是要堅持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構建更加符合時代特點、社會主義特征、具有校園特色的綜合性文化。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三風”建設,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和校風。應充分肯定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上的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進程有紀律。同時發揮文藝活動、體育活動和課外科技活動的娛樂性,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重大歷史事件、校園典禮等重要活動充分結合起來,開展圍繞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式教育教學活動。在自然環境中充分融合人文因素,使人文與自然能夠和諧統一。更應注重校園網絡文化的構建和規范,以核心價值體系來監督和引導校園網絡文化的發展,營造尊重差異,接納更多存在形式的校園文化,使校園文化和諧發展,差異互補,盡一切可能促進社會思想共識達成的同時允許各種思想聲音的碰撞和交流。在大學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加強人文關懷,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對待自我和社會,直面困難,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生活。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校園管理的融合
當前我國各高校都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優秀辦學理念,將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德育作為校園建設的根本性內容,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努力做好教書、管理、服務育人的工作。在大學校園中,學生管理服務包括對教學進程的管理、對學生的管理、后勤服務工作等各個層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充分融合到校園管理之中,就是將其融合到大學校園的各個層面,有效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應將教書育人的責任與使命作為基礎,努力宣傳和踐行核心價值體系,并以自己作為表率,通過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言傳身教來影響和改變學生,以良好端正的品性、思想、人格來引導學生。同時,校園的主要領導人更應強化育人職責,通過更加合理、民主、科學、誠信、公正的制度建設來滿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需求。最后,教育工作者應牢記以學生為本的服務理念,針對最貼近學生生活和利益的實際問題進行全面化的服務和解答,在提高服務質量、強化服務意識的過程中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解決學生成長難題,從而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感染力。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意識形態形成和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傳統政治優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大學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攀升,隨之而來的,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提高。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新思潮此消彼長,社會文化和思想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就更應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大學生思想進行充分的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韓國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1(1).
[2]楊曉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論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
[3]王占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1):16-19.
[4]陳延斌,周 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查與思考[J].倫理學研究,2008,6(3):59-63.
[5]黃蓉生,白顯良,張勇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思想理論教育,2008,15(5):14-19.
[6]蔣 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1.
[7]趙新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策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2014.
[8]王志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0.
[9]龔春芳.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J].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10(1).